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面织构

表面织构

表面织构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663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5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225256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中国表面工程、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4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摩擦学大会、第13届中国光伏大会等;表面织构的相关文献由145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雷、林绍义、王国荣等。

表面织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5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25256 占比:99.83%

总计:225648篇

表面织构—发文趋势图

表面织构

-研究学者

  • 王晓雷
  • 林绍义
  • 王国荣
  • 何霞
  • 廖文玲
  • 符永宏
  • 孟祥法
  • 李尚荣
  • 王可胜
  • 程晓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朱春霞; 王德全; 杨晓楠; 常永祥
    • 摘要: 目的 建立具有非对称表面织构的粗糙平面的表征方程,并分析方程参数对其形貌的影响,依托表征方程重建的织构平面研究非对称表面织构在动压润滑条件下的润滑特性。方法 根据非对称织构平面的加工过程,基于W-M函数重构粗糙表面,再叠加非对称织构形貌特征方程,实现不同尺寸非对称表面织构的数学表征,利用Matlab软件对方程中表面织构参数和粗糙表面参数对织构平面形貌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利用方程表征的织构平面建立动压润滑压力油膜的实体模型,对压力油膜进行CFD计算,分别得出正向非对称织构、对称织构、反向非对称织构中的压力分布规律和流线分布规律,实现非对称表面织构的动压润滑效应分析。结果 表征方程的各个参数中,尺度系数和分形维数主要影响粗糙表面轮廓高度的变化范围和变化频率,微观轮廓高度的变化范围随着尺度系数的减小以同样的倍率减小,微观轮廓高度变化随着分形维数的逐渐增大越来越剧烈,变化频率也越来越快,非对称度、织构深度等织构相关参数主要影响织构的形貌特征。润滑压力油膜CFD分析计算表明,正向非对称织构(k=2)的进出口压力差为1747 Pa,明显大于对称织构(k=1,387 Pa)和反向非对称织构(k=0.5,707 Pa),三者的流线分布云图表明,正向非对称织构内的回流效应更加剧烈,流线分布更加复杂。结论 所建立的非对称织构平面的表征方程可以清晰地描述其形貌特征,方程参数对形貌特征的影响机理明确,且构型合理的非对称织构在提高承载能力和改善润滑方面存在明显的优越性。
    • 许骏杰; 康嘉杰; 岳文; 周永宽; 朱丽娜; 付志强; 佘丁顺
    • 摘要: 利用冷喷涂技术在35CrMo钢基体上制备了Fe-Cr-Mo-C-B-Y体系非晶涂层,通过纳秒脉冲激光构造了规则排布的乳突、点阵和凹槽结构。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特征随激光织构的结构及间距的变化而变化。高通量脉冲激光作用下,涂层表面沿激光路径产生更大的凸起物,同时在凸起物上覆盖着由熔融粒子飞溅形成的颗粒物。织构表面同时存在织构、颗粒物、抛光表面三种结构。经过激光加工处理后的涂层表面具有优异的疏水性,与去离子水和钻井液的接触角分别提升至(151.6±0.3)°和(145.9±0.4)°。随着点阵及凹槽织构间距的增加,涂层表面的润湿性从超疏水转向疏水,在间距最大时转变为亲水;乳突织构的间距变化对疏水性影响较小,即使间距增大到300μm时涂层表面依旧能保持疏水性;同时涂层表面表现出疏水稳定性及低粘附性。
    • 刘晓亮; 章健; 孙胃涛
    • 摘要: 针对超声电机的输出性能较差的问题,分析接触界面摩擦特性后制备了改性聚酰亚胺(PI)基复合材料。选用PI作为基体材料并优化功能组分配比,提高了摩擦界面的弹性模量和摩擦系数。采用超声波精密加工的方法在PI基复合材料表面加工不同面积密度的正方形织构。利用销盘式旋转摩擦试验机测试了接触界面的摩擦特性,并利用性能测试平台对超声电机的输出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性PI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更高的摩擦系数,尤其是织构化超声电机的输出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最高能量转换效率可达到47.12%,效率大于40%的输出力矩范围也增大到0.4~1.3 N·m。
