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维科

维科

维科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贸易经济、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党政干部学刊、国际公关等; 维科的相关文献由7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萍、常平、龙育群等。

维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94.62%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5.38%

总计:93篇

维科—发文趋势图

维科

-研究学者

  • 何萍
  • 常平
  • 龙育群
  • 吴岳聪
  • 宇杰
  • 李静
  • 陈凡
  • 龙潜
  • Shirley
  • 丁建国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2021年9月29日,由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主办,OFweek物联网承办「OFweek 2021(第六届)物联网产业大会"暨"维科杯·物联网行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大会上,电目科技董事长吴超为大家带来《毫米波雷达在物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毫米波雷达企业,大多选择车端应用作为切入点,希望在大热的自动驾驶风口中分得"一杯羹"。
    • 左亚文
    • 摘要: 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是否具有理论前提,这是一个长期困扰学术界的理论难题。对自古希腊哲学家至黑格尔的历史理论的具体考察,证明唯物史观同任何一种理论一样,具有其历史渊源和理论前提,要“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而不能凭空建造。唯物史观的构建是以全部西方哲学史上的历史观为基础的。除了与辩证唯物主义所共有的理论前提以外,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费尔巴哈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建造唯物史观的更为具体和直接的理论前提。
    • 摘要: 10月11日,由OFweek维科网主办、OFweek激光网承办、高科会协办的“OFweek2019(第十六届)中国先进激光技术应用峰会暨‘维科杯’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峰会围绕激光领域发展的最新技术和应用展开,多位知名的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在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
    • 粟锋
    • 摘要: 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运用马克思主义完善并发展了维科以来的意大利哲学传统,使意大利哲学具有现代意义的普遍内容,并以一种崭新的世界性面貌出现,从而开创意大利马克思主义传统.维科的历史哲学虽然从宗教和文化描述了历史发展的过程,却没有揭示出历史发展背后的规律,因此历史研究没有深入到历史的规律中去.拉布里奥拉把历史唯物主义与维科的历史哲学结合,独辟蹊径地把唯物史观作为维科历史哲学的方法论基础,既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大利化".这一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借鉴.
    • 罗格·豪歇尔; 李诗男
    • 摘要: 一现代思想史家一致承认,在19、20世纪之交,德语世界的哲学家确认并定义了一种具备特有独立性的知识型,然而直到现在,这种知识型仍被普遍忽视。敏锐地意识到它独特的潜力,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及其众多的追随者最先对其加以发展、阐明,?并且将它付诸于实践之中。
  • 8. 历史哲学与中国文明的思想负担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刘小枫
    • 摘要: 晚清以来,中国文明一直面临着西方“形上之道”的挑战.但按照西方的“形上之道”有古今之别的区分,中国文明迄今仍然面临的思想压力其实来自近代欧洲哲人建构的历史化“形上之道”,即通常所谓的“历史哲学”.如果我们细看西方历史哲学在其建构历程中呈现出来的基本问题,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历史化的“形上之道”不过是欧洲现代文明自身带有根本痼疾的反映.中国思想如果不再把西方的历史哲学变成自己的哲学,中国文明就无需承受西方历史哲学的负担.
    • 黄璐
    • 摘要: 在启蒙思潮席卷欧洲时,维科提出“诗性智慧”这一概念对抗以理性主义为代表的启蒙精神.其后,尼采通过对“悲剧精神”的阐述完成了对于启蒙精神的“启蒙”以及对生命的辩护.维科与尼采的共同点在于:以生命为根基,标举超理性思维,展开对于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 赵秀凤; 赵晓囡
    • 摘要: 对于认知诗学的哲学基础、学术使命、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学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内主要聚焦于以Stockwell为首的欧洲认知诗学学派的观点和实践,很少关注其他学派。玛格丽特·弗里曼( Mar-garet Freeman)是美国认知诗学的领军人物,对认知诗学的上述基本问题,有独到的认识和主张。她的认知诗学思想比欧洲学派更包容开放,更注重文学交流的审美和情感体验维度,更强调认知诗学的“诗学”定位,她构建的诗学象似性理论直指更为根本的学术命题———艺术与认知心智之间的关系问题。她倚重维科感性科学观提出的认知诗学方法论,从哲学的高度为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辩护,强调正视研究对象的人文属性,避免进入笛卡尔科学方法误区。弗里曼的认知诗学思想加深了我们对认知诗学乃至人文科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和认识。%Since Tsur (1983) proposed the term “cognitive poetics”, the research of cognitive poetics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However , it has not yet formed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of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academic mission , research methods and other basic issues of cognitive poetics .At present , domestic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views and practice of European cognitive poetics School led by Stockwell , with little attention been paid to other schools of thought .In the case of no unified theoretical system ,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and control different views and opinions to promote the collision and exchange of ideas . M.H.Freeman is a leading figure in the cognitive poe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 who has a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problems of cognitive poetics discussed above .Her cognitive poetics is more open and inclusive than that of European school ,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change of literary aesthetic and emo-tional dimensions of experience , and more emphasis on cognitive poetics “Poetics” positioning .Freeman's construction of poetic iconicity theory directs more fundamental academic proposition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cognitive mind .Her cognitive poetics methodology which is based on Vico's perceptual science view , defending the human sciences research from the height of philosophy , emphasizes the human attributes of research object , so as to avoid getting into Cartesian scientific method misunderstanding .Freeman's cogni-tive poetics can deepen our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issues of cognitive poetics and the hu -manitie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