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子分布

离子分布

离子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园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04852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帕纳科第13届用户X射线分析仪器技术交流会、山东省2013年度全省生态学术研讨会、长江流域甘薯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等;离子分布的相关文献由41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兆普、刘玲、于养信等。

离子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4852 占比:99.97%

总计:304950篇

离子分布—发文趋势图

离子分布

-研究学者

  • 刘兆普
  • 刘玲
  • 于养信
  • 刘冲
  • 高光华
  • 丁海荣
  • 方升佐
  • 朱小梅
  • 汪吉东
  • 洪立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锋厚; 宋珂; 郭锐; 张于卉; 尹中明; 沈永宝
    • 摘要: 【目的】评价培忠杉苗木耐盐性,从离子吸收与分配的角度研究苗木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为培忠杉苗木在盐渍化区域的栽培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年生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浇灌不同含量的NaCl溶液,使土壤中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1%(CK)、0.3%、0.4%和0.5%,测定分析培忠杉苗木不同部位的Na^(+)、K^(+)、Ca^(2+)含量及K^(+)/Na^(+)、Ca^(2+)/Na^(+)比值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处理组培忠杉苗木对不同离子的吸收与分布存在差异。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高,培忠杉苗木体内的Na^(+)总量逐渐增高,不同部位的Na^(+)含量整体表现为:叶部>根部>茎部,但根部的Na^(+)积累速率远大于叶部的积累速率。与对照组相比,3种不同盐含量处理组培忠杉苗木体内的K^(+)总量变化幅度较小,而Ca^(2+)总量均明显增大;同一盐含量处理条件下,培忠杉苗木不同部位的K^(+)含量整体表现为:叶部>茎部>根部,不同部位的Ca^(2+)含量整体表现为:茎部>叶部>根部。其中,培忠杉苗木根部的K^(+)和Ca^(2+)含量在盐胁迫下均无显著变化,茎部的K^(+)含量则呈下降趋势,而叶部的K^(+)和Ca^(2+)含量与茎部的Ca^(2+)含量则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培忠杉苗木根部的K^(+)/Na^(+)和Ca^(2+)/Na^(+)比值均显著下降,而叶部和茎部的K^(+)/Na^(+)和Ca^(2+)/Na^(+)比值变化幅度较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盐胁迫条件下,培忠杉苗木通过对Na^(+)的重新分配和保持叶部较高的K^(+)和Ca^(2+)含量,维持了地上部分较高的K^(+)/Na^(+)和Ca^(2+)/Na^(+),提高了其耐盐性。
    • 叶刚; 杨静; 李晓慧; 郝东利; 沈泽宇; 郑荣佳; 陈静波; 郭海林
    • 摘要: 以耐盐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Z011和Z015和敏盐结缕草Z004和Z103为试验材料,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和X射线能谱仪对结缕草在NaCl胁迫(200 mmol·L-1 NaCl)下不同根区Ca^(2+)、H+流的变化以及Ca^(2+)在根系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对照条件下,4个结缕草材料根尖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Ca^(2+)以外排为主,其中分生区的平均Ca^(2+)流速明显高于伸长区和成熟区,且耐盐结缕草分生区的平均Ca^(2+)流速明显高于敏盐结缕草;NaCl胁迫后,总体上看,耐盐结缕草3个根区的Ca^(2+)由外排变为内流,而敏盐结缕草仅根尖成熟区的Ca^(2+)由外排变为内流,耐盐结缕草较敏盐结缕草有更多的Ca^(2+)内流参与离子调控。耐盐结缕草Z011与其他3个材料的H+流有明显区别,在对照条件下,Z0113个根区的H+均为内流,而其他3个材料3个根区的H+为微弱内流或外排,且其平均H+流速明显低于Z011;NaCl胁迫后,Z0113个根区H+内流明显减弱,而其他3个材料3个根区H+的内流或外排也减弱,但差异不明显。扫描结果显示:总体上看,NaCl胁迫后,4个结缕草材料根系表皮、皮层和中柱中Ca^(2+)相对含量显著降低,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同一材料根系表皮、皮层和中柱间的Ca^(2+)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但区隔作用不明显。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耐盐结缕草有更强的Ca^(2+)调控能力,分生区为Ca^(2+)参与NaCl胁迫下离子平衡的关键调控区域,结缕草根系对Ca^(2+)没有区隔作用或区隔不明显。另外,耐盐结缕草Z011可能具有不同于其他3个材料的H+调控机制。
