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腺肿瘤

胸腺肿瘤

胸腺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5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1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1787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武警部队放射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放射学术会议 、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中华护理学会2012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等;胸腺肿瘤的相关文献由1263位作者贡献,包括方文涛、印洪林、谷志涛等。

胸腺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1 占比:1.0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1787 占比:98.93%

总计:42241篇

胸腺肿瘤—发文趋势图

胸腺肿瘤

-研究学者

  • 方文涛
  • 印洪林
  • 谷志涛
  • 陈岗
  • 周晓军
  • 陆珍凤
  • 张志庸
  • 徐林浩
  • 陈秀
  • 中国胸腺肿瘤研究协作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晶; 高艳; 单艺; 李琼阁; 赵澄; 卢洁
    • 摘要: 目的通过计算信号强度指数(SⅡ)探讨MRI水脂分离mDixon技术对胸腺瘤、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的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2例胸腺占位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共41个胸腺占位分为3组:胸腺瘤组20例,胸腺增生组13例,胸腺囊肿8例。采用3.0T MR扫描仪进行T2fs成像和T1m Dixon成像,得到正反相位,水相和脂相。对3组患者的T2fs和T1正反相位图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3组患者胸腺病变的信号强度,计算SⅡ,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胸腺瘤、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3组病例T2fs均呈高信号,在T1正反相位图像上信号缺失不等,视觉评价很难鉴别;3组病例的SⅡ分别为3.15(-8.45,7.93)%、44.48(38.07,44.49)%和-6.96(-35.06,15.6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422,P=0.000);胸腺瘤和胸腺增生、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胸腺瘤与胸腺囊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MRI mDixon技术通过计算SⅡ可以为胸腺增生和胸腺瘤、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之间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 雷小燕; 黄薇园; 杨凯; 王振平; 陈峰
    •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hymic neuroendocrine tumor,TNET)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TNET的认识。方法:回顾并分析22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TNET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CT图像分析内容包括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囊变、坏死、钙化、强化模式、周围组织侵犯、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短径>10 mm)及远处转移。结果:病理学分型:典型类癌1例,不典型类癌14例,小细胞癌3例,大细胞癌4例。CT表现:病变主体均位于前纵隔,轴位最大径2.4~10.0 cm,中位最大径6.2 cm。类圆形8例,分叶状形5例,不规则形9例。4例密度均匀,18例密度不均匀,其中17例伴坏死,5例伴囊变,6例伴钙化。增强扫描14例呈轻度强化,7例中度强化,1例呈高度强化,6例可见线状强化血管影。周围组织侵犯:侵犯胸膜12例,侵犯心包13例,侵犯邻近肺组织10例,18例不同程度侵犯纵隔大血管。纵隔淋巴结转移11例,2例出现锁骨上窝、心膈角区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4例肺内转移,3例胸膜转移。结论:TNET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CT多表现为前纵隔较大肿块,坏死常见,增强扫描多呈轻-中度强化,肿瘤侵袭性强,易侵犯周围结构,转移较常见。CT对TNET的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鲍峰; 车云; 元及; 吴宗阳
    • 摘要: 目的评估在Rul-tractor装置辅助下,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和学习曲线。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胸外科29名前纵隔肿瘤患者,由年轻外科医生独立完成Rul-tractor装置辅助下剑突下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手术。总结临床特点和手术结果,并以手术时间的累积和(CUSUM)值评价学习曲线。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胸腺切除术,包括肿瘤R0切除,无中转至正中胸骨切开。如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则需行前纵隔脂肪扩大清扫术,合并MG的患者有4例(13.8%);临床特点中肿瘤直径为2.6~7.0 cm,平均直径4.3±1.8 cm;位置较高骑跨于无名静脉的肿瘤18例(62.1%);术后组织学病理特征中胸腺瘤17例(59.0%)、胸腺囊肿9例(31.1%)、胸腺癌1例(3.3%)、胸腺增生1例(3.3%)、畸胎瘤1例(3.3%);手术时间70~150 min,平均时间(103.0±19.8)min,术中出血量15~100 mL,平均为(31.5±15.8)mL,带管时间1~5 d,平均(2.9±2.2)d,住院天数3~9 d,平均(5.4±2.1)d;术中术后并发症4例(13.8%),无肌无力危象发生;无术后死亡及复发病例。手术时间在19例后趋于下降平稳趋势。结论在Rul-tractor胸骨牵拉装置的辅助下实施剑突下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学习曲线约为19例,可被无丰富手术经验的年轻外科医生快速掌握,获得的手术结果可以接受。
    • 伍治强; 王洪; 曾小飞; 李英; 何东升; 马瑞东; 贾维坤
    • 摘要: 目的探讨充气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3月~2021年5月我科对20例胸腺肿瘤行充气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剑突下2 cm做3 cm横行切口,应用单孔套管穿刺器行充气式单孔胸腔镜手术完整切除胸腺肿瘤。结果20例顺利完成充气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胸或增加辅助切口。手术时间平均110 min(60~150 min),出血量平均50 ml(10~80 ml)。前8例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平均时间1.5 d(1~3 d),后12例未放引流管。术后病理:胸腺瘤13例,胸腺囊肿5例,胸腺增生2例。20例术后随访1~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单孔套管穿刺器行充气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肿瘤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 郝秀秀; 方文涛; 谷志涛
