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腘绳肌

腘绳肌

腘绳肌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体育、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5250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当代体育科技、福建体育科技、体育教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等;腘绳肌的相关文献由35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莉卿、王彤、顾玉标等。

腘绳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250 占比:99.69%

总计:35360篇

腘绳肌—发文趋势图

腘绳肌

-研究学者

  • 李莉卿
  • 王彤
  • 顾玉标
  • 何晓灵
  • 刘云蛟
  • 刘倩倩
  • 刘海涛
  • 史友宽
  • 叶志方
  • 周长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嘉漫; 黄竞杰; 刘付懿斐; 赵世婷; 许雯霞; 杨俊兴
    • 摘要: 目的分析髌骨软化症患者膝关节周围肌力特征,并比较其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2021年3月,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对70例单膝发病髌骨软化症患者(观察组)和35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膝关节不同角速度(60°/s和180°/s)的屈、伸等速肌力测试。结果60°/s和180°/s时,观察组患侧屈、伸肌峰力矩、峰力矩体质量比、总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U>1097.0,P2.121,P1810.0,|Z|>3.691,P<0.01)。结论髌骨软化症患者的患膝屈、伸肌肌爆发力和耐力均减弱,膝关节肌力存在失衡现象。
    • 张文豪; 牟利民; 魏伟涛; 王书华; 王国胜; 高健; 沈志敏
    • 摘要: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与自体腓骨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55例患者,根据移植物不同分为两组,A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22.83±10.84)岁,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B组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1.28±6.95)岁,采用自体腓骨长肌腱移植。采用Kujala评分评价髌股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并应用足踝残疾指数(foot and ankle disability index,FADI)对患肢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测量患肢大腿周径的变化,应用膝关节屈膝30°CT平扫或MRI评估髌股关节对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28个月,平均(19.2±4.9)个月。两组患者移植物粗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长肌组取腱时间、切口长度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肢踝关节功能FA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长肌组末次随访时大腿周径差值明显小于腘绳肌腱组(P0.05)。结论腓骨长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末次随访时可达到与腘绳肌腱移植相似的膝关节功能学评分,该方法可获得更小的手术切口,更快的取腱时间,术后患肢大腿肌肉萎缩程度较轻,且对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 刘洋; 刘浩
    • 摘要: 目的:探讨在足球训练结束部分进行腘绳肌离心练习对足球运动员腘绳肌柔韧性和左右两侧均衡性的影响。方法:以北京体育大学男足校代表队和女足校代表队除守门员外32名队员为实验对象,分为北欧腘绳肌练习和单腿硬拉组(NHE&SLD)、北欧腘绳肌练习组(NHE)、单腿硬拉组(SLD)和对照组(CG),进行6周离心训练干预。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坐位体前屈测试组内训练干预后测与前测相比,NHE&SLD组和SLD组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NHE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G组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对比,NHE&SLD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SLD组、NHE组略有提升,但无统计学差异。主动直膝抬腿测试组内对比,前测4组左右两侧主动直膝抬腿角度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后测NHE&SLD组左右两侧差异幅度减少最大,其次是SLD组,NHE组和CG组差异减少幅度相对较小。组间对比,NHE&SLD组左右两侧提升效果均最为明显,其次是SLD组,NHE组提升效果相对较差。结论:足球训练结束部分进行离心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腘绳肌柔韧性和均衡性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北欧腘绳肌练习可有效提升腘绳肌柔韧性,单腿硬拉可有效改善左右两侧腘绳肌的均衡性,同时进行北欧腘绳肌练习和单腿硬拉练习可有效改善腘绳肌的柔韧性和均衡性。因此,离心训练能够较为有效地预防足球运动员腘绳肌损伤。
    • 刘春华; 谢宜; 毛锐利; 毛怡
    • 摘要: 目的:探讨MRI在腘绳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腘绳肌损伤患者行MRI检查,分析损伤部位和累及范围、肌腱形态改变、肌束是否中断、出血、羽毛样水肿及肌间积液等征象,并根据肌肉和肌腱的连续性对损伤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本组中发生肌腱损伤者3例(3/14),肌肉损伤者11例(11/14)。肌腱损伤均位于腘绳肌近端肌腱,其中1例为完全断裂。肌肉损伤全部位于肌肉-肌腱连接处,其中6例发生于股二头肌,3例发生于半膜肌,2例发生于半腱肌。14例腘绳肌损伤中,肌间积液(11/14)和羽毛样水肿(11/14)为较常见的影像表现,3例可见肌肉内出血。14例中Ⅰ级损伤3例,Ⅱ级损伤10例,Ⅲ级损伤1例。结论:腘绳肌最严重的损伤是近端肌腱的完全断裂,肌肉拉伤均发生于肌腱-肌肉连接处且好发于股二头肌;羽毛状水肿、肌间积液、波浪状肌腱和肌束中断是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MRI能准确评估腘绳肌损伤的严重程度。
    • 蒋林稼
    • 摘要: 腘绳肌位于大腿后侧,负责屈膝和伸髋的动作,在快速跑动中受伤率高,恢复慢且复发性强。如何有效预防腘绳肌损伤对于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弹力带便于携带,是一种特殊的阻力训练手段,笔者利用弹力带创编出多种练习方法,以此来提高腘绳肌的力量。
    • 罗仲流; 胡勇; 韩清民; 高志; 程松苗
