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3656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实用中医药杂志、中国肛肠病杂志、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4中国便秘高峰论坛、2013中国便秘高峰论坛、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与学术研讨会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肛门失禁的相关文献由515位作者贡献,包括A·雅各布森、P·福尔塞尔、喻德洪等。

肛门失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5.33%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57%

专利文献>

论文:3656 占比:94.11%

总计:3885篇

肛门失禁—发文趋势图

肛门失禁

-研究学者

  • A·雅各布森
  • P·福尔塞尔
  • 喻德洪
  • 王昂
  • 肖建华
  • 郑芳
  • 刘扬
  • 刘青
  • 杨博
  • 杨柏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裕波; 陈菊花; 姚秋园; 付军; 黄晓燕; 李德钢
    • 摘要: 在肛瘘的治疗进程中,结直肠肛门外科医生一直在肛瘘治愈和肛门功能保护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的肛瘘切开引流术,具有令人满意的治愈率,但会增加肛门失禁率。为此,临床创新出多种保护肛门括约肌手术。
    • 李凤; 张桢; 徐月; 何美萍
    • 摘要: 肛门失禁指不能控制气体、固体和液体粪便[1],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神经性、产伤性、创伤性(如,痔、肛瘘、肛裂、肛周脓肿及肛门其他手术)因素等[2]。对于拟行手术治疗的肛门失禁患者,根据肛门失禁的不同情况,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分娩造成的会阴撕裂可行会阴撕裂修补、会阴修复术[3-4];肛管侧方或者前方括约肌损伤、肌肉功能丧失未超过1/3至1/2者,可行括约肌修补术[5];肛门括约肌损伤或者缺损、肌肉功能丧失超过1/3至1/2者,先天性括约肌缺如者,肛管极度松弛者,可行肛门括约肌重建术[6-7]。
    • 路明; 杨博; 刘扬; 王慧; 洪文; 黄克林; 刘青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肛门括约肌折叠术在小型猪肛门失禁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选用20只4~5月龄健康巴马小型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括约肌离断组和骶神经损伤组,每组10只。分别构建括约肌离断所致的小型猪肛门失禁模型及骶神经损伤所致的小型猪肛门失禁模型,两组均采用改良肛门括约肌折叠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正常饲养4周。比较两组小型猪模型术后第1、2、3、7天及术后2周的排便频次和大便控制情况,监测记录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术后4周取肛门括约肌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对两组小型猪模型的术前术后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括约肌离断组通过改良肛门括约肌折叠术治疗后,术后第1天无变化,术后第2、3、7天、2周排便次数及自控大便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骶神经损伤组通过改良肛门括约肌折叠术治疗后,术后第1、2、3、7天、2周排便次数及自控大便情况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肛管静息压(16.83±3.18)mmHg与术前(11.26±3.43)mmHg比较明显升高(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肛门括约肌折叠术对括约肌损伤造成的肛门失禁效果明显,对骶神经损伤造成的肛门失禁效果不佳,对治疗肛门失禁具有指导意义,为其提供了实验依据。
    • 唐玉婷; 郭娴; 汪毅; 刘书娟; 张剑锋; 戴小倩; 王颜晴
    • 摘要: 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包括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肛门失禁(anal incontinence,AI)和阴道脱出(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在内的一系列临床疾病[1]。研究表明,健康妇女中UI发生率15%—37%[2],AI的发生率是2%—21%[3],POP发生率3%—6%[4],其中需要手术治疗者20.5%[5]。肥胖和腰围过高是PFD重要的发病原因,与此同时,盆腔的手术史、妊娠、阴道分娩、年龄增长带来的雌激素下降等也是诱发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6—7]。目前常见的PFD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生物反馈训练、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盆底肌训练。
    • 贾小强; 王芳; 赫兰晔; 曹威巍; 崔春辉; 权隆芳; 赵卫兵; 贝绍生; 程芳; 谢振年; 原小千
    • 摘要: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和多发病[1],临床主要表现为外痔和内痔相互连接、相互融合,伴有便血、肛内肿物脱出、瘙痒、坠胀等情况,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注射疗法和手术治疗等[4]。目前混合痔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的手术方法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外剥内扎术、LigaSure痔切除术、自动痔套扎术等[5]。PP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6]。外剥内扎术具有切除混合痔病变组织较彻底、术后复发率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易导致肛门坠胀、肛门水肿、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影响肛门功能[7]。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其优缺点,如何减少术后疼痛、水肿等并发症,保护肛门功能仍是手术治疗的重点[8-9]。
    • 路明; 刘扬; 刘青; 黄克林; 洪文; 杨博
