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磷脂酶D

磷脂酶D

磷脂酶D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52篇,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3120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微生物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全国第18届有机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学术交流会、第十一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等;磷脂酶D的相关文献由1813位作者贡献,包括路福平、于殿宇、刘逸寒等。

磷脂酶D—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3120 占比:99.78%

总计:73279篇

磷脂酶D—发文趋势图

磷脂酶D

-研究学者

  • 路福平
  • 于殿宇
  • 刘逸寒
  • 江连洲
  • 王立琦
  • 许骏
  • 徐正军
  • 周美凤
  • 毛裕民
  • 谢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宁; 延文星; 路福平; 刘夫锋
    • 摘要: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可以催化磷脂的磷酸二酯键水解和转磷脂酰基反应,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医药等行业。该研究利用交联酶聚集体(cross-linked enzyme aggregates, CLEAs)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的PLD交联聚集体固定化酶(PLD-CLEAs)。以酶活性回收率为指标,确定了PLD-CLEAs的最佳制备条件:饱和度60%的硫酸铵为沉淀剂,质量分数0.125%的戊二醛为交联剂,交联反应时间为1.5 h,此时PLD-CLEAs的酶活力回收率为118.8%。与游离酶相比,PLD-CLEAs最适pH值向中性偏移,由8.0变为7.0;且PLD-CLEAs在较宽的温度和pH范围内均保持较高的酶活性,在高温(50°C)下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另外,在重复使用10次后,PLD-CLEAs仍能保持50.4%的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PLD-CLEAs具有比游离酶更优异的热稳定性、pH耐受性和重复使用稳定性,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王鋆坦; 郭碧珊; 张梦雪; 朱海华; 许君; 刘红伟; 王法云; 王慧
    • 摘要: 为解决磷脂酶D酶活测定试验重复性差、成本高等问题,研究并改良测定磷脂酶D水解活性的方法。将反应体系分为解离和显色两个过程,通过对反应底物、反应条件的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底物为蛋黄来源的卵磷脂,底物溶剂为80%乙醇,其中解离过程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7°C、pH5.5、时间10 min,金属离子助剂为10 mmol/L的CaCl2。
    • 郭碧珊; 张梦雪; 王鋆坦; 杜瑞; 朱海华; 许君; 王法云; 王慧
    • 摘要: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是一种新资源食品,在自然界中含量稀少,提取困难。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是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关键合成酶。本文主要介绍了PLD的分子结构特点、催化机理及酶活特性,并总结了目前PS的制备方法,重点对PLD酶催化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研究进展及反应体系进行了论述,并对催化制备PS反应体系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深化酶法技术制备PS的研究提供参考,以此推动新资源食品PS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 刘琦; 张海洋; 李雪晗; 刘振; 孙建安; 毛相朝
    • 摘要: 该研究构建产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工程菌,比较4个单启动子(P_(HpaⅡ)、_(Pylb(F4))、P_(2069m)、P_(43))对PLD酶活的影响,摇瓶发酵表明启动子P_(HpaⅡ)酶活最高,为0.32 U/mL。进一步以此工程菌作为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该菌株产PLD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产酶条件为接种量2.5 mL/dL、发酵温度37°C、硫酸铵质量浓度0.8 g/dL、甘油质量浓度1.94 g/dL、酵母粉质量浓度1.93 g/dL,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12.5 h,PLD的酶活达到0.85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62.5%。同时,以环戊基甲醚作为有机相,柠檬酸-柠檬酸钠为水相,利用双相反应体系合成磷脂酰葡萄糖苷(phosphatidyl-glucose,PtdGlc)、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和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PG),转化率分别为94.8%、94.0%和87.1%。结果表明,该研究构建的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经过发酵条件优化后,制备的PLD具有较好的转酯活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 王鋆坦; 朱海华; 张梦雪; 郭碧珊; 许君; 刘红伟; 王法云; 王慧
