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突变点

突变点

突变点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2306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统计研究、自然资源学报、山西气象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九届中国水论坛、2006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等;突变点的相关文献由511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宗萍、华祖林、李鹏等。

突变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2306 占比:99.82%

总计:102487篇

突变点—发文趋势图

突变点

-研究学者

  • 任宗萍
  • 华祖林
  • 李鹏
  • 王勇
  • 褚克坚
  • 卢路
  • 宋宇杰
  • 徐国策
  • 李保敏
  • 李占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丛琪
    • 摘要: 研究选取青冈县1978~2019年的气温、降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数据,利用气候倾向速率及M-K突变性检验等方法对气候数据处理分析,通过5a滑动平均的方法分解获取气候产量,并建立气候影响度模型定量计算青冈县主要农作物产量受气候变化影响情况,进而探讨青冈县农业生产力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措施。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 青冈县1978年以来年际平均气温呈现明显升高趋势,且气温升高主要为最低气温上升引起,也就是由冬季变暖引起,年际平均气温M-K检验突变点为1990年。青冈县近40年降水量波动较大,降水量整体为上升趋势,突变点发生在1995年。2) 模型实证结果显示,玉米与大豆变化一致,在气温突变前后一直为正影响,且突变后气温影响度加大;玉米在降水量突变前后趋势一致,为负影响,但影响度变小;大豆在降雨量突变前后由正影响变为负影响。3) 针对青冈县农业气候及农业生产力研究,提出以下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调整种植结构,推进生物技术引进,加强生产管理,落实农村生态保护政策。
    • 李红丽; 沈相龙; 王通; 周松豪
    • 摘要: 针对现代农业的药物播撒重复率高、播撒区域精度不够的问题,将视觉定位和人工智能识别算法与现代农业播撒机器人结合,通过视觉定位、边缘检测与智能区域识别,实现农业生产中的高精度农药播撒作业。改进后的播撒机器人较之传统的定位识别自动化程度高,解决了农业生产中机器学习成本高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播撒测试中,机器人的播撒效率也较之传统的手动播撒具有较高的播撒效率,播撒机器人的学习成本较之原来具有显著提升。
    • 姚宏亮; 董伟伟; 王浩; 杨静
    • 摘要: 由于传统分段线性表示方法没有考虑股市数据分布变化导致分段不合理,同时股市突变点相关特征的局部性导致突变点难以有效预测,所以在分段线性表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意愿计算的股市突变点预测方法(WC-WSVM).首先,给出一种波动率分布变化的分段线性表示(V-PLR)方法,通过波动率分布变化自适应地优化PLR分段阈值;然后,提取与主力买卖股票意愿相关的股市特征并进行量化,利用逻辑回归(LR)对于所提取的特征进行融合得到意愿计算结果;最后,将意愿计算结果与PLR-WSVM算法输入特征共同代入到WSVM中,进行突变点预测.在真实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强适应性,预测精度得到有效提升.
    • 徐朋朋; 李爽; 金德才; 万云洋
    • 摘要: 通过对美国华盛顿洲在2020年3至4月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病人二代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找出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简称S朊)中存在的所有突变类型,为研究病毒在体内复制的突变规律及研究疫苗提供基础资料.利用NCBI中公布的130例美国华盛顿区报道的新冠肺炎病人二代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序列组装,并对其朊编码基因进行深度突变分析,找出其潜在的疑似抗原变异位点(antigen variation,以下简称突变点).排除30条未获全长的数据,共获得100份病人完整的SARS-CoV-2序列,其S朊编码基因,主要突变点集中在S1区的SP区及受体结合区(RBD)之前的间隔区(突变区基本呈连续分布:126aa~153aa,194aa~204aa)和S2区的1250aa~ 1270aa区.100份样本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S基因在病人体内复制过程中较为稳定,编码氨基酸的突变点(突变频率>15%)呈单样本散在分布,且S2区较S1区更为稳定.未在新冠病毒的RBD区找到突变率>20%的点,而S区散在零星突变区域主要集中在S1区间隔区(126aa~ 153aa,194aa~204aa处,且基本呈连续分布)和S2末端约20aa处.
    • 李欢欢; 牛璨; 张凯; 黎洁; 支敏康; 罗宇骞; 王涛; 鲁珊珊
