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源性职业暴露

血源性职业暴露

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39160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护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中国·国际第12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第九届全军急诊医学学术会议、2008年全国医院感染控制、消毒管理(桂林)学术研讨会等;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关文献由44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家梅、江智霞、袁晓丽等。

血源性职业暴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9160 占比:99.96%

总计:439327篇

血源性职业暴露—发文趋势图

血源性职业暴露

-研究学者

  • 周家梅
  • 江智霞
  • 袁晓丽
  • 郭晶
  • 任桂英
  • 凌雁
  • 刘亮宝
  • 刘以娟
  • 刘庆
  • 同俏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晓晨
    • 摘要: 目的:探究某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6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200例手术室护士相关登记资料,分析其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暴露源病种、暴露部位及暴露后处理情况,研究制定管理对策。结果:200例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手术室护士中,134例为锐器伤,66例为皮肤黏膜职业暴露。锐器伤中以掰安瓿瓶为主,占比32.50%;皮肤黏膜职业暴露中以动静脉通路操作为主,占比9.50%;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比81.00%;暴露部位以手或手指为主,占93.00%;暴露后实施正确局部处理措施者共184例,占92.00%。结论:手术室护士受其工作性质影响,易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其中主要暴露形式为经皮锐器伤,暴露部位集中在手部。医院一方面需加强相关护士安全预防培训,规范其工作行为,另一方面需完善预防体系,加强防护器具投入,以减少此类情况发生。
    • 刘红芸; 史丽; 张世军
    • 摘要: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防护的应用。方法采用FMEA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危因素,计算风险指数(RPN),优先处理最高风险因素,制定改进措施,且于2019年7月—2020年12月采用改进后方案,对照分析方案实施前后失效模式RPN值、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医院安全氛围量表中文版。结果采用FMEA后,RPN、权重系数(W_(i))均降低,且RPN实施前为2633分,实施后为853分,降幅为67.60%,W_(i)实施前为0.7299,实施后为0.2680,降幅为63.28%,均达到预定目标。采用FMEA前,血源性职业暴露率为28.74%,采用FMEA后,血源性职业暴露率为4.65%。实施整改方案后的安全工作阻碍(11.99±2.16)分、清洁度和整洁度(11.48±1.89)分、管理与支持(28.58±3.24)分、冲突与沟通(22.54±2.83)分、反馈和培训(13.82±2.55)分均高于实施前(10.67±2.68)分、(10.06±2.36)分、(26.80±3.86)分、(20.85±2.62)分、(12.52±1.19)分,P<0.05。结论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中采用FMEA,可以细化高风险环节,提高改进措施的针对性,减少职业暴露。
    • 曲双; 苗艳; 崔秋晨
    • 摘要: 目的分析“知信行控修”管理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同时对其施用后的效果展开相应的探讨。方法选取吉林省一汽总医院2021年1—12月22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名。研究组施用知信行控修管理,对照组施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士管理满意度、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职业防护行为评分。结果研究组管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职业防护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施用知信行控修管理,效果更好,有效降低了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
    • 鹿文静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开展“知信行控修”管理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山东省邹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30名,其中2020年1—12月实施常规管理的手术室护士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开展“知信行控修”管理的手术室护士为观察组。统计两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调查手术室护士对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的知信行能力,并对管理质量开展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手术室护士经管理后职业防护认知、职业防护行为、职业防护态度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护士上述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6.67%vs 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满意度93.33%较对照组70.00%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知信行控修”管理可显著提高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能力,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规范医院职业暴露防控管理质量,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 周小潇; 冯大鹏; 周琪享; 黄荷; 林美鲜; 吴敏; 邓媛; 王露莎
    •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医学实习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知晓情况及防护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薄弱环节,探讨有效的防护及干预措施,降低医学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广西40所医院675名医学实习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知晓率及防护认知行为。结果:调查显示,不同年龄段、学历、专业、医院级别、主要的工作地点、是否参与过有创诊疗操作或手术、是否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或培训的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实习生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认知深度不够,防护认知不足,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医学实习生的防护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 冯新霞; 赵璐; 陈丽丽
