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积雪深度

积雪深度

积雪深度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70035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浙江气象、气象知识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14年全国卫星应用技术交流会等;积雪深度的相关文献由82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震、张平、高硕等。

积雪深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5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0035 占比:99.64%

总计:70291篇

积雪深度—发文趋势图

积雪深度

-研究学者

  • 李震
  • 张平
  • 高硕
  • 陈权
  • 魏文寿
  • 冯学智
  • 刘桂香
  • 宋海清
  • 张双成
  • 徐维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晓敬
    • 摘要: 积雪深度是反映地表积雪量变化的重要因子,是水文模型和气候模式中的重要参数之一。被动微波遥感以其穿云透雾、对雪层信息敏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雪深的反演研究中。被动微波传感器的低空间分辨率(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及地表覆盖的复杂性,使星载被动微波遥感影像中的混合像元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被动微波雪深遥感监测的应用和发展。目前,被动微波遥感雪深反演中的混合像元问题研究仍存在着诸多挑战:①理论支撑不足,对被动微波混合像元亮温响应特征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②针对混合像元问题所发展的被动微波雪深反演算法,对地表异质性特征考虑不足。
    • 金晟玥; 陈璐; 王平
    • 摘要: 国家减灾中心作为应急管理部技术支撑单位和五大行业卫星应用中心之一,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主体工程与永久性设施建设、大型水库水域面积、重要安全生产目标、森林火灾风险、积雪覆盖与积雪深度、地表形变(地质灾害风险)等领域的综合风险监测。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历史数据较齐全、覆盖范围广、载荷种类丰富、多分辨率多尺度和二三维可视化等优势,为冬奧会风险监测业务各类需求提供全面保障。
    • 龙笛; 李雪莹; 李兴东; 韩鹏飞; 赵凡玉; 洪仲坤; 王一鸣; 田富强
    • 摘要: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的水储量造成显著影响,严重威胁下游地区涉及10亿人口的水资源安全、水灾害防治和水生态保护。本研究集成多源卫星遥感(包括卫星重力、卫星测高、光学影像等)及相关反演融合算法和部分再分析数据,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延长并生成了2000—2020年青藏高原各类水储量(湖泊、冰川、雪深和雪水当量、总水储量)变化数据,并分析其气候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2—2020年间青藏高原外流区总水储量呈显著下降趋势(-10.90 Gt/a),主要由冰川质量损失主导;内流区总水储量呈显著上升趋势(6.40 Gt/a),其中湖泊水量扩张占主导。(2)青藏湖泊整体呈扩张趋势,并分为3个阶段:2000—2012年为平稳增长期(6.35 Gt/a),2012—2017年为相对稳定期(1.42 Gt/a),2017年后进入快速增长期(10.59 Gt/a);湖泊水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性较高。(3)藏东南地区的冰川呈快速消融趋势(-4.50 Gt/a),气温升高和降水年际波动是近年来该地区冰川后退的主要原因。(4)2016—2020年平均雪水当量较2001—2015年呈增加趋势,积雪变化主要受累积期平均气温和降水影响。
    • 王生鹏; 张晓平; 李彦平; 张景安
    • 摘要: 利用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的人工观测雪深数据,对青海省平安、达日、曲麻莱3站的DSS1型雪深观测仪雪深数据、HY-WP1A型天气现象智能观测仪雪深数据进行了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设备对雪深都有一定的监测能力;DSS1型激光雪深仪雪深数据与人工数据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7、0.9906、0.9907,二者有极显著的线性关系;HY-WP1A型天气现象视频观测仪雪深数据与人工数据相关系数分别为0.0234、0.4216、0.9233,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对于青海地区的雪深观测方式,降雪量小、地面积雪偏少时以HY-WP1A型天气现象视频观测仪雪深数据为准,另外的情况以DSS1型激光雪深仪雪深数据为准。
    • 王佳彤; 胡羽丰; 李振洪
