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清泌乳素

血清泌乳素

血清泌乳素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257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江苏中医药、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2009’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海峡两岸立体定向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论坛等;血清泌乳素的相关文献由42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婷、毛英姿、许成新等。

血清泌乳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1.8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7257 占比:98.11%

总计:7397篇

血清泌乳素—发文趋势图

血清泌乳素

-研究学者

  • 徐婷
  • 毛英姿
  • 许成新
  • 刘玉秋
  • 刘青梅
  • 孙悦
  • 张莉
  • 徐仙
  • 朱光俊
  • 林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郑慧萍
    • 摘要: 目的分析耳穴压豆与穴位敷贴对产后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耳穴压豆与穴位敷贴,比较2组的乳汁分泌情况、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的PR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与穴位敷贴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并能够提高产妇产后PRL水平。
    • 华栋; 白向飞; 银公敬
    • 摘要: 目的 探讨垂体泌乳素瘤患者血清PRL、Cor和胰岛素抵抗状况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8例垂体泌乳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7 d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其血清PRL、Cor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微腺瘤、大腺瘤患者和复发、未复发患者在术前、术后7 d的血清PRL、Cor和HOMA-IR水平。结果 大腺瘤患者在术前、术后7 d的血清PRL、Cor和HOMA-IR水平均明显高于微腺瘤患者,两组在术后7 d的血清PRL、Cor和HOMA-IR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7 d的血清PRL、Cor和HOMA-IR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复发患者在术后7 d的血清PRL、Cor和HOMA-IR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泌乳素瘤患者的血清PRL、Cor和HOMA-IR水平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肿瘤体积,对于评价其治疗效果、预测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董姻男; 李蓉珍; 徐文丽; 陈东亚
    • 摘要: 高泌乳素血症(HPRL)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血清泌乳素(PRL≥25 μg/L)升高,临床上以月经紊乱、月经量少、不孕、溢乳等症状为主要表现。HPRL发病率约为0.4%,但在生殖障碍妇女中的发病率高达9%~17% [1] 。现代医学主要用溴隐亭等治疗,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多 [2] 。笔者采用自拟补肾疏肝汤治疗 60例HPRL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 黄丽群; 李迎春; 吴菲力
    • 摘要: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对产妇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于宜春市中医院生产的86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取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7 d时产妇泌乳和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泌乳量(756.02±15.27)mL,多于对照组的(353.56±15.29)mL,血清泌乳素水平(280.56±22.42)μg/L,高于对照组的(248.95±22.38)μg/L,乳房胀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能够加快产妇泌乳,减轻乳房胀痛,改善血清泌乳素水平。
    • 王芹玉; 潘小佳; 林爱玉
    • 摘要: 目的:探讨雷火灸与下乳涌泉散联合用于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后24~48h内中医诊断为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一组给予下乳涌泉散加减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采用雷火灸联合下乳涌泉散加减治疗,设为实验组。两组治疗3d,对比两组总有效率、24h泌乳量、乳汁淤积积分、乳房疼痛程度、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3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24h泌乳量为(698.14±30.84)mL,对照组为(612.32±28.2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7 d,观察组乳汁淤积积分更低(P0.05);治疗后3 d、7 d,观察组乳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7 d,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更低(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下乳涌泉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促进产妇分泌血清泌乳素,促使泌乳量增加,缓解乳房胀痛,减少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 朱其飞; 陶凤禹
    • 摘要: 目的 探讨羟考酮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羟考酮、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6 h、12 h和24 h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和各时间点宫缩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高于对照组,初乳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更早,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72 h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后镇痛采用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安全可靠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贺恩彪; 武勇法; 陈勇华; 王旭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和齐拉西酮治疗女性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效果及对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女性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碳酸锂口服,A组加用帕利哌酮治疗,B组加用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血清PRL水平,碳酸锂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碳酸锂用量、治疗后BRMS评分和BP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3和6周血清PRL水平及高PRL血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 帕利哌酮和齐拉西酮辅助治疗女性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症状控制效果相近;但齐拉西酮治疗后血清PRL水平及高PRL血症发生风险更低.
    • 李伍秀
    • 摘要: 目的:分析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氨磺必利治疗时其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12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氨磺必利口服治疗.按治疗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100~300?m g/d)、中等剂量组(400~800?m g/d)、高剂量组(900~1200?m g/d)三组,各4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8周)血清泌乳素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泌乳及月经改变)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低于中等剂量组(37.50%)和高剂量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可使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升高,其中以低剂量(100~300?m g/d)安全性最高.
    • 谢金荣; 赵彦昌; 麦宝红
    • 摘要: 目的:探讨通乳络方辅助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缺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气血两虚型产后缺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催产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乳络方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16%,47/51)高于对照组(73.47%,36/49)(P<0.05).两组E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RL、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乳络方辅助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缺乳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乳汁分泌,改善贫血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 林彩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产后乳房按摩对母婴分离初产妇泌乳启动时间、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婺源县中医院产科自然分娩的60例初产妇,均于产后施加乳房按摩,根据产后按摩时期不同分为A组(产后2h)、B组(产后12h)与C组(产后24 h),各20例,观察3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乳房肿痛发生例数、PRL水平及产后48 h泌乳量情况,并比较3组产妇满意度.结果 A组泌乳启动时间均早于B、C 2组,且乳房肿痛发生例数少于B、C 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PRL水平及产后48 h泌乳量均高于B、C 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满意度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分娩后尽早给予乳房按摩,可有效缩短泌乳启动时间,改善乳房肿痛及PRL水平,提高泌乳量,且产妇接受度及满意度也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