    • 摘要: 目的基于路径分析模型研究西宁市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2月至2021年5月选择西宁市3家医院在岗工作的1698名医务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职业防护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同时调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中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涉及研究对象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统计职业暴露信息,随后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及路径分析对西宁市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工种、职称、职业防护培训、科室类别、职业防护知信行水平是西宁市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影响因素,可解释其61.8%的变异;急诊和ICU科室、工种为护理人员可直接影响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因素,而年龄、职称和职业防护培训不但可以直接影响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还可以通过职业防护知信行水平的中介效应影响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年龄>35岁、高职称、接受过职业防护培训、职业防护知信行水平较高是西宁市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工种为护理人员、科室为急诊和ICU是西宁市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西宁市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应加强对护理人员、急诊和ICU科室、低龄、低职称、未参加过职业防护培训以及职业防护知信行水平较低的医务人员进行干预,以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
    • 韩燚; 尹红梅; 冯长乐; 张红梅
    • 摘要: 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减少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70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实施PDCA管理模式为分界点,将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沿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的阶段设定为对照阶段,将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改用PDCA模式进行管理的阶段设定为试验阶段,分析对照阶段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结合分析结果构建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护士在PDCA管理前后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职业防护行为,并于管理结束后对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以术中操作时的手部暴露为主,PDCA实施后,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17.14%(12/70)低于实施前58.57%(41/70),安全知识掌握以及防护行为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模式可有效降低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对加强护士安全知识掌握以及职业防护行为均有积极意义。
    • 孟丹
    •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急诊处置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赤峰市医院62名急诊处置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指导的感知教育、自我效能提升和减少制约因素限制方面教育,比较两组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认知情况和行为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标准预防认知评分和行为依从性各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增强急诊处置室护理人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的健康信念,促进其对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养成,从而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
    • 李文燕; 梁彩玲; 李雪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监测情况及防护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医院的高危工作人员1091名,对所有医务人员实施职业暴露监测,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工种分布构成情况、关联操作及构成比情况及科室分布情况.结果 实施监测后,1091名高危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有37(3.39%)例,其中护士有19(51.35%)例,实习护士有11(29.73%)例,医生有6(16.22%)例,检验人员有1(2.70%)例.与去年同时期比较发生职业暴露的总数降低33例.关联操作共有37(3.39%)例,其中最多为拔针,共有18(48.65%)例;处理废物、手术、注射均为3(8.11%)例;缝合2(5.41%)例;采血、穿刺、封管、检验操作、运送患者均为1(2.70%)例,其他3(8.11%)例.主要分布科室为外三科4(10.81%)例;内五科、外六科各3(8.11%)例;门诊输液、内三科、手术室、外四科、外一科、心内二区、肿瘤一区各2(5.41%)例;其余ICU、病理科、儿科、耳鼻喉科、妇科、功能科、介入科、内二科、内四科、外二科、心内一区、血透室和肿瘤二区各发生1(2.70%)例.结论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并对其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性.
    • 张绮萍; 王霄腾; 陆锦琪; 时粉娟; 贾磊; 金建文; 冯勤丽; 蔡莹
    • 摘要: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1月,运用FMEA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筛选出医院感染高风险事件,从中确定风险事件为手卫生依从性和血源性职业暴露2个院级优先级改进项目,进行风险控制与干预措施后,比较改进前后的效果.结果 除缺乏激励机制、医护团队间沟通不足等原因,FMEA实施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和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优先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A实施后手卫生依从性为74.92%(79 375/105 953),较FMEA实施前的68.40%(58 361/85 328)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96.55,P<0.01).FMEA实施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85%(80/2080),低于FMEA实施前的6.16%(123/1 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9,P<0.01).结论 FMEA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有良好的效果,可前瞻性识别和评估医院感染风险,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