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组氨酸

组氨酸

组氨酸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68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4424篇;相关期刊204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国保健食品、分析测试学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广东省造纸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等;组氨酸的相关文献由1728位作者贡献,包括沈旭、瞿涤、蒋华良等。

组氨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7 占比:1.16%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24424 占比:98.73%

总计:24737篇

组氨酸—发文趋势图

组氨酸

-研究学者

  • 沈旭
  • 瞿涤
  • 蒋华良
  • 马立军
  • 高胜利
  • A·J·莫菲
  • J·麦克沃克
  • L·麦克唐纳
  • 范圣第
  • 郑会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雪琴; 莫争; 丁鑫; 武鹏彦; 王雨; 王健
    • 摘要: 以方胺功能化配体5,5′-[(3,4-二氧环丁-1-烯-1,2-二基)二(氮烷二基)]二间苯二甲酸(H_(4)L)和六水合硝酸钴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一种方胺功能化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o-L).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显示,该材料是由一维链通过CH…π和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在b轴和c轴方向分别存在窗口直径为0.52和0.63 nm的一维孔道.荧光测试结果表明,Co-L可在20种天然氨基酸中高选择性地检测组氨酸,并对其检测机理进行了研究.
    • 黄浩然; 沈佳佳; 胡康睿; 李昌键; 谢林; 王广基; 梁艳
    • 摘要: 首次采用双重吸附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建立了同时定量分析生物基质中组胺及其前体组氨酸的方法。内标为2,5-二羟基苯甲酸(DHB),血浆和脑组织匀浆液经3倍乙腈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进样分析;并采用氨基色谱柱(ODS-SPXBridge®Amide)对目标成分进行分离分析,以0.1%甲酸和1 mmol/L甲酸铵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质谱检测采用ESI离子源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定量分析。为了提高检测的专属性和准确度,首次对生物基质采用活性炭和方解石进行双重吸附;并以吸附后的基质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组胺及组氨酸在定量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准确度、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均满足生物样本分析要求,该方法不仅可用于生物样品中组胺和组氨酸的同时定量分析,还为其他内源性物质提供了共性的检测技术。
    • 汤葆莎; 吴俐; 翁敏劼; 赖谱富; 李怡彬
    • 摘要: [目的]为提高杏鲍菇528发酵物的麦角硫因含量,筛选杏鲍菇528培养的营养配方,以期为开发高含量的麦角硫因杏鲍菇深层液体发酵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固体培养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形态探讨杏鲍菇528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氮源;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发酵物干重、沉淀物情况和初始pH值为指标,研究杏鲍菇528液体深层发酵菌丝生长的营养配方,探究不同氨基酸对深层液体培养发酵物麦角硫因含量的影响;最后通过L9(34)正交试验分析提高杏鲍菇528发酵物麦角硫因含量的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杏鲍菇528固体培养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氮源分别为玉米糁粉和蛋白胨;在杏鲍菇528液体发酵培养中,玉米糁粉2.0%和蛋白胨2.0%组合碳氮源培养基液体培养的发酵物干重值达33.30±0.81 g·L-1,显著高于其他浓度比例的碳氮源组合,且沉淀物情况和初始pH更适宜杏鲍菇528液体培养;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谷氨酸这5种氨基酸均可明显提高杏鲍菇528发酵物麦角硫因产率,其中组氨酸诱导培养的杏鲍菇液体发酵物中麦角硫因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3.73倍,且明显高于其他氨基酸.[结论]杏鲍菇528深层发酵生物合成麦角硫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糁粉2.0%、蛋白胨1.5%、组氨酸0.15%、麦麸细粉1.0%、KH2PO40.1%、MgSO40.1%、谷氨酸0.1%和维生素B60.1%,在此条件下,杏鲍菇发酵物麦角硫因含量达20.50±1.80 mg·L-1.
