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颅内动静脉畸形

颅内动静脉畸形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9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3734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全国神经外科高峰论坛暨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首都医科大学超声科学系第一届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等;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相关文献由127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硕、赵元立、赵继宗等。

颅内动静脉畸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7 占比:1.6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3734 占比:98.38%

总计:24126篇

颅内动静脉畸形—发文趋势图

颅内动静脉畸形

-研究学者

  • 王硕
  • 赵元立
  • 赵继宗
  • 段传志
  • 陈光忠
  • 李铁林
  • 杭春华
  • 何文
  • 宋冬雷
  • 陈衔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屠榕; 肖伟; 张鑫; 曾根慧; 朱羽; 余巨明
    • 摘要: 手口综合征于1914年初次报道[1],临床表现为单侧、双侧或交叉性口角周围和手的感觉异常。多种病因可导致手口综合征,包括卒中、恶性肿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颅内搭桥手术并发症等。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且病人临床表现轻,常常忽略对其潜在病因的进一步探索。现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3例手口综合征病例进行报道,并分析讨论其潜在的病因。
    • 王娟; 戴嵬; 李伟; 吴凌云; 凌海平; 赵鹏来; 杭春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超声、吲哚氰绿血管造影、神经电生理等多模态监测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外科治疗的AVMs患者51例,其中未破裂AVMs 25例,包括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者10例(19.6%);破裂出血AVMs 26例(51.0%),包括伴癫痫发作者5例;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6例、Ⅳ级22例、Ⅴ级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对多模态监测技术用于AVMs显微手术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所有患者接受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术中超声监测,根据需要可反复使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对AVMs病变、引流静脉、供血动脉、畸形团内部、皮质或畸形团表面进行监测,并通过临时阻断可疑供血动脉后病灶内部血流信号的变化,以判断该动脉是否为主要供血动脉。对于AVMs位置表浅者,结合吲哚氰绿血管造影判断。AVMs病变位于功能区时,采用术中唤醒技术。术前合并癫痫发作进行皮质脑电图描记。手术并发症为术后30 d内,因手术及其相关原因引起的新发卒中、功能障碍(语言、运动、感觉、视觉)、颅内感染、脑积水以及死亡事件等。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51例AVMs患者共进行开颅手术51次,其中直接显微外科手术13例,分期选择性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31例,同期选择性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7例;手术时间5~16 h,平均(9.2±2.9)h。50例AVMs全切除,1例少量残留。所有患者接受神经导航、超声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其中病灶位置表浅的30例患者接受吲哚氰绿血管造影,并应用FLOW 800技术对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10例患者接受术中唤醒,7例神经电生理监测成功定位运动皮质及纤维传导束,3例定位语言区;15例患者术前有癫痫发作,术中皮质脑电监测下切除致痫灶。术后30 d内,未发生卒中或死亡事件,治愈率98.0%(50/51),1例为残留好转。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6%(11/51),包括2例视觉障碍、1例感觉性失语、2例小脑及1例颞顶枕叶AVMs出血患者术后出现交通性脑积水、5例颅内感染。51例患者均完成了临床及影像学随访。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预后良好占比增加[术后10 d和术后6个月分别为54.9%(28/51)、88.2%(45/51)],治疗前后mRS评分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3.335,P<0.01)。Spetzler-Martin分级与术后6个月mRS评分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多模态监测技术应用于显微外科手术切除AVMs中具有定位准确、及时发现异常、精准评估血流动力学等优点,可改善手术质量,其侧重各有不同,在临床上应选择性联合应用。本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 倪永丰; 林斌斌; 王益朋; 刘志; 吴问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术中DSA的复合手术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11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其中脑动静脉畸形3例(颞顶叶2例、右侧外侧裂1例);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瘘口均位于筛板;颅内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3例、胼周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2例)。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3例脑动静脉畸形均行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血肿清除术,1例首次切除后术中DSA提示畸形团少量残留,予补充切除后复查DSA提示全切除;2例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均行硬脑膜动静脉瘘切除术+血肿清除术,封闭瘘口后复查DSA可见动静脉瘘完全消失;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后DSA见4例完全夹闭,2例瘤颈残留予以调整或补充动脉瘤夹后夹闭完全,伴有颅内血肿的患者术中DynaCT均提示血肿完全清除。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再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8.45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4分者1例、2分者1例,其余9例mRS评分均为零;所有患者接受至少1次CTA或DSA复查,均未发现血管病变残留及复发表现。结论 复合手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模式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有待进一步积累病例、总结经验。
