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硬膜

硬膜

硬膜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22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82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解剖与临床、解剖学杂志、医学临床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2全国防锈技术研讨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IEEE/EMBS第20次国际学术年会、200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大会等;硬膜的相关文献由2585位作者贡献,包括乐孜纯、付明磊、兰天星等。

硬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0 占比:19.5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982 占比:80.16%

总计:1225篇

硬膜—发文趋势图

硬膜

-研究学者

  • 乐孜纯
  • 付明磊
  • 兰天星
  • 何滨
  • 卢言京
  • 屈延
  • 童睿
  • 龚玉华
  • 孟国路
  • 张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计委; 耿盼; 南亚强; 周杰
    • 摘要: 患者男,76岁,左下肢疼痛、麻木2个月;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左下肢远端肌力2级、近端肌力5级,痛温觉减退。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腰椎MRI:L4椎管内见1.9cm×1.3cm×1.0cm结节状肿物,边界较清,呈T1WI等、T2WI高信号,其内可见不规则T2WI低信号(图1A);增强扫描肿物呈不均匀明显环形强化,其内见片状无强化区(图1B、1C);提示L4椎管内占位,考虑为良性肿瘤性病变,神经鞘瘤可能性大。
    • 刘卫义; 鄢卫平; 张维平
    • 摘要: 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治疗不及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有关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影响因素的报道较为少见,因此不容易引起临床重视。本文从影响因素、诊断和治疗3个方面,对脊柱手术并发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袁昌巍; 王盈进; 张书杰; 沈胜利; 段鸿洲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纳入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所有中英文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术后早期失败率、远期复发、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并对血管内栓塞治疗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纳入文献46篇,共195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其中935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023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漏斗图显示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显微外科手术早期治疗失败的发生率低于血管内栓塞治疗(OR=0.20,95%CI:0.13~0.30,P<0.05),远期复发率也低于血管内栓塞治疗(OR=0.36,95%CI:0.22~0.58,P<0.05),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OR=2.86,95%CI:1.36~5.99,P<0.05),两种治疗方式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2,95%CI:0.88~2.64,P=0.14)。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中,使用Onyx胶进行栓塞比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2-cyanoacrylate,NBCA胶)有更高的治疗失败或复发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70,95%CI:1.55~14.28,P<0.05)。结论:虽然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显微外科手术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仍明显优于血管内栓塞治疗。
    • 倪永丰; 林斌斌; 王益朋; 刘志; 吴问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术中DSA的复合手术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11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其中脑动静脉畸形3例(颞顶叶2例、右侧外侧裂1例);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瘘口均位于筛板;颅内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3例、胼周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2例)。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3例脑动静脉畸形均行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血肿清除术,1例首次切除后术中DSA提示畸形团少量残留,予补充切除后复查DSA提示全切除;2例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均行硬脑膜动静脉瘘切除术+血肿清除术,封闭瘘口后复查DSA可见动静脉瘘完全消失;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后DSA见4例完全夹闭,2例瘤颈残留予以调整或补充动脉瘤夹后夹闭完全,伴有颅内血肿的患者术中DynaCT均提示血肿完全清除。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再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8.45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4分者1例、2分者1例,其余9例mRS评分均为零;所有患者接受至少1次CTA或DSA复查,均未发现血管病变残留及复发表现。结论 复合手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模式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有待进一步积累病例、总结经验。
    • 陆敏艳; 戴骏; 路阳; 戚志强