    • 许丙嵩; 陈浩; 胡磊; 王慧
    • 摘要: 以4-(2-吡啶基)苯甲醛、IrCl_(3).3H_(2)O为原料,通过还原反应和亲核取代等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铱配合物探针IrL,利用氢谱、碳谱和质谱对探针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探针IrL能够专一性识别组氨酸及富含组氨酸的蛋白质并发出明亮的绿光,检测限低至0.132μmol/L。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探针IrL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主要靶向在固定细胞内的细胞核区域。此实验结果为后期设计组氨酸探针奠定了实验基础。
    • 许丙嵩; 陈浩; 胡磊; 王慧
    • 摘要: 以4-(2-吡啶基)苯甲醛、IrCl_(3).3H_(2)O为原料,通过还原反应和亲核取代等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铱配合物探针IrL,利用氢谱、碳谱和质谱对探针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探针IrL能够专一性识别组氨酸及富含组氨酸的蛋白质并发出明亮的绿光,检测限低至0.132μmol/L。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探针IrL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主要靶向在固定细胞内的细胞核区域。此实验结果为后期设计组氨酸探针奠定了实验基础。
    • 刘主; 康林芝; 蔡爱群; 叶璐瑶; 霍海霞; 刘静华
    • 摘要: 通过磷酸缓冲液浸提、硫酸铵沉淀、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从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丝体中分离得到凝集素,进而对蛇、鸭、小鼠、鸡、驴、鸽子、仓鼠7种动物的血红细胞进行凝血实验,并分别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romosuccinimide,NBS)、焦炭酸二乙酯(diethyl pyrocarbonate,DEPC)、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ylsulfonyl fluoride,PMSF)对草菇菌丝体凝集素中的色氨酸残基、组氨酸残基、丝氨酸残基进行化学修饰,检测其凝血活性.结果 表明:草菇菌丝体凝集素对蛇、鸭、小鼠、驴、鸽子、仓鼠血红细胞的凝血效价分别为25、24、27、27、24、26,对鸡血红细胞无凝血活性.色氨酸残基被修饰后凝集素凝血活性丧失,组氨酸残基、丝氨酸残基被修饰后对凝集素凝血活性无影响,表明色氨酸残基处于草菇菌丝体凝集素凝血活性中心,是维持草菇菌丝体凝集素凝血活性的必需氨基酸,而组氨酸残基、丝氨酸残基并非维持凝集素凝血活性必需的氨基酸.
    • 张洪丽; 王仁君; 杨爱荣(译)
    • 摘要: 近年来营养学家越来越关注肉鸡低蛋白日粮研究。尽管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很多相关报道,研究低蛋白日粮对肉鸡产生的影响,也提供了生化方面的见解,但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各种限制。本综述目的是探讨如何进一步降低肉鸡日粮蛋白质。为了构建这篇综述,对89篇家禽氨基酸营养领域的论文进行论述。因此,本文评估并结合了低蛋白日粮、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酰胺的营养研究领域,从而为肉鸡的低蛋白日粮提供了概念。此外,本文还提供了所引用的相关研究与最低饲料成本营养成分和考虑因素之间的联系。综上所述,在肉鸡饲喂低蛋白日粮方面的实际应用正在取得进展,但仍需开展更多的工作。
    • 郑蓉蓉; 赵林平; 陈华清; 李仕颖; 余细勇
    • 摘要: 本文基于生物配位化合物和仿生金属蛋白的概念,将组氨酸修饰的光敏剂功能化序列与锌离子配位,形成仿生金属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NPs在高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低pH值的肿瘤微环境条件下可被降解释放,进而实现肿瘤光动力学治疗.通过检测NPs的粒径、电势、紫外吸收和荧光吸收对其进行结构性质表征,应用单线态氧绿色荧光探针(single oxygen sensor green,SOSG)试剂盒检测NPs体外单线态氧的产生,以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为研究对象,考察NPs的亚细胞器分布和细胞毒性等.研究结果表明,NPs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结构均一,粒径约为165 nm,具有肿瘤微环境响应性,能有效抑制4T1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表明,基于组氨酸和锌离子配位的仿生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小鼠乳腺癌细胞毒性,该组装配位策略可为开发新型智能纳米药物带来新思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