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能量释放

能量释放

能量释放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42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地球物理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3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73835篇;相关期刊319种,包括学理论、经济展望、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能量释放的相关文献由103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勇、余庆波、刘树林等。

能量释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3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73835 占比:99.42%

总计:74267篇

能量释放—发文趋势图

能量释放

-研究学者

  • 李勇
  • 余庆波
  • 刘树林
  • 周培疆
  • 潘一山
  • 范勇
  • 刘健
  • 刘刚
  • 卢小刚
  • 卢文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建光; 谢志渊; 王岩鑫; 王钊; 聂政元
    • 摘要: 针对活性材料冲击/爆燃释能行为的定量研究问题,基于AUTODYN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编写了适用于活性材料的状态方程、点火模型及整体反应度计算子程序,实现了对活性材料弹丸在高速侵彻过程中爆燃反应行为的数值模拟.通过对Al/PTFE活性材料弹丸高速碰撞2024铝合金间隔靶板的数值模拟,得到了碰撞过程中活性破片的形貌演化规律,以及粒子反应度、温度、压力等参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而实现了对活性材料冲击/爆燃释能行为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试验中活性材料弹丸释能发光的变化趋势一致,温度计算与先前试验结果相符,说明该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很好地反映Al/PTFE活性材料弹丸在高速撞击过程中的冲击/爆燃释能过程.
    • 刘正; 聂建新; 徐星; 朱英中; 刘攀; 郭学永; 闫石; 张韬
    • 摘要: 为研究密闭空间内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基复合炸药爆炸能量释放特性,实验测试了药氧比为0.35~1.00炸药样品内爆产生的准静态压力。基于理想气体绝热模型和铝粒子气化燃烧方程,计算分析了不同药氧比样品爆炸的能量释放过程,应用非线性有限元AUTODYN软件模拟了不同药氧比炸药样品密闭空间内爆炸的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药氧比的增加,复合炸药的准静态压力先升高后降低,在药氧比为0.83时准静态压力达到最大;复合炸药在20 ms内释放的能量随药氧比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密闭空间内炸药爆炸产生的准静态压力主要由一定时间内炸药实际释放的能量和能量释放的时间尺度共同决定;准静态压力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最大相对偏差为4.7%。研究成果可为先进温压战斗部用高能炸药配方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 孔存芝; 周智奇; 孙涛; 姜玉杰; 南骁聪; 朱星; 曾鹏
    • 摘要: 岩体原始裂隙的扩展、贯通是导致岩体失稳破坏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开展了含不同角度裂缝的细砂岩试验研究。采用MTS刚性压力机对其进行加载,利用声发射监测系统对加载全过程进行实时探测,对其损伤过程岩体耗散能、弹性应变能、损伤变量及声发射信号频率、能量特征及失稳破坏前兆信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耗散能的驱动下岩体发生损伤破坏,宏观裂纹的形成相比微裂纹的孕育、萌生需要更大的耗散能。在宏观裂纹形成时岩体储能能力丧失,弹性应变能急剧下降,损伤达到最大。(2)当细砂岩体产生小尺度损伤破裂时会伴随着高频、低能的声发射信号,当岩体裂纹扩展、贯通形成大尺度宏观裂纹时会伴随低频、高能的声发射信号产生。可将低频、高能的声发射信号作为岩体破坏的前兆信号。(3)声发射累积能量、声发射累积振铃计数的变异系数在细砂岩体临近破坏时具有响应特征,表现为变异系数的大幅突增,大幅突增点出现于岩石破坏时间的73%以上、破坏应力的60%以上,具有较好的时效性,且出现点大致位于弹性阶段末至不可逆的塑性变形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可将其变异系数产生明显增大作为岩体损伤破坏向失稳破坏转变的前兆信息。该研究可为隧道、采矿等变形历程短、突发性强的工程监测预警提供有益参考。
    • 摘要: 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卷包一车间党总支有个口号:卷一,卷一,永争第一!用党总支书记张顺红的话来说,“卷”既是卷包车间的意义,更是卷包一车间党员队伍踔厉奋发、永不止步的精神内核。多年来,卷包一车间党总支紧紧围绕车间核心职能,进一步运用好“党建+”工作方式,积极打造党员攻坚、党员服务两支先锋队,真正做到了把党旗插在一线,把党员能量释放在生产,结出了累累硕果。
    • 庞爱民