    • 摘要: 实验室前期构建了重组链霉菌菌株S-pMS02用于高效分泌表达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但是其PLD产量依然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PLD产量,该研究对S-pMS02的最佳产酶条件进行了探索,并改进了制备工艺。结果显示,该菌株最适发酵产酶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硫酸铵酪蛋白氨基酸复合物,此外1.5 g/L的Mg^(2+)能显著提高PLD的产量。在接种孢子浓度为1×10^(5)个/mL,发酵温度为32°C,发酵6 d时PLD酶活力达到最高,为25.56 U/mL。通过在发酵制备过程中使用剪切搅散和保温装置,进一步将PLD产量提升至33 U/mL,为最初的2倍。该研究的结果为促进PLD的生产以及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 李雪晗; 张海洋; 刘琦; 毛相朝
    • 摘要: 为了提升磷脂酰-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PtdGlcNAc)的合成效率,选取不同的咪唑类离子液体,通过以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催化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与N-乙酰-D-氨基葡萄糖(N-acetyl-beta-D-glucosamine,GlcNAc)的转酯反应,探究离子液体预处理对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预处理后,PLD的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离子液体组和空白组。因此,采用[BMIm][PF_(6)]作为PLD预处理的孵育溶液,通过优化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1 U的加酶量,底物PC与GlcNAc的物质的量比为1:60,环戊基甲醚作为有机相,离子液体与水体积比为4:1,反应时间12 h,产率为79.7%,与未处理组的产率相比提升了56.9%。将合成的PtdGlcNAc制备成纳米脂质体,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该研究丰富了PLD反应体系的相关研究,为其他新型磷脂酰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 赵雨; 郭建华; 张春枝
    • 摘要: 磷脂酶D是一类酯键水解酶,能够生物转化卵磷脂生成磷酯酰丝氨酸,在食品及医药领域有重要应用.为高效获得磷脂酶D,实现生物转化生产磷酯酰丝氨酸,以前期获得的1株具有磷脂酶D活性的蜡状芽孢杆菌ZY12为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蜡状芽孢杆菌产生磷脂酶D的条件因素.结果表明,20 g/L蛋黄、2 mmol/L MgSO4·7H2 O、培养温度30°C、pH为7、培养时间36 h,磷脂酶D活性最高为82 mU/mL.同时研究发现,除蛋黄外,大豆卵磷脂、花生卵磷脂、葵花卵磷脂、水溶性卵磷脂均可诱导菌株ZY12产生磷脂酶D,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则会抑制磷脂酶D的产生.
    • 王方华; 刘思雨; 魏瑞霞; 杨博; 王永华
    •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His)6-tag位置和N/C-末端截短对重组副溶血弧菌磷脂酶D(VpPLD)酶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His)6-tag位置对于VpPLD的活性有较大影响,其中(His)6-tag位于N-末端时测得酶活力最高,而位于C-末端时最低,且活性差异不依赖于水解底物.此外,(His)6-tag位于C-末端导致VpPLD的最适反应pH从7.0变为8.0;删除VpPLD成熟蛋白N-末端前34个氨基酸能显著增强VpPLD对1,2-二肉豆蔻酰基-sn-甘油-3-磷脂酰-L-丝氨酸(DMPS)的水解活性,但对于其他磷脂的水解活性并没有明显改变;删除VpPLD成熟蛋白C-末端肽段(469~487)会显著降低其对磷脂底物的催化活性;与(His)6-VpPLD-WT和(His)6-VpPLD-Δ469-487相比,(His)6-VpPLD-Δ451-487对1,2-二棕榈酰基-sn-甘油-3-磷脂酰胆碱(DPPC)、1,2-二肉豆蔻酰基-sn-甘油-3-磷脂酰-(l'-rac-甘油)(DMPG)和1,2-二肉豆蔻酰基-sn-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DMPE)的选择性均显著降低,该结果表明C-末端肽段(451-469)对VpPLD的底物选择性发挥重要影响作用.以上结果表明,(His)6-tag的位置以及N/C-末端肽段对于重组副溶血弧菌磷脂酶D的催化活性和底物选择性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 陈景; 陈建华; 刘凯; 吴海清
    • 摘要: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是催化磷酸二脂键水解和碱基交换反应的一类酶的总称.生产中利用PLD的转酯作用来制备功能性磷脂.本文介绍了磷脂酶的分子结构、催化机理及功能,以及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的生产方法,包括物理萃取法、化学合成法和酶促合成法,酶促合成法是目前制备功能性磷脂最主要的方法.此外,对今后功能性磷脂的研究做了展望,期望可以通过改进技术条件、工艺体系来提高PLD的催化性能,为稀有磷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及相关技术支持.
    • 杨磊; 朱彤彤; 刘应保; 夏帆; 孙文秀
    • 摘要: 为了探究磷脂酶D在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从辣椒疫霉菌株LT1534中克隆到1个磷脂酶D基因,命名为PcPLD8.PcPLD8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1596 bp,编码一个含53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60689,理论pI为4.85,具有两个保守的HKD基序,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属于PLD-like磷脂酶D蛋白.定量PCR结果表明,PcPLD8在辣椒疫霉菌的萌发孢时期表达量最大,且侵染辣椒48和72 h时表达量显著升高.此外,异源表达PcPLD8明显增强辣椒疫霉菌对本氏烟的侵染.这些结果显示PcPLD8可能在辣椒疫霉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