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硬膜外

硬膜外

硬膜外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337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妇产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71233篇;相关期刊644种,包括实用疼痛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海南医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0年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第三届全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暨2009年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年会、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等;硬膜外的相关文献由7034位作者贡献,包括佘守章、兰天星、胡祖荣等。

硬膜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75 占比:3.8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1233 占比:96.11%

总计:74118篇

硬膜外—发文趋势图

硬膜外

-研究学者

  • 佘守章
  • 兰天星
  • 胡祖荣
  • 龚玉华
  • 何滨
  • 刘安林
  • 刘松
  • 刘继云
  • 李军
  • 童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永康; 王曲; 高方友
    • 摘要: 脊柱硬膜外脂肪增多症(spinal epidural lipomatosis SEL)是种罕见的疾病,Lee等^([1])报道了首例类固醇诱导的脂肪增多症。目前对SEL病因没有全面的认识^([2]),对此疾病的治疗也处于经验摸索阶段。本文旨在归纳探讨硬膜外脂肪增多的相关问题。硬膜外脂肪(epidural fat,EF)是正常结构组织,正常人椎管内均有不同程度脂肪沉积,基本呈连续状态分布于硬膜囊周围,沿椎管走行。
    • 吴俊杰; 宋若先; 杨阳; 常正奇; 于秀淳
    • 摘要: 神经根袖囊肿是一种位于神经根的良性病理病变,其特点是神经根的内膜与束膜之间形成内含脑脊液的囊性结构,是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脊膜囊肿(即Tarlov囊肿)中的特殊类型[1],最初是由Tarlov[2]在尸体解剖研究时首次发现了脊柱囊肿并进行了报道,后来有更多的学者发现并报道了不同类型的脊柱囊肿,后经Nabors等[3]的总结及完善,最终将脊柱囊肿分为三型,即:Ⅰ型(硬膜外脊膜囊肿,无脊神经根纤维);Ⅱ型(硬膜外脊膜囊肿伴脊神经根纤维);Ⅲ型(脊髓硬膜内脊膜囊肿)。
    • 胥阳; 滕平; 周云; 王爱华; 张媛媛; 刘祎; 马晓艳
    • 摘要: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新生儿哺乳行为及母乳喂养的影响,为优化硬膜外镇痛药物处方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实施硬膜外镇痛,对照组未实施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新生儿哺乳行为动作表达的出现时间,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72 h内泌乳启动率及产后24、48 h纯母乳喂养次数。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首次啼哭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达到爬行、熟悉、吮吸阶段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24、48 h纯母乳喂养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能影响新生儿哺乳行为表达,需进一步优化镇痛药物处方,实现母婴影响的最小化。
    • 郗鸣; 杨莹
    • 摘要: 目的:分析0.1%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在本院分娩的30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采用类随机分组方法,对产妇编号后以交替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方式均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观察组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2mg/ml纳布啡,比较两组间镇痛前(T_(1))、镇痛后15 min(T_(2))、镇痛后30 min(T_(3))、宫口开全(T;)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24h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ABA)、娩出后即刻脐动脉血PH值及乳酸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T_(0)时两组产妇VAS评分较高,用药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24h NABA评分、娩出后即刻脐动脉血PH值及乳酸水平等均无差异(P>0.05)。发生恶心呕吐率两组无差异,观察组尿潴留(16.5%)、瘙痒(1.6%)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3%)均低于对照组(6.9%、9.9%、45.8%)(P<0.05)。结论:0.1%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镇痛效果较好,且安全性更优,是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有效方案。
    • 赵晓英; 修玉芳; 许琦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高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干预前、干预4 h后、进入第二产程时和分娩完成时)鼻咽温及总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镇痛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鼻咽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h后、进入第二产程时以及分娩完成时,观察组鼻咽温基本正常,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5.3±0.2)h短于对照组的(8.9±0.8)h,新生儿Apgar评分(9.1±0.3)分高于对照组(8.9±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镇痛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1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体温影响小,在显著缩短总产程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同时,可减少分娩相关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 齐孟娜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介入对产妇产程进展、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于本院住院分娩的16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n=82),A组选择宫口扩张0.05),但A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两组活跃期、第二产程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潜伏期的VAS评分较低(P<0.05)。结论:选择宫口扩张<3 cm时进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镇痛效果,且不影响分娩结局。
    • 林峰; 徐丹兵; 曹建斌; 项海飞; 王明仓
    • 摘要: 目的测定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技术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90%有效间隔时间(EI90)。方法选取2021年1至7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自愿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50例,采用PIEB维持镇痛,用药为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单次脉冲剂量为8 ml。采用有偏硬币设计序贯法,确定间歇脉冲给药的EI90。结果采用截断Dixon-Mood法,EI90为54.0 min(95%CI:39.5~58.5)。采用保序回归分析,EI90为51.5 min(95%CI:46.7~62.5)。使用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时,PIEB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有效间隔时间为52.8 min。结论使用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时,PIEB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的EI90为52.8 min。
    • 潘志豪; 青梅才吉; 吴彦卿
    • 摘要: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剖宫产手术罗哌卡因重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高原地区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SA)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EA)组30例。2组患者均选择腰椎(L)_(2~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SA组26 G腰麻穿刺针穿入蛛网膜下腔后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1.5 ml和10%葡萄糖1 ml重比重液,EA组采用2%利多卡因麻醉。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开始时间、麻醉效果及麻醉前、手术中及手术后无创血压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SA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开始时间均明显短于EA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重比重液SA在高原环境下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麻醉起效快,手术开始时间短,麻醉效果好。
    • 夏鹏志; 周丹; 任青竹; 陈诚
    • 摘要: 目的探究小剂量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应激激素、免疫应答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组给予小剂量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应激激素及免疫应答指标水平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联合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较好,对产妇应激激素、免疫应答的影响小,对新生儿无严重影响。
    • 刘叶
    • 摘要: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在初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住院分娩待产初产妇80名,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名。观察组进行程控脉冲给药,对照组实施常规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比较两组分娩结局情况、产程相关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围生期母婴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5.2±0.8)h和(0.8±0.1)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9±1.2)h和(1.4±0.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26、12.000,P<0.05),观察组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分别为(9.1±0.2)分和(9.5±0.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0.7)分和(8.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06、14.557,P<0.05),观察组产后大出血和产道损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分娩镇痛实施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能有效提高经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并发症,提高分娩镇痛治疗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