    • 摘要: 目的对使用反向Rigidfix横穿钉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四川省骨科医院使用反向Rigidfix横穿钉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38例,男91例,女47例;年龄14~56岁,平均(31.44±10.14)岁。通过术前及随访结束时Teger评分、Lysholm评分、KT-1000测值、轴移试验、恢复至伤前运动等级的概率进行比较,评价此技术的临床疗效,通过术后感染、横穿钉断钉或失效、神经血管损伤、膝关节功能障碍、横穿钉穿出的发生率以及横穿钉穿出引起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38例患者中125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14.54±2.10)个月。随访结束时Teger评分(6.33±0.97)分,Lysholm评分(94.89±4.91)分,KT-1000测量值(1.06±0.71)mm,轴移试验0级118例,Ⅰ级7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中,通过前内侧入路反向放置Rigidfix横穿钉系统制备横穿钉隧道,临床疗效确切,医源性损伤明显降低。此技术既可以发挥横穿钉原有的优势,同时与传统Rigidfix技术相比更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林学扬; 杨建华; 张洪军; 李瑾; 刘士臣
    • 摘要: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符合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施行肌腱取出与缝合、前交叉韧带的重建,并指导术后功能锻炼,观察期术前、术后的术口恢复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48例患者术后随访周期为9~12月,平均(10.30±1.4)月.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恢复良好,未见术后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对本次治疗疗效基本满意.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1.93±1.68)分,术后3月中途随访为(68.20±3.04)分,术后12月末次随访为(89.32±2.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前交叉韧带重建可以很好起到前交叉韧带的修复作用,且由于创伤小,安全性高,对关节功能造成废用性的影响较小.
    • 熊小龙; 王广积; 方业汉; 杜秀藩; 黄晖; 叶志方
    • 摘要: 目的:近年有报道比较了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固定在自体腘绳肌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中的疗效,都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有必要对2种螺钉固定方式进行Meta分析.文章观察比较了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固定在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Ovid)、CBM、中国知网、维普、百度学术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所有相关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固定在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8月.通过筛选文献、文献评价、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组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Jadad评分表评估随机对照试验,并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了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472例患者,其中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237例,采用金属螺钉固定235例,研究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改良Jadad评分均在4分以上,均为高质量研究;②Meta分析显示:可吸收螺钉组和金属螺钉组在术后前交叉韧带再断裂、Lysholm评分、IKDC正常分级、KT-1000、Lanchman试验、Pivot试验和术后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金属螺钉组在术后骨长入方面优于可吸收螺钉组(RR=0.16,95%CI:0.03-0.84,P=0.03).结论:采用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在自体腘绳肌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胫骨端固定的术后膝关节稳定和功能恢复上疗效相当,金属螺钉固定比可吸收螺钉在术后更利于骨长入.临床上可推荐金属螺钉代替可吸收螺钉固定,但纳入研究较少,需要更多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证据.
    • 熊小龙; 王广积; 方业汉; 杜秀藩; 黄晖; 叶志方
    • 摘要: 目的:近年有报道比较了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固定在自体腘绳肌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中的疗效,都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有必要对2种螺钉固定方式进行Meta分析。文章观察比较了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固定在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Ovid)、CBM、中国知网、维普、百度学术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所有相关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固定在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8月。通过筛选文献、文献评价、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组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Jadad评分表评估随机对照试验,并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了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472例患者,其中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237例,采用金属螺钉固定235例,研究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改良Jadad评分均在4分以上,均为高质量研究;②Meta分析显示:可吸收螺钉组和金属螺钉组在术后前交叉韧带再断裂、Lysholm评分、IKDC正常分级、KT-1000、Lanchman试验、Pivot试验和术后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金属螺钉组在术后骨长入方面优于可吸收螺钉组(RR=0.16,95%CI:0.03-0.84,P=0.03)。结论:采用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在自体腘绳肌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胫骨端固定的术后膝关节稳定和功能恢复上疗效相当,金属螺钉固定比可吸收螺钉在术后更利于骨长入。临床上可推荐金属螺钉代替可吸收螺钉固定,但纳入研究较少,需要更多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证据。
    • 许猛
    • 摘要: 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常发生运动损伤,大多由于运动方式不规范、运动方法不科学、运动负荷不合理等原因造成。腘绳肌作为大腿后侧肌群,并不被所有人重视,但确是损伤发生率较高的部位,本文将对腘绳肌损伤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希望对后续田径教学训练中预防腘绳肌损伤提供参考与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