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米氧化铜

纳米氧化铜

纳米氧化铜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33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463999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饲料、中国兽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5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上海市制冷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2014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等;纳米氧化铜的相关文献由90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伟、朱连勤、朱风华等。

纳米氧化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3999 占比:99.97%

总计:464132篇

纳米氧化铜—发文趋势图

纳米氧化铜

-研究学者

  • 陈伟
  • 朱连勤
  • 朱风华
  • 邓豪华
  • 刘爱林
  • 孙金全
  • 李光文
  • 胡爱玲
  • 彭花萍
  • 林新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行健; 张明轩; 王晚辰; 杨连威
    • 摘要: 研究制备小尺寸且具有特殊形貌的纳米氧化铜具有重要意义。通常采用水热法或者普通电炉加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铜。不同的分散剂对微小粒子的分散具有不同的作用。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铜,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对制备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制备出纳米氧化铜,不同的分散剂对纳米氧化铜的形貌和大小有着不同的影响。
    • 常振宇; 董海龙; 张笑冰; 吴庆侠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用量纳米氧化铜(nano-CuO)对藏鸡生产性能及肝组织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4日龄藏鸡120羽,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不同剂量nano-CuO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空白对照组藏鸡饲喂基础日粮,nano-CuO低、中、高剂量组藏鸡分别饲喂添加5,50和100 mg/kg nano-CuO的基础日粮,试验为期14 d。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称量试鸡初始体质量和终末体质量,试验期间统计采食量,测算每组试鸡的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性能指标。28日龄时采集试鸡肝脏、肾脏样品,检测其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含量,用HE染色法检测肾脏的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Myc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法测定肝组织c-Myc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50 mg/kg的nano-CuO能显著提高藏鸡的体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P0.05),4组藏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nano-CuO添加水平的增加,不同组织中的金属硫蛋白(MT)含量逐渐升高,且肾组织更容易受到nano-CuO添加水平的影响。5 mg/kg nano-CuO组试鸡肾小球结构清晰;50 mg/kg nano-CuO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周围可见少量血细胞;100 mg/kg nano-CuO组肾小球破裂、萎缩,肾小管可见上皮细胞脱落,淋巴细胞浸润。100 mg/kg nano-CuO组试鸡肝组织c-Myc蛋白表达水平高于5和50 mg/kg nano-CuO组,而其c-Myc mRNA表达水平较5和50 mg/kg nano-CuO组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100 mg/kg nano-CuO会对藏鸡的肝脏造成一定损害,饲料中的nano-CuO用量以5~50 mg/kg为宜。
    • 王志恒; 韩家晨; 徐雯琦; 陈晓峰
    • 摘要: 【目的】探明纳米氧化铜(CuO NPs)和纳米氧化铁(Fe_(2)O_(3)NPs)对黄瓜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对黄瓜霜霉病的抗性,为黄瓜生产上应用纳米材料防治黄瓜霜霉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黄瓜真叶期采用叶面喷雾法研究不同浓度(10μg/mL、50μg/mL、100μg/mL)CuO NPs和Fe_(2)O_(3)NPs悬浮液喷施后再接种霜霉病病原菌对黄瓜叶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叶绿素(Chl.a+Chl.b)含量的影响,以及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CuO NPs和Fe_(2)O_(3)NPs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分别为40.75%~72.23%和58.73%~71.24%;除100μg/mL CuO NPs处理外,其余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有提高,CuO NPs处理和Fe_(2)O_(3)NPs处理分别较超纯水处理提高25.000%~36.583%和13.224%~48.263%;除CuO NPs处理GSH含量在病原接种后96 h受抑制外,2种纳米材料其余各处理黄瓜叶片的MDA含量随时间推移较CK逐渐下降,GSH含量较CK逐渐提高。其中,50μg/mL CuO NPs和100μg/mL Fe_(2)O_(3)NPs对黄瓜霜霉病病原菌的抗菌效果最佳;100μg/mL CuO NPs悬浮液处理对黄瓜叶片产生毒害,进而对霜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显著减弱。【结论】CuO NPs和Fe_(2)O_(3)NPs对黄瓜霜霉病均具有一定防治效果,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可提高病菌侵染后的叶绿素含量和GSH含量,并降低MDA含量。2种纳米材料可根据当地黄瓜霜霉病发生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浓度进行使用。
    • 李翔; 白云龙; 邹小平; 李在元; 吴艳
