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散元模拟

离散元模拟

离散元模拟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157940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山地学报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第十二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暨青年华人岩土工程论坛等;离散元模拟的相关文献由596位作者贡献,包括蒋明镜、于福生、梁醒培等。

离散元模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57940 占比:99.91%

总计:158088篇

离散元模拟—发文趋势图

离散元模拟

-研究学者

  • 蒋明镜
  • 于福生
  • 梁醒培
  • 谭援强
  • 陈长冰
  • 刘志娜
  • 曹洋兵
  • 樊晓一
  • 周易
  • 姜元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圣奇; 孙博文; 田文岭
    • 摘要: 页岩作为页岩气储层,在沉积过程中形成部分弱面,在力学特性上表现出各向异性特征.所以,使用离散元软件从微细观层面探讨深部页岩力学各向异性特征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基于页岩室内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采用离元程序PFC2D对常规三轴压缩下不同层理倾角页岩进行了颗粒流模拟研究,分析了层理倾角及围压对页岩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页岩峰值强度与黏聚力随层理倾角的增加整体呈"U"形变化,但峰值强度在不同围压下的变化趋势有所区别;而内摩擦角随层理倾角的增大呈非线性变化.(2)层理倾角对页岩周围颗粒的位移方向及大小的影响随着层理面与轴向应力的夹角的增大而减小.(3)同一层理倾角试样最终破坏时的微裂纹总数随着围压的升高有所增加;同一围压下,试样最终破坏时的微裂纹数目,随着层理倾角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4)同一层理倾角页岩的脆性随围压的增长整体呈下降趋势;低围压情况下,页岩脆性随层理倾角的增加呈两端大中间小的变化规律.
    • 孙倩倩; 刘志娜; 余一欣; 唐贤君; 陈石; 彭浩
    • 摘要: 反转构造在我国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发育,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离散元颗粒流方法研究了先存正断层的陡缓程度、倾向组合关系和距离挤压端的远近等因素对断层的反转构造发育及其反转量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先存断层的产状及其距离挤压端的远近会影响先存断层的反转次序、反转量,进而影响盖层内反转构造的发育。当先存正断层倾向指向挤压端时,若缓倾正断层靠近挤压端,则缓倾断层发生反转,而远离挤压端的陡倾断层未发生反转;若陡倾断层靠近挤压端,则缓倾断层和陡倾断层同时发生反转。当先存正断层倾向背离挤压端时,无论靠近还是远离挤压端,缓倾断层和陡倾断层均发生反转。当先存正断层倾向相对(地堑)时,若缓倾正断层更靠近挤压端,则缓倾断层发生明显反转,而陡倾断层未发生反转;若陡倾正断层靠近挤压端,缓倾断层和陡倾断层同时发生反转。在先存断层均发生反转的模型中,无论先存断层倾角大小,靠近挤压端的先存断层的反转量最终均大于远离挤压端的先存断层的反转量。最终,离散元模拟结果还与西湖凹陷垂直于反转构造带走向的地震剖面进行对比,有很好的吻合性。
    • 马宝宇; 王志杰; 杨广庆; 成彪; 张宁宁
    • 摘要: 为深入研究土工格栅的加筋机理,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拉拔试验中影响土工格栅与筋土界面特性的因素,介绍土工格栅和土体离散元建模以及拉拔荷载下筋土相互作用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结果,并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研究表明:在试验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多采用传统试验方法,从试验边界条件、土工合成材料类型、土料类型及参数、加载条件等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各因素对筋土相互作用的影响;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新型试验仪器可有效弥补传统测试方法的不足,并实现筋土界面作用分析的可视化。此外,离散元数值模拟是试验研究的重要补充,大量模拟结果可从细观层面更为深入地阐述筋土界面的作用机理。
    • 程立朝; 郭翔宇; 李新旺; 屈正一; 李文贵
    • 摘要: 为了研究充填支架夯实机构的夯实角对矸石散体夯实效果的影响,以ZC1800/14/25型充填液压支架为原型,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矸石充填工作面空间模型,分析了推压板和矸石散体在夯实过程中的力链演化,研究了夯实角与夯实板推压力、矸石破碎程度、欠接顶量和矸石质心位置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夯实角的减小,夯实作用会影响到较大范围的矸石并压碎部分矸石,夯实板压力较大;随着夯实角的增大,夯实板压力降低,且推动的矸石量较少。最终确定夯实角为10°时,夯实机构对矸石散体的充填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充填工作面现场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 刘彦辉