    • 摘要: 为深入了解保定市空气质量状况,揭示保定市空气污染变化趋势、多尺度变化特征和突变特性,综合利用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保定市2013~2019年秋冬季PM10、PM2.5、SO2、NO2、CO和O3-8h 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和秋冬季污染特征逐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O3-8h外保定市其它各污染物年均浓度逐年下降,全年重度污染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从31%下降到6.6%,整体呈好转趋势,但2013~2019年秋冬季重度污染天数占全年重度污染天数的81%~97%,秋冬季污染依然需要重视,小波分析结果显示,保定市秋冬季各污染物浓度存在显著的周期性变化,周期震荡主要在20d准双周、50~90d左右的季节内震荡和90~110d的季节震荡3个时间尺度范围,污染物浓度存在的低频震荡与大气中存在的低频震荡密切相关;历年各污染物污染最严重的月份多集中在12月、1月和2月,主要与污染源排放强度和相对静稳的大气条件有关;各污染物污染序列突变点多集中于10月和3月;2019~2020年秋冬季NO2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且突变点较往年提前1个月,这与疫情期间车辆排放大幅降低有直接关系;SO2和CO在2013~2014年和2015~2016年秋冬季的突变点时间相近,这可能与冬季居民取暖散煤的不完全燃烧有关,2015年后保定实施了煤改气、煤改电,劣质散煤专项治理等措施后,2种污染物突变点时间存在差异,说明清洁取暖措施对降低SO2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明显.
    • 殷亚娟; 任青文; 沈雷; 韩衍
    • 摘要: 混凝土材料破坏过程中裂纹的演化具有随机无规律的特点,而外界条件的复杂性和混凝土自身的非线性使得裂纹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十分困难.为定量研究混凝土受力过程中裂纹及损伤的演变过程,本文在假定混凝土是由骨料、砂浆及两者之间的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基础上,建立了细观混凝土力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裂纹分形维的损伤变量计算方法,对多组混凝土试件的单轴拉伸力学行为进行损伤数值研究,利用分形维对混凝土开裂全过程中的裂纹分布进行表征.研究表明:细观模拟的裂纹形态与试验结果相符;裂纹分形维能够更好地反映混凝土材料损伤的变化过程,可以定量描述材料损伤演化的特性;发现了混凝土从"均匀"损伤至局部破坏的临界点;细观模拟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裂纹分形维曲线、损伤演化曲线受网格尺寸的影响很小;随着混凝土试件骨料级配数的增加,骨料颗粒和界面减少,整体耗能降低,应力峰值和裂纹分形维均减小.此外,本文建议应力峰值点后的裂纹分形维曲线的突变点为混凝土材料从"均匀"损伤进入局部破坏的临界点,是损伤和断裂的分界点,相应的损伤值约为0.8,该值可作为混凝土出现宏观裂纹的损伤阈值.本文研究加深了人们对混凝土破坏机理的认识.
    • 贾路; 于坤霞; 徐国策; 任宗萍; 高海东; 李占斌; 李鹏
    • 摘要: 植被是地表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器",在能量交换、水循环、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降水是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研究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Hust指数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趋势,使用相对发展率(RDR)指数和重心转移模型分析了NDVI变化的时空差异,并构建了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和Pettitt检验方法的NDVI与降水关系的变异诊断方法,识别了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降水关系的突变点,探讨了降水对NDVI变化的影响以及造成NDVI与降水关系变化的原因.结果 表明:(1)黄土高原地区73.49%面积的NDVI在1998-2017年有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大部分地区NDVI在未来依旧呈现增加趋势;(2)黄土高原地区丘陵沟壑区与高原沟壑区的NDVI增加幅度大于黄土高原地区整体的增加幅度,而北部风沙区和农灌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边界区域的NDVI增加滞后于区域整体变化;(3)NDVI与降水耦合协调程度逐年增强,两者关系在2006年发生显著突变(P<0.05);(4)NDVI呈现显著增加区域降水明显高于不显著变化区域(P<0.05),降水对NDVI变化存在一定影响,在丘陵沟壑区、高原沟壑区北部和东部河谷及土石山区北部NDVI和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然而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区域的降水并不存在显著变化趋势(P>0.05),因此造成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降水关系在2006年发生显著突变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人类活动(P<0.05).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与降水的相互作用,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 上官卫华; 李烨; 吴敏
    • 摘要: 针对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普遍存在的运动和设备伪差问题,提出了基于心电幅度突变度和突变分布连通性、变换后心电极大极小值对凌乱度,以及异常心搏特征等设计的伪差识别组合算法.通过在心电自动分析三个关键环节嵌入组合算法实现伪差识别,并选择了3种设备4种数据样本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组合算法伪差识别灵敏度可达98.35%,可将QRS检出正确率提高3.08%,且并未增加心电自动分析运算时长,算法不依赖特定硬件设备,可应用到各类穿戴式设备的心电数据分析中,具有普适且高效的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