    • 摘要: 近年来,印染废水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为处理印染废水,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降解物,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了纤维状和球状两种形貌的纳米氧化铜,利用XRD和SEM对样品进行表征。当催化剂投加量0.1 g、初始pH=9、亚甲基蓝初始浓度5 mg/L、质量分数为30%的H_(2)O_(2)滴加量1 mL、紫外光下反应75 min时,亚甲基蓝溶液降解率最高,且催化剂循环使用3次后,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仍在88%以上,具有优良的稳定性。纳米氧化铜的形貌相同时,晶粒尺寸越小,对亚甲基蓝催化降解效果越好。相同条件下,球状纳米氧化铜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能力强于纤维状纳米氧化铜
    • 纪秀杰; 晁俭; 马立杰; 单榕; 刘超
    • 摘要: 为了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分离渗透性能、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首先采用自主开发的醋酸铜自模板(醋酸铜既是铜源又是模板剂)合成介孔纳米氧化铜(CuO),并将其与PVDF复合制备了不同介孔纳米CuO添加量的介孔纳米氧化铜/聚偏氟乙烯(CuO/PVDF)复合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仪(TGA)等仪器对复合膜进行分析表征,并对复合膜的亲水性、分离渗透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介孔纳米CuO有助于复合膜内部指状孔的形成,并且提高了复合膜的热稳定性能。介孔纳米CuO添加量为0.18 g时,复合膜的综合性能最好。接触角由105°降低到72°,实现了疏水膜到亲水膜的转变。孔隙率最大为83.2%,纯水通量是PVDF原膜的1.2倍。拉伸强度最大为0.704 MPa,断裂伸长率最大为170.26%。
    • 开梓翔; 刘春; 刘宇翔; 徐彬; 郭亚雄
    • 摘要: 本研究在水热条件下利用羧甲基壳聚糖分别还原硝酸银和硫酸铜,得到稳定的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铜,并测试其抑菌能力.表征测试显示,所制的纳米银为20~30 nm的球状结构,纳米氧化铜为80~100 nm的花瓣状结构,二者都均匀稳定地分布于羧甲基壳聚糖中.抑菌试验显示,不同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纳米银(A组2 mg/100 mL、B组4 mg/100 mL)的大肠杆菌抑菌率分别达到(92.6±0.8)%和(97.8±1.9)%(P<0.05),而纳米氧化铜(C组2 mg/100 mL、D组4 mg/100 mL)的大肠杆菌抑菌率分别为(89.4±1.4)%、(95.3±1.6)%(P<0.05),二者均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后续将进一步完善研究,使其作为抗菌材料早日应用于制备医用器具.
    • 何峰鑫
    • 摘要: 文章利用绿茶提取物(GT)作为还原剂制备氧化锰纳米颗粒(MnNPs),并将其用于去除水体中铜离子,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BET比表面积检测法(BET)等表征手段对MnNPs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高锰酸钾被成功还原成Mn NPs,并且加入乙酸钠(NaAc )能增加Mn NPs比表面积与总孔径.SEM表明,Mn NPs分布较均匀,分散性能较好,平均粒径约为83 nm.XRD图谱证实了加入NaAc后能使MnNPs晶体更加稳定,形成MnCO3,与SEM结果相一致.FTIR证明了绿茶提取液中的有机组分成功包覆在Mn NPs表面.通过对Cu()去除实验可知,Mn NPs对于Cu(Ⅱ)吸附效率较好,在T=303 K;pH=6的条件下吸附效率达97.01%.因此,MnNPs可作为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
    • 郝飒; 刘俊怀; 何玉琴; 张红; 吴庆定
    • 摘要: [目的]制备具有金属特征的电磁屏蔽木质功能材料,可拓展苎麻骨的高值利用空间.[方法]以苎麻骨粉末为基材,以纳米氧化铜和环氧树脂为增强因子,以活性炭为纳米氧化铜原位还原诱发剂,采用温压成形工艺对均匀混合物实施双向压制成形,制备苎麻骨基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体式显微镜和同步扫描电镜分析其金属化特征与微观结构,用立式法兰同轴电磁屏蔽效能测试装置对比分析苎麻骨基复合材料与苎麻骨粉末基材的温压试件的电磁屏蔽效能.[结果]苎麻骨基复合材料的XRD图谱在2θ=43.22°和50.36°处(类似于金属Cu面心立方结构{111}以及{200}晶面)出现明显的衍射峰,其体式显微结构可见均匀紫铜色物质(单质铜);其SEM断口形貌呈韧性断裂特征,其电导率峰值达到9.56×10-6 S/m,其电磁屏蔽效能突破70 dB.[结论]纳米氧化铜在苎麻骨基复合材料温压成形过程中得以充分原位还原,使苎麻骨基复合材料实现金属化而赋予其优良的电磁屏蔽效能,超过工业电磁屏蔽应用标准水平(30~60 dB),达到了军工用标准(60~120 dB),展现出纳米增强金属化木质复合材料的广阔应用前景.
    • 金宝丹; 钮劲涛; 张淼; 赵建国; 尹志刚
    • 摘要: 为了研究纳米颗粒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有机质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将纳米CuO(Nano–CuO)和纳米ZnO(Nano–ZnO)投至低有机质剩余污厌氧发酵系统.研究表明,Nano–ZnO发酵系统低有机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性能显著高于Nano–CuO发酵系统.蛋白酶活性随着Nano–CuO和Nano–ZnO的投加量增加而增大,其中,投加量为100 mg/L时,蛋白酶活性分别为25.15 EU/mg VSS(Nano–CuO)和46.71 EU/mg VSS(Nano–ZnO),α–葡萄糖苷酶活性随着Nano–CuO和Nano–ZnO投加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10 mg/L Nano–CuO发酵系统蛋白酶活性最大为0.0037 EU/mg VSS,1 mg/L Nano–ZnO发酵系统蛋白酶活性最大为0.0039 EU/mg VSS.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随着Nano–CuO和Nano–ZnO的增加而降低,而且Nano–ZnO系统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Nano–CuO系统.辅酶420活性随着Nano–ZnO的增加而降低,但是随着Nano–CuO的增加而升高.terrimonas、chryseolinea、fer ruginibacter等丰富的水解功能菌促进Nano–ZnO发酵系统较高的SCFAs产量.
    • 苏明洋
    • 摘要: 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铜(CuO);通过其对活性艳红染料废水的降解试验,考察了制备时间和反应物浓度配比对生成的纳米CuO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醋酸铜与过氧化钠摩尔浓度比相同时,制备时间越长,纳米CuO催化活性越好;当制备时间相同时,醋酸铜与过氧化钠摩尔浓度比越小,纳米CuO催化活性越好.处理10 mL浓度为20 mg/L的活性艳红染料废水时,活性艳红的去除率随着纳米氧化铜添加量增大而升高,纳米CuO的最佳用量为14 mg,最佳反应时间为100 min,每克纳米CuO(Ⅲ号样本)可催化降解活性艳红的量为14.20 mg.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