    • 摘要: 雪水当量是重要的积雪参数之一,对气候变化预测与水资源管理等有重要意义。GPS干涉反射技术(GPS-IR)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积雪深度监测技术,结合积雪密度估计模型可实现雪水当量的估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GPS-IR双频积雪参数反演增强方法。首先,利用美国板块边界观测(PBO)AB33测站2016年水文年与P019测站2020年水文年的L1和L2C信号信噪比数据,通过GPS-IR技术获取了两个测站的双频反射高度,建立了双频反射高度的线性关系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填补了L2C信号反射高度缺测数据,进而获取双频增强积雪深度时间序列,然后通过积雪密度估计模型转换得到雪水当量日估计值,最后采用SNOTEL测站实测积雪参数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L2C信号的积雪深度反演精度要优于L1信号,基于增强方法的积雪深度反演精度介于L1信号和L2C信号之间;基于增强方法的雪水当量反演精度与L2C信号基本相当,且均优于L1信号;增强方法在AB33测站与P019测站分别有效填补了基于L2C信号的积雪深度/雪水当量时间序列25.8%与13.7%的空缺数据。本文提出的增强方法充分利用了GPS双频信号数据资源,可获取高连续性的GPS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为设备缺乏地区的雪水当量估计、水环境监测等研究提供参考。
    • 张学良; 王华东; 肖鹏峰; 郑子贤; 冯学智
    • 摘要: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人类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调查”项目生产的长时间序列逐日积雪产品和地面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各积雪要素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设计积雪物候、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积雪反照率、积雪密度的分级方案与符号标识,编制积雪要素系列专题图件1244幅,形成中国积雪特性时空分布电子地图集(China’s snow characteristics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electronic atlas,CSEA),为认识和掌握中国积雪特性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特征提供数据支撑。
    • 王芝兰; 张飞民; 王澄海; 孙旭映; 吕春艳
    • 摘要: 积雪是地表特征的重要参数,其对辐射收支、能量平衡及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利用1980-2019年被动微波遥感积雪深度资料对青藏高原积雪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高原划分为东部、南部、西部及中部4个区域,并分区域讨论了多时间尺度积雪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积雪深度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存在差异,高原东部积雪深度累积和消融的速率比西部快,南部积雪深度累积和消融速率比中部快。季节尺度上,冬季积雪高原东部最大,中部最小;春季积雪高原东部消融速率最大,西部积雪消融较慢但积雪深度最大;夏季高原西部仍有积雪存在。年际尺度上,各区域积雪深度在1980-2019年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东部积雪减少不显著;高原东部积雪深度在1980-2019年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其余3区均呈现出减少-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不同区域积雪深度对气温、降水的响应不同,高原东部和中部积雪深度与气温相关性较好;各区域积雪深度与降水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高留喜; 杨成芳; 刘畅
    • 摘要: 利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人工加密积雪深度逐时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山东2021年11月6—8日极端雨雪过程积雪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量突破同期历史极值导致此次雨雪过程成为极端天气事件,积雪深度是预报难点。(2)暴雪和积雪集中分布在山东的中北部地区,有量积雪的范围与降雪量R≥5 mm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积雪深度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3)在山东典型回流暴雪天气形势下,有利的水汽、动力条件和冷空气降温作用,造成山东出现极端雨雪。低层的强冷平流降温导致降水发生相态转换,山东中北部出现暴雪及严重积雪。(4)积雪区降雪含水比差异大,平均降雪含水比为0.53 cm·mm-1,比历史平均值偏低。积雪深度与高空温度、相对湿度和垂直速度的配置有关,低的温度有利于降雪和积雪。地理位置、鲁中山地地形和地面风速对积雪深度有影响,海陆差异较纬度差异影响大,海拔高度影响较小。(5)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业务预报模式积雪产品对山东积雪有较好的预报能力,时效近、误差小,但存在预报总体偏弱、北部偏小和中南部偏大的特点。
    • 黄宗兴; 徐明远(文/图)
    • 摘要: -边吃着热气腾腾的自热火锅,一边遥望着四周苍茫的雪山,驻守在新疆阿勒泰军分区白哈巴边防连的四级军士长吕文强感慨不已--在冰封雪裏的巡逻路上吃到营养丰富的自热火锅,服役13年的他还是第一次。隆冬时节,白哈巴边防连驻地气温低至零下35摄氏度,多处道路被大雪封堵,部分路段积雪深度可达半米,团部里的物资给养已经半个月无法供给到连队。入冬前,军分区为连队配发了自热火锅、自热米饭,还将自热火锅纳入连队食谱。
    • 李柄更; 陈晓斌; 刘志宏
    • 摘要: 2021年1月4~8日一股强大的“小寒”寒潮迅速在全国蔓延。通过windy网站下的EC可视化产品对此次过程的黄渤海区风场和单站降雪进行了预报,验证与分析表明:区域性预报应兼顾可视化平均风和阵风产品的颜色范围、持续时间、最大阵风、风力变化时间,综合给出预报结论,传真图可以作为辅助预报产品,整体准确率较高;单站的降雪预报是满足预期的,雪量预报偏小,但降水性质与降雪事件击中率预报准确率为100%。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