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胚胎发生

胚胎发生

胚胎发生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50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67156篇;相关期刊181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生物学通报、植物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枇杷学术年会等;胚胎发生的相关文献由1170位作者贡献,包括施季森、陈金慧、张宝红等。

胚胎发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4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7156 占比:99.45%

总计:67528篇

胚胎发生—发文趋势图

胚胎发生

-研究学者

  • 施季森
  • 陈金慧
  • 张宝红
  • 李思经
  • 张守攻
  • 严继勇
  • 侯喜林
  • 刘方
  • 宋立晓
  • 曾爱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伍健缤; 陈坤豪; 陈木溪; 陈长明
    • 摘要: 芸薹属蔬菜种质资源丰富,是中国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离小孢子培养是创造单倍体和双单倍体的重要途径,对提高芸薹属蔬菜的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的高效培养体系,归纳了植物材料、预处理方式、培养基成分、培养密度、高温热激、植株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与加倍等多个因素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提出了可通过优化培养体系、遗传转化和共培养等方式提高芸薹属蔬菜小孢子培养效率的观点。
    • 罗珍珍; 张存旭; 朱景乐; 王敏; 张艳婷
    • 摘要: 为了建立栓皮栎体胚遗传转化体系,以未成熟合子胚诱导的体胚为转化受体,采用带有pCAMBIA1301质粒的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其中含有hptⅡ和GUS基因,研究不同因子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培养中适宜的抗生素浓度为300 mg/L头孢霉素和30 mg/L潮霉素.预培养时间为15 d时,转化率达91.7%;菌液浓度为OD600=0.5,乙酰丁香酮浓度为200μmol/L时,转化率可达100%.在添加潮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4周后,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检测证实,GUS报告基因已经转入到体胚中并正常表达.
    • 刘在洲; 李小平
    • 摘要: 一、发生学方法的基本意蕴(一)发生学方法是一个移植型的方法,需要改造完善发生学方法源于生物学关于胚胎发生、物种起源的探索,尤其是诸如遗传、繁殖等问题的研究,后来,逐步被运用到自然科学其他领域,成为一种追根溯源的普遍性研究方法。随着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实证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大量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生学方法逐步被移植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在这种移植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发生学方法的内涵和形态也随之改变。尤其是当研究对象从“物性”事物转变为“人性”事物时,发生学方法的复杂性、系统性就会更加凸显,必须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否则,就会因机械套用造成物性化偏差。
    • NIU Liu-jing; SHI Feng-yan; MA Yu-ying; YANG Yang; FENG Hui; ZHANG Yun
    • 摘要: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是快速创制连州菜心双单倍体纯系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建立高效的连州菜心小孢子培养体系,应用于优势杂交育种实践,以引进的3个广东省连州市地方菜心品种迟熟连州菜心(17AY007)、连州尺寸心(17AY008)和连州尖叶迟菜心(17AY009)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薹素内酯,BR及噻苯隆,TDZ)对小孢子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并对获得的连州菜心小孢子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不同基因型连州菜心的小孢子胚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BR或TDZ可显著提高连州菜心小孢子胚胎发生率和直接成苗率,其中,当BR浓度为0.04mg·L-1时,17AY007和17AY009的胚诱导率和直接成苗率均达到最高(2.38胚·蕾-1,72.82%;2.83胚·蕾-1,54.62%);当TDZ浓度为0.1mg·L-1和0.2mg·L-1时,17AY007的胚诱导率和直接成苗率分别达到最高(2.67胚·蕾-1,57.76%);TDZ浓度为0.3mg·L-1时,17AY009的胚诱导率和直接成苗率均达到最高(2.42胚·蕾-1,57.36%);3种连州菜心再生植株的双单倍体率均在56%以上,其中,17AY007双单倍体率最高,为64.29%.综上,创制了双单倍体植株42株,为连州菜心优势杂交育种奠定了材料基础.
    • 李静; 张换样; 吴慎杰; 聂园军; 焦改丽; 秦丽霞
    • 摘要: 为拓展可再生陆地棉的基因型,利用转基因技术直接改良已有的优良早熟棉品种,设置不同浓度的2,4-D和激动素(KT)4种组合进行诱导,成功获得体细胞胚和再生植株,构建早熟棉品种‘中棉所16’再生体系.研究表明:诱导初生愈伤组织以添加0.1 mg/L 2,4-D、0.1 mg/L KT的组合诱导培养基效果最佳,愈伤组织形态较好,有利于撤除激素的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中棉所16'胚胎发生状态只有1种,在去掉2,4D和KT的第一次继代便开始分化出白灰色粗颗粒胚性愈伤组织,继代1~2次后有胚状体出现和植株再生,整个再生过程需要6~8个月.经过2次组培获得再生系,其不同株系胚胎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提高.随后获得后代种子100%可再生纯合系材料,经过进一步自交扩繁,其后代种子用于转化受体,提高了转化和再生效率,并利用该体系将EDT1基因成功导入‘中棉所16’基因组.以9个月为限统计,其遗传转化胚胎发生率高达40%以上.
    • 成妍; 乔宁; 梁燕平; 田如霞; 焦彦生; 苗如意
