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精巢

精巢

精巢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280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水产、渔业、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0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海洋与湖沼、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等;精巢的相关文献由90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育辉、方永强、翁幼竹等。

精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 占比:85.3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40 占比:14.29%

总计:280篇

精巢—发文趋势图

精巢

-研究学者

  • 张育辉
  • 方永强
  • 翁幼竹
  • 张子平
  • 曹伏君
  • 桂建芳
  • 温海深
  • 王艺磊
  • 刘志刚
  • 唐孝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成付平; 袁芳; 席芳贵; 秦凯鑫; 胡小芬; 王子龙
    • 摘要: 【目的】在蜂群中,雄蜂与蜂王都有着发育完全的性腺,但两者达到性成熟的时间却是不同步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雄蜂与蜂王生殖腺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中华蜜蜂雄蜂精巢与蜂王卵巢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分析。【结果】从中华蜜蜂精巢与卵巢中共鉴定出53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668个基因在精巢中表达上调,2644个基因在卵巢中表达上调。并鉴定了11个与性别决定和精子卵子发生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以归类到1458个GO功能类别和132个KEGG通路,其中,有4个GO条目和2个KEGG通路显著富集。【结论】这些结果为研究中华蜜蜂繁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因表达信息。
    • 周俊亮; 王贤珍; 侯晓蕾; 杨琼; 陈越; 荣伟雅; 刘青; 王伟伟; 宋晶; 刘少贞
    • 摘要: [目的]以稀有鮈鲫雄鱼为研究对象,探讨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对稀有鮈鲫精巢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MT(25、50和100 ng/L)处理稀有鮈鲫雄鱼7、14和21 d,处理结束时,每组随机解剖10条鱼,取精巢组织,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DNA甲基转移酶基因(dnmts)相对表达量。[结果]MT处理稀有鮈鲫雄鱼7 d,25 ng/L MT处理组(P<0.05)、50 ng/L MT处理组(P<0.01)和100 ng/L MT处理组(P<0.05)精巢dnmt3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25 ng/L MT处理组和50 ng/L MT处理组精巢dnmt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降低;50 ng/L MT处理组精巢dnmt7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降低。MT处理稀有鮈鲫雄鱼14 d,100 ng/L的MT处理组dnmt3、dnmt5、dnmt6、dnmt7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50 ng/L的MT处理组dnmt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升高。MT处理稀有鮈鲫雄鱼21 d,50 ng/L MT处理组和100 ng/L MT处理组dnmt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100 ng/L MT处理组dnmt8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升高。[结论]MT可以干扰稀有鮈鲫精巢DNA甲基转移酶基因dmmts的mRNA表达。MT对DNMTs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是否可以通过改变DNA甲基化水平对稀有鮈鲫精子的发生产生影响有待研究。
    • 史东杰; 谭政; 张强; 伍仕弘; 魏东; 李文通; 王赛赛; 孙砚胜; 姜巨峰
    • 摘要: 为探究CYP17a1基因在锦鲤(Cyprinus carpio)性腺不同发育时期的作用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了细胞色素CYP17a1基因在1~3龄锦鲤成鱼性腺发育6个时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及精巢(卵巢)、脑、肌肉和肾脏等不同组织中CYP17a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3龄锦鲤雌鱼、雄鱼性腺发育不同时期成熟系数(GSI)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其中3龄锦鲤性腺Ⅴ期时最高,但卵巢GSI明显高于精巢。