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4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06803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护理实践与研究、临床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河南省第八届神经内科医师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相关文献由107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强、张红、李娟娟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8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6803 占比:99.82%

总计:207174篇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发文趋势图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研究学者

  • 刘志强
  • 张红
  • 李娟娟
  • 黎铧
  • 张胜娟
  • 彭锡嘉
  • 闫素霞
  • 陈长征
  • 刘敏
  • 张军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丽强; 刘玲; 陈美荣; 王玉
    • 摘要: Susac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可同时累及脑、视网膜、内耳微小血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急性多灶性脑病、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O)、感音神经性耳聋三联征为典型临床表现。发病早期常因症状隐匿、不显著而极易延误诊断;迄今,该病尚未被国际充分认识,其治疗方案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此,分享近期收治确诊的Susac综合征患者1例,将该病例资料、诊断思路、疗效观察指标、中西医治疗方案等资料报道并作相关讨论,以供参考。
    • 裴超; 冯俊
    • 摘要: 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左眼视力下降1年余,2019年11月18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患者于2017年3月28日经外院确诊为左侧上颌窦腺样囊性癌后,予以33次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末次放疗时间为2017年6月30日)。放疗期间患者发现左眼视力下降,2018年11月13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彩色眼底照相(图1),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2)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图3),并结合病史,确诊为左眼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RR)。
    • 周毅; 武雷; 樊静; 苟凯丽; 张自峰; 李曼红; 王雨生
    • 摘要: 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急性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西京医院眼科就诊,并通过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在全身麻醉下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极低出生体重急性期ROP的病例资料。详细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特殊疾病史、诊治过程,总结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的护理配合情况。结果共纳入57例患儿。经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和术后护理,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检查。1例患儿发生过敏反应,经药物治疗后好转;2例患儿术后拔管时心率下降,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平稳。结论合理的护理流程、规范化的护理操作,对积极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急性期ROP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 彭金英; 赵桂玲
    • 摘要: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常见的严重影响视力的视网膜血管病。目前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地塞米松植入剂等在治疗CRVO相关黄斑水肿(ME)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仍有1/3患者治疗后视力无明显改善,30.7%患者治疗后ME消退但易复发,28.1%患者治疗后始终存在ME。如何在起病初期通过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来判断其预后,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特定的疾病情况更好地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近年来关于CRVO治疗预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像标志物包括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视网膜高反射灶、视网膜下液、缺血指数、渗漏指数等和生物标志物包括VEGF、白细胞介素(IL)-6、IL-8等方面。本文就影响CRVO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更加精准、有效地治疗、管理和监测CRVO患者。
    • 李泽锋; 周希瑗; 刘丹宁; 周家林; 马宁
    • 摘要: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RVO继发ME患者15例30眼,同时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5人1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仪扫描黄斑区3 mm×3 mm范围,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周长、非圆度指数(AI)、中心凹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中心凹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比较患眼与对侧健眼对应参数及患眼和对侧健眼与正常对照组眼参数;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估患眼BCVA、CMT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侧健眼比较,患眼FAZ面积和FAZ周长增加,AI、SCP和DCP血流密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眼FAZ面积和FAZ周长增加,AI、SCP和DCP血流密度降低,对侧健眼AI和DCP血流密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眼BCVA(LogMAR视力)与FAZ面积和FAZ周长呈明显正相关(r=0.614、0.609,均P<0.05),与AI、SCP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517、-0.593,均P<0.05);CMT与FAZ面积、FAZ周长呈明显正相关(r=0.523、0.610,均P<0.05),与AI、SCP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537、-0.608,均P<0.05)。结论CRVO继发ME患眼黄斑血管特征性改变为中心凹区毛细血管减少所致血流量减少,且其对侧健眼也存在相应的血流量改变;患眼ME程度及视力损害程度与黄斑中心凹形态破坏程度及黄斑中心凹血流量相关。
    • 陈君; 贾晨; 于旭辉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1991年1月至2020年3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以CSC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OCTA和FFA检测CNV为主要分析因素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OCTA与FFA对CSC患者并发CNV的检出情况,并对年龄、样本总量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总样本量306例374眼。9篇文献中8篇文献质量评分>14分。OCTA对CSC中CNV的检出率优于FFA[比值比(OR)=3.99,95%可信区间(CI)∶1.44~11.07,P40的研究不存在异质性(I^(2)=49%,P=0.14),提示各研究样本纳入总数可能是异质性的来源。漏斗图结果显示文献存在发表偏倚。结论OCTA对CSC并发CNV的检出率高于FFA,其可作为CSC并发CNV的一种常规诊断方法。
    • 邵毅; 李乐妍; 魏红
    • 摘要: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其作为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不可逆丧失的主要原因,一直受到医学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在应用诸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针对DME的诊疗方法的同时,多种新兴的解决方案正在被研发。因此,本文将对现有DME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总结讨论,以期为未来DME诊疗标准的统一奠定基础。
    • 毕亦飞; 高延娥
    • 摘要: 眼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a syndrome,OIS)是由一系列诱因引发的以慢性眼部低灌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眼部疾病。临床相对少见,但对视力的影响较大,其症状主要包括一过性黑朦、缺血性眼痛、永久性视力丧失等。近年来医疗美容行业逐步兴起,自体脂肪填充技术使用逐渐增多,其所引起的OIS不可忽视。本文分析1例自体脂肪填充患者术后致OIS病例,研究该类疾病眼底影像学特征。
    • 李士清; 王志立; 陈晓; 李晓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虹膜病变在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影像中的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IFA联合FFA检查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糖尿病虹膜病变(DI)患者44例65眼,包括非增生性糖尿病虹膜病变(NPDI)组和虹膜红变组。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IFA联合FFA检查。应用IFA检查观察2个组虹膜影像特征和前房内荧光素消退时间,应用FFA检查观察2个组视网膜影像特征和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为避免患者对侧眼IFA检查时间存在统计误差,仅对双眼患者的单眼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IFA影像显示30例50眼为NPDI,14例15眼为虹膜红变。NPDI组前房内荧光素消退时间为(3.37±0.11)min,明显短于虹膜红变组的(6.02±0.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1,P<0.001)。NPDI组和虹膜红变组FFA检查均见视网膜新生血管性强荧光。NPDI组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0%(6/30),明显低于虹膜红变组的50%(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糖尿病虹膜红变可以通过IFA动态的影像特征和前房内荧光素消退时间来确诊,PDR合并视盘新生血管需IFA联合FFA检查来评估。
    • 康恩飞
    • 摘要: 目的:探讨眼B超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对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因分析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聊城市眼科医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诊治的166例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为单眼。56只眼行眼B超检查(眼B超组),53只眼行FFA检查(FFA组),57只眼行眼B超与FFA联合检查(联合组)。分析对比三组检查对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在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因检查中,眼B超组中明确病因诊断34例(60.7%),FFA组中明确病因诊断40例(75.5%),联合组中明确病因诊断50例(87.7%)。眼B超与FFA检查对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组的联合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B超与FFA检查对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因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眼B超联合FF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两者单项检查。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因以眼B超与FFA联合检查准确度更高,可作为临床治疗前诊断首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