    • 摘要: 胸腺肿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胸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放疗一直存在争议。对于不能完整切除的肿瘤,术后放疗的作用是肯定的。而对于完整切除的胸腺肿瘤,应根据肿瘤分期以及组织学分型决定是否辅以术后放疗。本文对术后放疗在完整切除的胸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肖刚; 王圣中; 马宇卉; 胡玉川; 崔光彬
    •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MRI特征,提高其MRI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13年11月-2021年7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胸腺MALT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16例;年龄29~68岁,平均(46.5±12.3)岁。患者均行胸部MRI平扫及DWI检查,11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独立观察和分析肿瘤的大小、形态、均匀性、囊变程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MRI特征,并对两位医师的评估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肿瘤最大径2.3~13.9 cm,平均(7.0±3.2)cm。3例(15.8%)体积较小的肿瘤形态规则;16例(84.2%)肿瘤形态不规则,呈长梭形或箭头状。19例肿瘤边界均较清晰,未见瘤周水肿。2例(10.5%)较小肿瘤信号均匀;17例(89.5%)肿瘤信号不均匀,伴有不同程度囊性变,其中轻度囊变4例(21.1%)、明显囊变13例(68.4%)。11例行MRI增强扫描,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周围伴有肿大淋巴结者3例(15.8%),其中2例淋巴结呈囊性变。肿瘤侵犯心包2例(10.5%);19例肿瘤均未见血管包绕、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胸膜或心包转移瘤等。肿瘤实性区域在DWI上呈高信号(高于同层面胸大肌的信号),ADC值为1.01×10^(-3)~1.97×10^(-3) mm^(2)/s,平均(1.76±0.31)×10^(-3) mm^(2)/s。结论:胸腺MALT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恶性程度较低,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内多伴有不同程度囊性变。
    • 魏淑飞; 韩永良; 张卢舜; 侯英勇
    • 摘要: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3例MNT患者(包括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5、CD20、CD117、CK19、p63、TdT、Ki-67等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3例MNT中单纯性MNT 27例,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6例。27例单纯性MNT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3.9岁,肿瘤平均最大径3.2 cm。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9.3岁,中位年龄62岁,肿瘤平均最大径4.5 cm。33例中仅有3例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其余患者均为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6例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中4例合并A型胸腺瘤,1例合并AB型胸腺瘤,1例合并B3型胸腺瘤。与单纯性MNT相比,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行手术治疗,6例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中有4例获得随访,单纯性MNT中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9个月,均无复发。结论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临床罕见,预后相对较好,有特征性的组织学结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结合免疫表型。
    • 陶云兰; 朱坤; 赵丽; 袁华尊; 许建芳; 丁建勇; 陈岗
    • 摘要: 目的探讨化生型胸腺瘤(metaplastic thymoma,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M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17例M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7例MT中女性8例,男性9例,年龄28~74岁,平均51岁。临床表现均无重症肌无力。肿瘤最大径1.5~9.5 cm,平均5.1 cm。镜下见肿瘤显示双相分化:上皮细胞和梭形细胞交错分布,部分区相互移行。上皮细胞轻度异型,可见核内假包涵体;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细胞温和;两种成分核分裂象均罕见。免疫表型:上皮细胞区域CK(AE1/AE3)、CK19、p63弥漫阳性;梭形细胞区域vimentin、EMA弥漫阳性;Ki-67增殖指数均﹤5%。随访5~79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MT是一种生物学行为惰性的胸腺肿瘤,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詹升华; 张昊; 郑玉双; 黄山; 郭凌川
    •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hymic neuroendocrine tumour,T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6例TNE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CD56、Syn、CgA、Ki-67等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5~75岁,中位年龄56岁。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显示为前中纵隔占位,为孤立类圆形性结节,边界不定,肿瘤最大径1.5~9.8 cm。病理诊断:1例经典型类癌,10例中级别非典型类癌,1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例小细胞癌。免疫表型:CK(16/16),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D56(14/16)、Syn(13/16)和CgA(10/16)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95%。随访时间6~120个月,1例经典型类癌患者仍健在,3例中级别非典型类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5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均发生转移而死亡。结论TNET是一类罕见的胸腺恶性肿瘤,具有异质性。TNET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表型;TNET精准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 邱颍; 张乃春; 刘丽丽; 谭晓
    • 摘要: 患者男性,62岁。双肺CT示左侧纵隔大片脂肪密度影(图1)。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本院,门诊以“左侧纵隔占位”收入院。患者无全身乏力,无眼睑下垂、无复视,无咳嗽、咳痰、咯血,无发热,无胸闷、胸痛、肩背痛,无呼吸困难,无乏力、盗汗,无声音嘶哑,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呃逆,无腹痛、腹胀、腹泻、黑便,无心悸,无意识障碍。入院后查体:神志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余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一类脂肪样肿块,质软,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予以完整切除,肺及胸膜无结节,伴部分肺不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