CYP17a1 mRNA在卵巢、精巢、脑、肌肉和肾脏都有表达,各组织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P卵巢>肌肉>肾脏>脑,卵巢、精巢的表达量随着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在脑、肌肉和肾脏中无明显年龄差别。CYP17a1基因在1~3龄锦鲤卵巢、精巢的6个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均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并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表达量显著升高的现象。3龄锦鲤精巢Ⅰ期表达量最高,是同龄锦鲤精巢Ⅲ期和Ⅳ期表达量的2.75倍和3.13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YP17a1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YP17a1基因在锦鲤性腺发育中发挥着一定作用,可能在精巢发育及精子细胞分化成熟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 冯行利; 曹婷婷; 杨凤丽; 吴慧明; 饶琼; 郑永利
    • 摘要: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近年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本研究通过解剖观察不同日龄和交配状态的草地贪夜蛾雄蛾内生殖系统,确定其内含物分级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性诱剂田间诱捕雄蛾的交配状态。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精巢体积随日龄增加而减小,发育后期已交配的精巢皱缩扁平,日龄对未交配雄蛾单射精管非角质化区(PS)末端内含物无显著影响。根据PS末端内含物的颜色和紧密程度将雄蛾交配状态分为5级(Ⅰ~Ⅴ级)。未交配雄蛾PS末端内含物为褐色且均匀(Ⅴ级),交配后0 h呈透明(Ⅰ级),之后内含物会逐渐回填(Ⅱ~Ⅳ)。田间诱捕雄蛾共921头,其中647头已交配(Ⅰ~Ⅳ级)。不同性诱剂诱捕雄蛾的交配状态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性诱剂防控实际控害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 胡启豪; 戴玉玲; 裴梦圆; 肖妍虹; 赵丹珲; 余小强; 卢玉珍
    • 摘要: Fox家族蛋白广泛存在于植物以外的物种中,是一类与发育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但是不同Fox基因在鳞翅目昆虫家蚕Bombyx mori精巢中的表达特征,以及BmFoxL2亚家族蛋白在精巢发育中的功能未知。本文检测了家蚕12个BmFox基因在家蚕精巢中的表达量,发现BmFoxL2-2的表达量最高,BmFoxL2-1次之。BmFoxL2-1和BmFoxL2-2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BmFoxL2-1在细胞核中表达,BmFoxL2-2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mFoxL2-1和BmFoxL2-2都有保守的Fox结构域,但N端结构以及理化性质存在差异。BmFoxL2-1在家蚕精巢中的表达随着发育时间逐渐升高,BmFoxL2-2的表达在幼虫末期和蛹期达到高峰;BmFoxL2-1和BmFoxL2-2在精巢内容物中的表达均高于精巢膜。在Bm12细胞中分别过表达BmFoxL2-1和BmFoxL2-2蛋白后,BmNanos、BmVasa和BmCyclin A等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上调,暗示这些基因受BmFoxL2亚族蛋白的调控。由此,本文推测家蚕FoxL2亚族蛋白可能通过调节精巢细胞周期或生殖细胞的功能来调节家蚕精巢的发育。
    • 刘志伟; 王永跃; 黄丹青; 毕可可
    • 摘要: 捕食性瓢虫是生物防治中害虫的重要天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评价几种重要天敌瓢虫的生殖潜能,通过内部解剖观察了四斑小瓢虫Scymnus (Pullus) quadrillum、双麟弯叶毛瓢虫Nephus (Geminosipho) dilepismoides、淡色斧瓢虫Axinoscymnuscardilobus和广东食螨瓢虫Stethorus (Stethotus) cantonensis四种捕食性瓢虫的内生殖系统结构。结果显示,4种瓢虫雄性内生殖系统基本构成包括精巢、输精管、射精管、储精囊、附腺,淡色斧瓢虫、双麟弯叶毛瓢虫含2对附腺,广东食螨瓢虫和四斑小瓢虫附腺不明显;4种瓢虫的精巢形态和精巢管数量差异很大,四斑小瓢虫、双麟弯叶毛瓢虫、淡色斧瓢虫和广东食螨瓢虫每侧精巢管数量分别是5、5、2和1根。4种瓢虫雌性内生殖系统基本构成包括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生殖腔、受精囊,四斑小瓢虫、双麟弯叶毛瓢虫、淡色斧瓢虫和广东食螨瓢虫每侧卵巢管数量分别是5、6、2和2根,广东食螨瓢虫的受精囊极不明显,且侧输卵管直接连接生殖腔。
    • 李伟缘; 熊玉宇; 王子维; 张琦; 姜洁明; 闫红伟; 刘鹰; 刘奇; 李美沅; 王秀利
    • 摘要: 为查明红鳍东方鲀性腺的发育规律,采用组织学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采集的不同发育时期红鳍东方鲀样本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雌鱼属一次性产卵类型,精巢和卵巢均为封闭型。根据精子和卵子发生过程可知,雄鱼精巢属于全囊成熟型,雌鱼卵巢属于部分同步型。根据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卵黄物质的积累和滤泡细胞变化特征,将卵子发生划分为6个时相;根据生精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将精子发生分为5个阶段。根据性腺的外部形态特征、大小、颜色以及组织学特征等,将红鳍东方鲀卵巢及精巢发育过程划分为6个时期。此外,雄鱼、雌鱼性腺指数在进入发育期后快速升高,Ⅴ期时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发育前水平(P0.05),随性腺发育在Ⅳ期开始显著下降(P0.05)。而雄鱼、雌鱼的肥满度在整个繁殖周期变化并不突出(P>0.05)。上述研究成果对红鳍东方鲀繁殖生物学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 陈国柱; 钟镇霄; 杨旻珉; 邢钱钱; 夏正龙; 唐琼英; 易少奎; 蔡缪荧; 杨杰; 杨国梁