    • 摘要: 固体推进剂主要由粘合剂、氧化剂(炸药)、金属燃料、增塑剂及功能助剂等组成,经过特定混合工艺和复杂的物理过程、化学反应等形成,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航天器的效能。固体推进剂性能主要包括能量、燃烧、工艺、力学、安全、贮存老化等性能。固体推进剂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关键原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配方设计与仿真技术、燃烧与能量释放机制、力学与贮存稳定性、工艺扩试与安全控制、衬层界面粘结与绝热层一体化设计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发展不断促进固体推进剂技术的进步,不断拓展固体推进剂的功能和应用领域。高能量、高安全、强适应、低成本、智能化等发展方向需要系统研究固体推进剂基础科学问题和相关机制机理,尤其是燃烧、力学、工艺、贮存老化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推动固体推进剂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
    • 王立新; 戴涌; 王加刚; 张欣尉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初温条件下底火的能量释放特性,在考虑热散失修正的基础上,设计了专门的微型绝热密闭爆发器,分别开展了绝热效果对比试验和3种初温条件下(-20°C、28°C和50°C)底火的击发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工况下击发底火时密闭爆发器内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对微型密闭爆发器进行绝热处理,压力损失和损失率分别降低了0.21 MPa和8.9%,而底火药的燃烧时间差别不大;底火初温分别为-20°C、28°C和50°C时,底火击发后在微型绝热密闭爆发器中产生的最大压力依次为2.24 MPa、2.33 MPa和2.61 MPa,底火药的燃烧时间分别为1.30 ms、0.98 ms和0.78 ms,底火药燃气压力冲量分别为2.40 MPa·ms、2.29 MPa·ms和2.03 MPa·ms。由此表明,底火初温越高,底火药燃烧越猛烈,其燃烧时间越短,在密闭爆发器中产生的最大压力越高,但产生的压力冲量越小。该研究揭示了底火初温对其能量释放特性的影响规律。
    • 王军(编译)
    • 摘要: 南京理工大学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了nAl/pCuO/HPMC增强燃烧和点火性能。纳米铝热剂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好的燃烧反应性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金属燃料和氧化剂颗粒团聚问题制约了其燃烧反应和能量释放。为了提高金属燃料与氧化剂的接触面积,减少纳米颗粒的团聚,南京理工大学张文超教授团队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黏结剂,选择多孔片状氧化铜(pCuO)作为氧化剂。
    • 王同旭; 曹明辉; 江东海
    • 摘要: 为研究工作面开采邻近断层时断层活化致灾机理,基于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断层面应力场、位移场变化规律,探讨断层活化失稳面积变化趋势,并计算断层活化释放能量及传递到工作面的剩余能量。结果表明:断层活化分为初始活化、稳定活化、活化加剧、活化弱化4个阶段;断层活化位置由高位顶板处断层向煤层附近发展,底板处断层活化时间晚于顶板处断层。采动影响下断层面将出现剪切应力突降,导致能量释放;断层面剪切应力和剪切法向应力比值均呈现出稳定-增长-降低的趋势,但剪切法向应力比值变化滞后于剪切应力。采用断层活化失稳释放能量计算公式,计算工作面向断层方向推进过程中断层活化能量释放大小,计算结果与微震监测记录具有相似规律,佐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断层活化释放能量以负指数形式传递至工作面,断层初始活化、稳定活化、活化弱化阶段所释放的能量传递至工作面后剩余能量的量级小于10^(5)J,而活化加剧阶段释放能量传递至工作面后剩余能量大于10^(7)J。因此工作面与断层间距小于40 m时,受断层活化扰动影响较大,冲击危险性更高。
    • 荣海; 于世棋; 王雅迪; 潘立婷; 郭凯鹏; 李南南
    • 摘要: 为研究坚硬覆岩的结构失稳运动规律,以耿村煤矿13200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构建坚硬岩层失稳结构模型,对坚硬岩层结构特征、结构形成条件、结构失稳尺度、结构失稳释放能量等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确定坚硬岩层失稳对冲击地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3200工作面低位和中位坚硬岩层下方存在自由空间,具备结构形成的条件;高位坚硬岩层下方无自由空间,不具备结构形成的条件。根据13200工作面钻孔柱状及其物理力学参数确定了其上覆岩层关键层个数和所在层位,并对该工作面坚硬岩层结构失稳尺度和失稳能量释放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13200工作面回采期间,低、中位坚硬岩层初次失稳和周期失稳的释放能量均超过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能量,是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影响因素;高位坚硬岩层上部的巨厚砾岩不会出现垮落失稳而释放冲击能量,不直接控制冲击地压的发生,是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次要影响因素。确定了13200工作面坚硬岩层结构失稳的防治措施,关键是通过减小低、中位坚硬岩层结构失稳尺度和失稳后释放的能量,以降低冲击地压的发生几率。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具备类似坚硬岩层条件矿井的冲击地压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 王强华(编译)
    • 摘要: 身体外部使用的整形外科解决方案是沿着一个独特的历史过程发展,从木头和铭到玻璃纤维和环氧,接着到碳纤维和丙烯酸酿,再到复合材料和预浸料。从全球范围来看,多年来该领域一直聚焦于截肢者用的假肢,一些公司把他们的全部努力都放在开发新的零部件上。碳纤维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使该材料的动力学性能获得了应用。我们不得不等待直到90年代初矫形术有了变化,我们开发了第一个能量释放矫形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