    • 摘要: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测序技术(RNA-seq)分析手术离断括约肌致猪肛门失禁动物模型肛门括约肌的转录组学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只成年长白猪分为空白组、肛门失禁动物模型组(模型组),每组4只。模型组予以手术离断括约肌致肛门括约肌损伤方式构建肛门失禁模型,空白组未手术。取各组肛门括约肌组织,提取肛门括约肌组织总RNA,采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组学测序,进行GO(Gene onc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筛选差异基因。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模型组与空白组差异基因共431个,其中上调基因280个,下调基因151个。转录组学测序分析发现模型组中蒙脱石基因(OBSCN)、趋化因子配体(CCL26)、Fyn-结合蛋白1(FYB1)及CXC基序趋化因子10(CXCL10)等基因表达上调,α-肌动蛋白-2(ACTG2)、人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激(MYLK)、鸡鸭甲状腺激素应答基因(THRSP)、活性物质2(ACTA2)等基因表达下调。GO分析发现,上调表达基因主要与免疫反应和趋化性等基因功能相关。KEGG分析发现,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抗原处理和提呈相关基因等信号通路。结论转录组学分析提示OBSCN等上调基因可能参与肛门失禁发生发展过程,这为研究肛门失禁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池诏丞
    • 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常出现肛管直肠功能紊乱(包括大便失禁),关于盆底康复在改善术后功能结局方面的有效性尚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盆底康复对功能结局的有效性,并与常规干预(无盆底康复)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这是一项基于荷兰17个中心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常规干预组和盆底康复组,并按性别和新辅助治疗进行分层。患者的筛选不参考基线水平的症状严重程度。基线水平评估在无临时性造口术的术后3个月及造口还纳术的术后6周进行。主要研究终点是随机分组后3个月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的变化,次要研究终点是大便失禁相关的生活质量,结直肠特异性生活质量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评分。结果: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共128例患者入组,106例患者进行随机化分组(盆底康复组51例,常规干预组55例),其中有95例患者(盆底康复组44例,常规干预组51例)纳入最终分析。与常规干预相比,在未经筛选的前切除术后患者中,盆底康复并未促成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明显降低(盆底康复组,分值变化为-2.3,95%CI为-3.3~-1.4;常规干预组,分值变化为-1.3,95%CI为-2.2~-0.4;两组比较,P=0.13)。但是,在随访中发现盆底康复与排粪急迫的改善相关(OR为0.22,95%CI为0.06~0.86)。在并非接近完全大便失禁的患者中,盆底康复明显降低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盆底康复组,分值变化为-2.1,95%CI为-3.1~-1.1;常规干预组,分值变化为-0.7,95%CI为-1.6~0.2;两组比较,P=0.045)。在中度以上大便失禁的患者中,盆底康复可以改善所有与大便失禁相关的生活质量,常规干预组则与之相反。当剔除接近完全大便失禁的患者后,这些改善效果更加明显。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盆底康复相关不良事件。结论:在总体患者中未发现盆底康复的益处,但在亚组分析中发现排粪急迫,中度以上大便失禁、并非接近完全大便失禁的患者可从中获益。对于盆底康复,建议选择性实施(可用于65%~85%的患者)以改善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的功能结局。
    • 赵培娜; 刘约瑟; 高宗跃; 周晓丽; 李培培; 刘一帆; 莫凡; 方朋
    • 摘要: 肛门失禁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参与而引起的肛门自控能力障碍,以排粪和排气不能随意控制为主要临床表现[1]。肛门失禁病因复杂,比如肛门直肠畸形、脊柱裂及单纯骶骨发育不全等先天性因素,外伤及产伤等后天性因素等均可导致肛门失禁的发生[2]。由于肛门失禁病因及发病机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肛门失禁的诊疗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建立规范化、个体化的肛门失禁治疗方案是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3]。产伤性肛门失禁是由于经阴道分娩时盆底和括约肌损伤以及阴部神经受损引起的,是女性肛门失禁的主要类型[4],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局部皮炎、肛瘘、直肠阴道瘘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5]。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产伤导致的肛门失禁发病率明显降低[6],临床病例明显减少。本文报告1例产伤性肛门失禁的手术治疗经过,以期为类似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余占礼
    • 摘要: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多切口括约肌保留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n=30)与比较组(n=30).分别采用多切口括约肌保留术与切缝挂线引流术对试验组患者与比较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比较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更短,其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术后肛门失禁积分和肛门狭窄移位积分及术后1年内病情的复发率均更低,P<0.05.结论:对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多切口括约肌保留术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病情,降低其术后病情的复发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 赵雪勤
    • 摘要: 目的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对前位肛瘘患者肛门失禁及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前位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LIFT手术,比较两组肛门失禁程度、肛管直肠压力及手术指标.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F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低(P<0.05).结论 前位肛瘘患者采用LIFT手术,可有效避免肛门失禁的发生,无肛管直肠压力下降现象,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