    • 摘要: 性腺发育是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个体生长及繁育的重要生物学过程,是良种培育的基础。采用外部形态观察及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分析了罗氏沼虾初次性成熟过程中性腺外部形态及内部组织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性腺颜色、体积及细胞组成、分布均随性腺发育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卵巢发育划分为8个时期,精巢发育分为4个时期。卵巢外部形态发育与内部组织学变化同步性高,随卵巢成熟度增加,不同阶段生殖细胞由生发区向外形成环状分区,Ⅰ~Ⅲ期卵巢体积、生殖细胞大小及性腺指数(GIS)增长缓慢,主要进行生殖细胞数量积累,Ⅳ~Ⅳ期卵巢体积、生殖细胞大小及GIS增长迅速,生殖细胞在增殖同时,营养物质积累迅速。可根据卵巢颜色、体积、色素分布等推测其内部组织细胞的发育情况。精巢形态发育和组织发育同步性较差,精巢体积、生殖细胞大小、种类及GIS在精巢成熟过程中变化较小,Ⅰ期精巢主要进行个体生殖功能的完善,Ⅱ期、Ⅲ期、Ⅳ期精巢则整体表现为个体生殖能力的强化过程。研究结果丰富了罗氏沼虾繁殖生物学内容,从形态及组织学方面初步探明了罗氏沼虾性腺的基本发育过程,可为其良种选育和虾苗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 宋月芹; 宋智煜; 董钧锋; 陈庆霄; 孙会忠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气味结合蛋白OBP6进行原核表达、抗体制备以及表达谱分析,便于今后对AdisOBP6功能展开研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AdisOBP6蛋白结构特征;利用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4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AdisOBP6抗体;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disOBP6在双委夜蛾雌雄成虫触角、不同时期精巢以及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同源建模预测显示,AdisOBP6具有6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和7个α-螺旋结构,并折叠成一个结合口袋.原核表达结果显示,在20°C下0.5 mmol/L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量最多、最稳定.4次免疫重复中,抗体效价分别超过1∶512 000,1∶512 000,1∶512 000和 1∶64 000.Western blot 检测获得的抗体与 AdisOBP6蛋白能够特异性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disOBP6在双委夜蛾精巢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在触角中的,在幼虫期精巢中AdisOBP6就已经开始表达,在蛹期精巢中表达量低于在幼虫期的,成虫羽化后精巢中的表达量逐渐进入高峰,在未受精卵和受精卵中几乎不表达或表达量极低.Western blot分析发现,AdisOBP6蛋白也主要在精巢中表达,在雌雄成虫触角、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中表达量很低.[结论]本研究实现了 AdisOBP6的原核表达,成功地制备了抗体;并证实AdisOBP6在双委夜蛾精巢中大量表达,成虫羽化后表达量达到高峰,推测AdisOBP6可能参与了授精过程.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AdisOBP6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姜策; 孟威; 郭前爽; 张素丽; 王兴亚; 杜永均
    • 摘要: 为了探索甜菜夜蛾雌蛾生理状态和环境因子对性诱的影响,更好地分析和利用性诱测报数据,通过甜菜夜蛾雌蛾的卵巢解剖、单头雌蛾的性信息素全组成分析、精巢解剖和不同地域的诱捕昼夜节律数据采集,分析雌蛾发育和雄蛾的反应,环境因子对性诱的影响及其中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日龄雌性成虫卵巢已经发育至卵黄沉积期(II),3日龄到达成熟待产期(III),6日龄为产卵盛期(IV).性信息素主要成分Z9-14:Ac,Z9-14:OH,Z9E12-14:Ac和Z11-16:Ac在甜菜夜蛾雌性成虫第4日龄产生达高峰值.雄蛾精巢的体积随着日龄的增长而缩减,但交配前后则无明显的差异.田间诱捕结果表明: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反应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但受地域和季节的影响显著.6~9月上旬的诱捕量比较集中,之后则比较分散.温度和湿度组合与性诱蛾量存在统计分析上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对于甜菜夜蛾的精准测报和防控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