    • 石广成; 杨万明; 杜维俊; 王敏
    • 摘要: 盐害是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筛选大豆耐盐种质对耐盐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332份栽培大豆品种为研究对象,以苗期NaCl致死浓度为评价指标,初步评价其耐盐性。从中选择3份不同耐盐等级的材料为供试材料,公认的耐盐材料Lee68和盐敏材料Jackson为对照材料,用150 mmol/L NaCl溶液处理后,测定表型性状、生理指标及光合指标等,分析不同耐盐种质与这些指标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耐盐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供试种质耐盐性差异较大,筛选出6份敏盐品种和18份耐盐品种。(2)形态性状分析表明不同耐盐等级的品种在盐胁迫下植株干重、株高和根长均下降,其中汾豆105和Lee68的相对干重、相对株高和相对根长较高,晋大70次之,陕西八月黄和Jackson的相对干重、相对株高和相对根长较低。(3)不同组织离子含量分析表明汾豆105、Lee68的根和茎中Na+、Cl-积累较多,叶片中较少,而陕西八月黄和Jackson与其相反。(4)叶片光合特性分析表明盐胁迫下陕西八月黄和Jackson的SPAD均下降,晋大70、Lee68和汾豆105上升;净光合速率均降低,其中汾豆105和Lee68的降幅小,陕西八月黄和Jackson的降幅较大。综合形态和生理指标分析发现5个品种在盐胁迫下的耐盐能力:汾豆105和Lee68>晋大70>陕西八月黄和Jackson,与初筛结果一致,表明致死浓度可作为苗期耐盐性鉴定简便、可靠的指标,同时这些材料为大豆耐盐育种提供了基础材料。
    • 王浩琦; 欧伊翔; 华青松; 邱马顺; 帅麒麟; 付薇
    • 摘要: 深振荡磁控溅射(Deep Oscillation Magnetron Sputtering,DOMS)通过一系列调制的电压微脉冲振荡波形,能够实现完全消除电弧放电和靶材近全离化,实现高密度、低离子能量和高束流密度的等离子体沉积.本文综述了DOMS的技术原理和深振荡脉冲放电特性对等离子体离子种类、离子能量的时空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DOMS脉冲参数对靶离化过程的影响遵循电压-时间演变规律,靶离化过程为随短脉冲电压振荡的阶段性离化.
    • 高战武; 刘晶; 李绒萱; 刘金雨; 姚永清; 李倩; 李玉波
    • 摘要: 文章利用沙培法培养燕麦幼苗,采用0、48、72、96、120、144 mmol/L的NaCl盐浓度梯度进行胁迫处理,探讨NaCl对其幼苗叶及根系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NaCl胁迫强度的增大,对燕麦的存活率无影响;(2)随NaCl胁迫强度的增大,燕麦的生物量、分蘖数、根系长度、体内含水量、叶绿素、K^(+)、Ca、NO^(-)、H_(2)PO_(4)^(-)含量大体呈下降趋势,Na^(+)、Na^(+)/K^(+)、Cl^(-)、SO_(4)^(2-)、脯氨酸含量大体呈增加趋势;(3)NaCl胁迫强度对组织液的pH值、有机酸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说明,在NaCl胁迫下,燕麦主要采取积累脯氨酸、Cl^(-)和SO_(4)^(2-)离子生理适应的方式.另外,根可以改变Na^(+)的分布,减少Na^(+)对叶的伤害并提高燕麦幼苗的耐受力.
    • 张远兰; 胡鑫; 郁万文; 国靖; 蔡金峰; 曹福亮; 汪贵斌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中性盐或碱性盐处理对苦楝幼苗渗透调节特性和离子分配的影响,以了解苦楝在幼苗生长阶段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方法]以1年生苦楝Melia azedarach实生苗为材料,通过设置中性盐Na2SO4和碱性盐Na2CO33个浓度(200、400和600 mmol·L-1)处理40 d,研究苦楝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离子分布的差异.[结果]苦楝叶片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盐浓度(200 mmol·L-1)随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在中、高盐浓度(400和600 mmol·L-1)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在3种盐浓度均是随时间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碱性盐对苦楝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更大.盐胁迫下苦楝根、茎和叶中Na+含量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上升,Na+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总体上呈叶>茎>根的趋势.200 mmol·L-1浓度中性盐处理促进了苦楝根和叶中K+的积累,在400和600 mmol·L-1浓度下,两种盐对根和叶中K+的积累均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碱性盐比中性盐的抑制作用更强.苦楝根、茎和叶中K+/Na+整体上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呈下降的趋势,且盐浓度越高,下降程度越大.[结论]苦楝幼苗遭受盐胁迫时,渗透调节起重要作用,碱性盐对苦楝幼苗的影响大于中性盐,苦楝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可作为低盐土壤环境改良树种引种栽培.