    • 摘要: 滚石的运动特征研究是滚石灾害防治的重要前提,而坡表覆盖层和滚石自身特性是影响其运动特征的重要因素。以斜坡覆盖层材质为变量,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混凝土坡面和土质坡面下滚石试块的运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以在建合壁津高速公路边坡为例,开展滚石运动特征数值模拟研究,以运动速度、转动速度、运动能量等为指标分析了滚石形状和尺寸对其运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形状和尺寸对滚石运动特征影响较大,滚石越接近球形、尺寸越小,其运动速度越大、转动速度越大;滚石在下落过程中有30%以上的势能通过坡面碰撞损耗,在滚石防治工程中应考虑这部分损耗,而滚石转动能量只占总动能的1/30~1/10,因此一般不单独考虑滚石的转动过程。研究成果可为滚石防治工程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 张恩铭; 程谦恭; 林棋文; 谢宇; 王玉峰; 姚志勇; 孙先锋
    • 摘要: 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常发生高位岩质斜坡失稳,形成碎屑流,造成巨大人员伤亡与经济财产损失。目前存在着许多关于岩质滑坡的研究理论和物理模型,但这些理论与模型都忽略了岩体结构这一属性,然而对岩质滑坡而言,岩体的结构特征不仅控制着斜坡变形失稳模式,同样影响失稳后滑体碎屑化运动过程,甚至最终的危害范围。因此,文章使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不同结构面强度、结构面密度、结构面方向和岩块强度下岩质滑坡碎屑化运动过程,研究了不同源区岩体结构对岩质滑坡破碎特征、运动形式和运动距离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质心运动距离随结构面强度增大而增大,结构面抗拉强度提升10倍,质心运动距离增加3%;(2)结构面密度的增加使得块体破碎率随之增加,但运动距离和分布面积都呈下降趋势;(3)水平向结构面岩体的前缘运动距离和质心运动距离与其他方向结构面工况相比均降低10%左右,分布面积则缩减接近30%,破碎率最大;(4)随着岩块强度增加,破碎率降低,分布面积最终缩减40%,完整块体工况运动距离最终增大15%左右。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岩质滑坡动力学过程,指导山区防灾减灾工作。
    • 莫品强; 赵子露; 胡裕琛; 李国耀; 林浩东
    • 摘要: 为探究各向异性对颗粒堆积体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MatDEM离散元软件模拟了不同围压条件下的三轴排水试验,探究了砂土宏细观力学行为及其临界状态特性,利用组构张量对试样的各向异性进行量化分析,验证了应力-力-组构的相关关系。利用固结、剪切破坏后具有不同初始各向异性的试样,采用边界去除法进行堆积试验,分析了堆积体的休止角、基底压力分布、力链、各向异性等宏细观特性。结果表明:试样的初始各向异性程度越大,堆积体的休止角越大;剪切试样的初始应力拱及组构各向异性导致其堆积体的基底中心压力下降;堆积体的法向接触力各向异性对堆积体宏观特性起着主导作用。
    • 张虎承
    • 摘要: 受结构面的控制,横观各向同性的现象在岩体工程中十分常见,其对于岩体的强度性质以及破坏行为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目前,对于岩体的强度估算,一般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但传统的Hoek-Brown准则缺乏对岩体横观各向同性性质的较为清晰的描述。为此,该文通过引入岩石体积节理比J_(v),节理断续度J_(c),岩体摩擦比系数J_(f),节理平直度J_(s)和节理弱化乘子γ5项指标,对Hoek-Brown强度准则进行了修正,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能较好地预测横观各向同性岩体的强度,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雷建俊; 魏良针; 林天干; 夏念兴; 刘秀娟; 吴则祥
    • 摘要: 混凝土的粗骨料与砂浆之间存在界面过渡区(ITZ),过渡区的力学性质受骨料的形状、大小、含量、空间分布及初始裂隙等条件影响。为研究过渡区强度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了随机骨料分布的混凝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试验发现:当过渡区强度增大时,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初始裂隙产生时的应变逐渐增大,总裂隙数减少,破坏类型由受剪破坏转变为受拉破坏,并且过渡区强度增强会使混凝土的起裂区域由过渡区转移至砂浆聚集区。模拟结果可为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王雪松; 龚晓南
    • 摘要: 为给能源桩的换热特性和承载能力特性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文中使用南京大学开发的离散元软件MatDEM,通过粒径优化方法逐层堆积离散元颗粒,建立单U型换热管的能源桩的三维传热模型,使用PHC能源桩现场实验对模型进行修正,模拟分析的桩体温度、桩周土体温度、桩身应力应变、土体位移,与现场实验结果对比结果一致,体现了单U型换热管的能源桩三维传热模型的合理性,为能源桩的离散元研究提供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