    • 刘建武; 刘满昌; 陈志华; 毛国华; 祝新根; 朱健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伴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伴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经导管ONYX胶同时栓塞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结果 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完全栓塞;术后4个月复查,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无复发.结论 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伴脑动静脉畸形临床不常见,主要发生于脉络丛段,造影评估后闭塞远端脉络丛段血管相对安全,可优先考虑血管内治疗.
    • 高薇; 毕永峰; 叶明; 王中; 虞正权; 陈罡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融合和三维表面重建影像后处理技术的术前模拟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21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头颅CT、3.0 T MRI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利用iPlan软件将所有影像学数据配准融合并重建出三维模型,根据模型评估AVM的位置、范围、与功能区的关系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位置,然后与术中所见进行比对,并在显微镜下切除AVM.术后行头颅MRI和DSA随访,同时检测患者的四肢活动、语言功能及视力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前模型的重建,其中20例利用模型在术中成功辨认AVM、功能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位置;1例因术野内无明显粗大的血管且脑内血肿造成脑沟受压,脑沟回形态不清晰,无法完成比对.术前模型与术中评估的符合率为95.2%(20/21).21例患者中,AVM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例.5例因出血导致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中,4例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1例因出血导致偏盲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视野缺损有所改善.1例因术后再出血,出现肢体活动障碍,于2周后恢复正常.2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5.8 ±6.7)个月(3~25个月),行影像学复查均未发现再出血.4例癫痫起病的患者中有3例术后无发作,1例于术后3个月内仍有发作,经调整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发作停止.结论 利用影像后处理技术有助于在术前对AVM的位置、范围、与功能区的关系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位置作出准确评估,可提高AVM的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王辰龙; 周红; 呼群; 张瑞云; 张海廷; 李志方
    •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开窗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0月—2017年12月于民航总医院完善颅内动脉影像学检查(含CTA及MRA)并确诊为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126例患者,分析其影像学资料,记录开窗部位、是否合并动脉瘤;同时回顾临床资料或头部CT和/或MRI明确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126例患者中,前循环系统21例(16.7%),其中大脑前动脉16例(12.7%),大脑中动脉2例(1.6%),前交通动脉3例(2.4%);后循环系统105例(83.3%),其中大脑后动脉2例(1.6%),基底动脉91例(72.2%),椎动脉12例(9.5%).7例患者合并动脉瘤,其中1例前交通动脉开窗畸形局部合并1个动脉瘤,其余6例开窗畸形位于基底动脉近端.裂隙型41例(32.5%),凸透镜型68例(54.0%),重复型17例(13.5%).血管开窗长度≤5 mm 84例(66.7%),>5~10 mm 38例(30.2%),>10 mm 4例(3.2%).开窗畸形均未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随访1年,患者未出现新发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事件.结论:颅内动脉开窗畸形以基底动脉开窗最为常见,开窗畸形局部合并动脉瘤发生率低,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无相关性.
    • 赖志满; 黄庆豪; 杨毅兵; 梁丰; 廖冰野
    • 摘要: 目的 分析用不同方式治疗儿童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多种方式治疗的27例儿童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病例中,患者平均年龄9.9岁,21例临床症状表现为脑出血;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7例,Ⅱ级7例,Ⅲ级10例,Ⅳ级3例.1例行血肿清除术后保守治疗,26例采用开颅手术±介入治疗或放疗等综合性治疗.所有患者术后6~36个月,均得到随访,复发2例.按GOS评定预后,其中良好26例,轻残1例,无重残及死亡.结论 脑出血是儿童脑AVM最常见及危险的症状,在DSA造影评估下,积极采用介入栓塞、显微手术等能有效治疗脑AVM病灶,改善预后.
    • 李伟; 戴嵬; 杨咏波; 张庆荣; 那世杰; 刘涛; 陶涛; 杭春华
    • 摘要: 目的 观察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颅内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采用同期联合手术,23例采用分期联合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相关手术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均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术中出血量为(378.1±179.1)ml(100 ~ 900 ml).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肢体偏瘫6例、视野缺损2例、术野少量出血1例、脑积水1例、颅内感染8例,经积极治疗后均得以控制.术后随访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分者26例、1分者3例、2分者2例、3分者1例,预后良好(mRS为0~1分)率为90.6% (29/32).影像学随访无一例AVM复发.结论 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AVM有助于提高AVM的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周林华; 吴刚; 陈晓; 李鑫
    • 摘要: 眶内眼动脉瘤少见,相关临床表现及病因、自然史相知甚少,眶内眼动脉瘤的治疗目前尚存保守治疗与积极手术治疗的争议.现介绍此病一例并行手术治疗,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