    • 马波; 田军仓
    • 摘要: 为探明宁夏环香山压砂区盐碱地表层土壤离子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及盐分类型,研究选取覆盖状况、地面倾角和海拔3个因素,对0~20 cm表层土壤离子分布、盐分存在形式及钠吸附比(SA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状况对土壤表层离子含量有显著影响,地面倾角对HCO3-影响显著,海拔对Mg2+有显著影响,裸地Ca2+、Mg2+、K+、Na+、Cl-和SO42-含量依次比压砂地高0%~284.21%、100%~130.53%、33.33%~48.94%、18.01%~182.26%、111.94%~468.72%和102.74%~118.82%,而CO32-、HCO3-含量压砂覆盖比裸地分别高77.08%~400%和24.52%~48.09%;(2)阳离子之间除K+与Ca2+、Mg2+具有显著正相关外其余都极显著正相关,阴离子Cl-和SO42-,CO32-和HCO3-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余都呈负相关或不显著正相关,阳离子与Cl-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42-除K+外其余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阳离子与CO32-和HCO3-呈负相关或不显著正相关;(3)该区域表层土壤盐分主要以NaCl、KCl、CaCl2、MgCl2、CaSO4、MgSO4和Na2SO4的形式存在,按照摩尔量计,盐分含量排序为:Na+盐>Mg2+盐>Ca2+盐>K+盐;(4)覆盖状况对土壤表层SAR影响显著,地面倾角随海拔变化对土壤SAR没有显著影响,压砂地SAR为3.99(mol/kg)0.5,裸地为10.73(mol/kg)0.5.宁夏环香山压砂区0~20 cm埋深土壤离子分布主要受到覆盖状况和地面倾角的影响,除K+外,其他离子受海拔的影响不明显,盐分主要是Na+盐,其次是Mg2+盐,K+盐含量最少.
    • 张梦笛; 应孟悦; 刘越; 吴忠标
    • 摘要: 以亚硫酸镁模拟氧化镁湿法脱硫浆液对NO2进行吸收,考察不同操作条件下的NO2吸收效率及吸收液中主要离子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O2对吸收过程的影响很大,NO2主要通过与SO32-之间发生的链式反应在液相中产生SO42-和NO2-,O2会与NO2发生竞争作用,极大地消耗了SO32-,导致脱硝效率迅速下降.抗氧化剂邻苯二酚的添加可以抑制SO32-的氧化,且添加的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溶液的pH值主要通过影响S(IV)的存在形态来影响吸收反应,当pH值较低时,吸收反应的速率降低,且在酸性条件下,NO2-易发生歧化反应转化为NO3-.NO2-的累积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O2的吸收,其他阴离子NO3-、SO42-及Cl-对NO2的吸收无明显影响.金属阳离子例如Mn2+及Co2+会加速SO32-的氧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NO2的吸收.
    • 王旭; 田长彦; 赵振勇; 张科; 李艳红
    • 摘要: 采用时空转化的方法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盐地碱蓬种植年限(0 a、1 a、2 a和3 a)对重度盐碱地土壤盐分及盐离子在0~120 cm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的影响,为盐地碱蓬在盐碱地中的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滴灌种植盐地碱蓬后土壤盐分在剖面的分布发生明显变化,根区(0~40 cm)土壤含盐量随种植年限增加而下降,根底(40~120 cm)土壤则先增加后下降;Na+和Cl-因容易被水淋洗和植物选择性吸收多,根区土壤中Na+和Cl-含量随种植年限增加有显著降低,Ca2+和SO42-不易随水移动,淋洗程度低,HCO3-和Mg2+第2 a和第3 a的淋洗效果明显好于第1 a;经过3 a种植后土壤中毒害离子Na+与Cl-和在表层盐分组成中的比例下降,Ca2+比例上升,钠吸附比(SAR)值显著降低。
    • 摘要: 以盐豇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豇豆幼苗不同器官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大量Na+进入幼苗体内,而抑制K+、Ca2+、Mg2+进入.盐胁迫下,幼苗根部和茎中存在较多的Na+,叶片中含量最低,但叶片和茎中Na+增幅较大,根系Na+增幅较小,避免根部Na+过多积累,可以维持豇豆根系活力缓解盐毒害.随着盐胁迫的加重,幼苗根部和茎的K+含量明显降低,叶片K+含量能保持稳定水平或有所上升,维持了较高的K+/Na+比值.NaCl处理后叶片中的Ca2+、Mg2+含量变化幅度较低;Ca2+/Na+和Mg2+/Na+比值均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叶片中的Ca2+/Na+和Mg2+/Na+比值始终高于根和茎.综合看,盐胁迫影响豇豆幼苗各器官中的离子分布,Na+含量增加,K+、Ca2+、Mg2+含量降低;各组织中的K+/Na+、Ca2+/Na+和Mg2+/Na+比值随盐胁迫浓度增加而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