    • 摘要: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位于硬脑膜内的动静脉系统之间的异常分流,动脉血液直接流入静脉窦导致静脉窦内血液动脉化、静脉窦压力增高,出现脑静脉回流障碍甚至反流,引起脑代谢障碍、脑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DAVF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在创伤、手术、静脉狭窄或静脉窦血栓形成后获得。以进行性认知损害、突发命名性失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DAVF患者非常少见。现报道1例以进行性认知损害、突发命名性失语为表现的DAVF患者。
    • 刘志远; 赵亮; 章佳耀; 王宇; 鲁艾林; 赵鹏
    • 摘要: 目的 总结鞍底硬脑膜缝合技术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中行鞍底硬脑膜缝合治疗脑脊液漏.结果 肿瘤全切除率100%(25/25);术中硬脑膜平均缝合时间24 min,其中后入组的15例患者平均15 min;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率达100%(25/25).术后无再次脑脊液漏、无行腰大池引流术病例,2例因硬脑膜缺损行鼻黏膜瓣颅底重建,无一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平均随访9.62个月,l例垂体催乳素腺瘤复发,无迟发性脑脊液漏和死亡病例.结论 鞍底硬脑膜缝合技术安全、可靠,可在降低垂体腺瘤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减少自体脂肪、自体筋膜移植和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应用的同时,使相应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顾仕荣; 张明; 陈斌辉; 桑裴铭; 方海名
    • 摘要: 目的:探讨症状性腰椎管硬膜外脂肪增多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8年11月进行压迫节段的半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9例症状性腰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48~72(57.6±1.2)岁;病程6~60(18.6±5.1)个月;减压平面:L2,3-L5S1平面4例,L2,3-L4,5平面5例,L3,4-L4,5平面2例,L3,4-L5S1平面6例,L4,5-L5S1平面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腿疼和腰疼的缓解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Fischgrund标准判定总体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16.3±3.8)个月.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椎管内压迫节段脂肪组织全部摘除.手术时间125~260(186±15)min,出血量150~500(280±46)ml.2例患者出现部分切口脂肪液化渗液不愈,经切口撑开去除积液后积极换药抗炎处理后愈合.所有患者无马尾神经损伤、脑脊液漏、钉棒断裂等并发症.术前腰痛、腿疼VAS评分分别为(5.3±0.7)、(6.8±0.8)分,术后6个月分别为(2.1±0.4)、(2.3±0.5)分,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ODI评分(12.1±2.3)分较术前(45.5±2.8)分明显改善(P<0.05).根据Fischgrund标准,本组优13例,良4例,可2例.结论:症状性腰椎管硬膜外脂肪增多症患者进行压迫节段的半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可解除硬脊膜及马尾神经的压迫,术后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宋亭薇; 张健飞; 赖华勋; 刘渤; 宫瑾; 于胜波; 隋鸿锦
    • 摘要: 肌硬膜桥是枕下区深层肌经寰枕后膜、寰枢后膜连接上颈段硬脊膜的结缔组织桥。目前对肌硬膜桥的组成、连接方式及纤维组成等已有详细描述,但关于肌硬膜桥发育学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选取孕12~20dSD大鼠胚胎(E12~20d)为研究对象,取寰枕寰枢区域组织,通过HE及铁苏木染色、TUNEL法以及透射电镜等多种方法观察MDB的细胞组成及其超微结构的发育规律,明确细胞凋亡是否参与其发育过程。
    • 李靖; 张继东; 汤银娜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STA-MCA)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EDMS)治疗烟雾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烟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STA-MCA联合EDMS)和对照组(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每组各51例.统计两组手术前后脑动脉血流情况[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血管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治疗效果、术前及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CBF、Vm高于术前,TTP、PI低于术前,且观察组CBF、Vm大于对照组,TTP、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MCA联合EDMS治疗烟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状态,缓解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 章洪志; 叶春芳; 黄文新
    • 摘要: 目的 研究间歇硬膜外输注(IEB)和连续硬膜外输注(CEI)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7月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CEI联合PCEA进行麻醉处理,研究组采用IEB联合PCEA进行麻醉处理.比较两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出血量,剖宫产率;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10、30、60 min,宫口全开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首次PCEA时间、PCEA使用率、镇痛药物使用量、首次爆发痛时间、首次爆发痛时宫口大小、爆发痛发生率和总满意度、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两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出血量、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10、30、60 min,宫口全开时VAS评分低于镇痛前(均P0.05).两组首次PCEA时间、PCEA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痛药物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IEB效果更好,可有效降低爆发痛发生率,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