    • 摘要: 为研究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机理,以甜椒品种晋椒203为试验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制作培养0,3,7,15 d的花药石蜡切片,利用番红-固绿、碘-碘化钾和考马斯亮蓝3种染色液分别对小孢子的细胞质、淀粉粒和蛋白质染色.结果表明:高温诱导3d后,小孢子体积明显膨大,细胞核移向中央.少数小孢子分裂产生大小、结构特征相等的两个细胞,进而增殖形成多细胞结构.起初具有胚性的小孢子内积累了大量淀粉,随着分裂的进行,有些多细胞结构内会沉积较多的淀粉,也有些多细胞结构没有淀粉积累,不被碘-碘化钾染色.具有胚胎发生能力的小孢子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这些变化必然影响辣椒小孢子胚状体的产生.
    • 黄天虹; 张娅; 梁超凡; 侯喜林; 李英
    • 摘要: 为进一步优化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本研究以20个不同基因型的不结球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4°C低温胁迫处理时间和头孢噻胯浓度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并对小孢子胚胎发育和再生过程进行观察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当花瓣/花药(P/A)长度比值为0.85~1.10时,不结球白菜小孢子主要处于单核晚期;共有10个基因型不结球白菜出胚,其中出胚率最大的为H20,平均出胚率为7.75胚·10蕾^(-1);4°C低温胁迫处理1 d时不结球白菜出胚率最高;头孢噻胯对不结球白菜出胚率的影响与基因型密切相关;从胚状体到再生幼苗阶段,不结球白菜基因型不同,其胚胎再生频率也不同;倍性鉴定共检测出21个双单倍体和2个单倍体,自然加倍率为91.3%,不结球白菜植株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本研究结果为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高效培养体系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 张娅; 黄天虹; 张西林; 刘同坤; 侯喜林; 李英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结球白菜BcSERK1基因及其在胚胎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不结球白菜‘二桩白’中克隆到BcSERK1基因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特征,并与其他物种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同时利用基因枪介导的方法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不结球白菜‘二桩白’和‘四九菜心’小孢子培养出胚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BcSERK1基因在2个品种不同组织和在小孢子胚胎发生早期的表达特征。[结果]BcSERK1含有1个1 87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625个氨基酸。与其他物种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BcSERK1在进化过程中保守程度较高,与甘蓝型油菜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BcSERK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显示:‘二桩白’出胚率较高,每蕾6.67个胚,而‘四九菜心’不出胚。RT-qPCR结果表明:BcSERK1在2个品种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除根外‘四九菜心’的组织中其表达量均低于‘二桩白’;在小孢子胚胎发生早期,BcSERK1基因在‘二桩白’不同培养时间的表达量均高于‘四九菜心’。[结论]BcSERK1蛋白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较高,定位于细胞膜上;SERK1基因在2个不结球白菜品种中的差异表达表明该基因对胚胎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 贾凯; 吴慧; 许建; 高杰
    • 摘要: 为提高芜菁游离小孢子的出胚率,以新疆柯坪县当地农家品种阿恰芜菁为供试材料,在已确定花蕾大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特定关系之后,选取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蕾(2.00~3.00 mm)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芜菁游离小孢子出胚率及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芜菁游离小孢子在NLN-13培养基中加入0.2 mg/LNAA,经33°C热激处理24 h后出胚率最高,为8.6胚/蕾,其中形成的子叶形胚比率最高,达72.1%.在添加激素的培养基中,胚胎的发育并不完全,且产生较多的畸形胚,很多胚状体停滞在鱼雷形胚与球形胚阶段不再继续生长.将小孢子胚接种于B5+0.2 mg/L 6-BA +0.05 mg/L NAA固体培养基上,胚状体逐渐转绿并开始萌发,胚状体萌发后形成较多幼芽.然后将幼芽转入B5+ 0.2 mg/L NAA生根培养基上可以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 陈绪清; 李宏潮; 杜运鹏; 张铭芳; 薛静; 杨凤萍; 张秀海
    • 摘要: 为了进行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改造的尝试,采用10mL酶解液处理12h,1g鲜重叶片游离出4.5~5.9×106个原生质体,生活率达78%~85%.原生质体分别用3种培养基进行培养,以软化菊苣种子无菌苗的叶片为起始材料进行了叶肉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植株分化的研究,并建立高频率的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最适合培养基为改良K M P,原生质体的分裂率和植板率分别达到48.0%和27.5%.同时对原生质体培养的时间长度与愈伤组织的胚胎发生能力及植株分化频率进行了试验比较,培养时间28~41 d为最佳时间,愈伤组织的胚性(81.2%)和分化率(70.9%)最高;培养时间42~55 d,胚性愈伤及植株分化的比例分别为55.0%和45.2%;培养时间56~69 d,愈伤组织的胚性(22.5%)和分化率(16.5%)较差.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在不含激素的1/2M S培养基上,部分植株直接生根,未生根植株转至1/2M S+IBA 0.3 mg·L-1+0.1%活性碳可以生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