    • 邓建新; 孟莹; 张志慧; 孙庆浩
    • 摘要: 基体表面织构化预处理对于涂层综合性能的改善作用已经得到初步证实。综述了表面织构的现有制备技术、优缺点及表面织构关键设计参数,总结了表面织构技术在机械加工、医学、微纳机电系统等领域中的应用,介绍了基体表面织构化与软硬涂层协同作用的研究现状,并从涂层的表面性能和界面性能两个角度展开,探讨了基体表面织构化预处理提升涂层综合性能的协同作用机理。最后展望了织构化涂层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织构化涂层后续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 余焕然; 曾良才; 周仁斌
    • 摘要: 为探究微织构内部运动流体所产生的液动力对活塞运动的影响,基于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CFD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在不同织构深度、宽度、面积比情况下,织构内部稳态液流冲击力的变化。得到最优织构参数后,进一步分析活塞速度对稳态液流冲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稳态液流冲击力随织构深径比或面积比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织构深径比为0.2、面积比为49%时,可最大程度地减小消极液流冲击力的产生;活塞运动速度的增加会增强消极液流冲击力的影响,从而阻碍活塞的高速运动;表面微织构的存在使两相对平行表面流道变为不断变化的阶梯流道,织构内产生的液流冲击力会影响活塞的运动。对织构结构参数进行仿真分析,获得结构参数对稳态液流冲击力的影响规律,有助于后续研究。
    • 王建梅; 陈明达; 宁可
    • 摘要: 重载条件下机械装备螺栓联结界面摩擦性能不足极易导致失效行为。为探究表面处理对螺栓联结界面摩擦与抗滑移性能的作用效果,提高界面摩擦性能,首先观测分析喷砂、喷砂喷漆、不同尺寸波浪纹织构的表面参数,然后采用摩擦磨损试验分析不同表面的摩擦磨损规律,并对其滑移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喷砂表面的摩擦因数最大,抗滑移性能最好,但耐磨性不如波浪纹织构表面;喷砂喷漆表面主要由固化剂与锌粉颗粒组成,硬度极低,且表面存在大量微裂纹,导致耐磨性较差;波浪纹织构表面的耐磨性较好,且其摩擦因数可达到与喷砂喷漆表面相近的水平。因此,在存在重载、循环载荷的应用场合,可考虑用波浪纹织构对联结界面进行处理,在保证其摩擦因数的同时增加耐磨性。提出一种耐磨、摩擦因数大的波浪纹织构表面,对增强螺栓联结界面摩擦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 张永芳; 刘成; 强程; 李鹏洲; 邢志国; 吕延军
    • 摘要: 表面织构的物理特征是影响活塞组件-缸套系统摩擦学特性和织构减摩效应的关键因素。为了准确有效地描述活塞组件-缸套系统减摩织构的物理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曲波变换和分块迭代函数系统(Partitioned iterated function system,PIFS)的减摩织构物理特征的定量表征方法。从活塞组件-缸套系统减摩织构表面的灰度图像出发,运用离散曲波变换方法对减摩织构表面的灰度图像在各个方向上进行多尺度分离。研究与减摩织构物理特征相关的灰度图像信息的分块迭代函数系统分形描述方法,通过计算减摩织构物理特征的分形维数,并与差分盒维数(differential box-counting,DBC)方法计算得到的分形维数进行对比,验证PIFS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差分盒维数方法计算得到的分形维数相比,针对不同网纹织构和不同形状组合、截面尺寸以及深度的凹坑织构,PIFS方法计算得到的分形维数能够更为敏感和有效地反映减摩织构物理特征的变化。
    • 黄志强; 熊辰; 钱韦吉; 王美玲; 杨仁松
    • 摘要: 目的研究微沟槽织构对采油液力马达定转子配副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为减小液力马达螺旋副的摩擦阻力矩,从而解决大庆油田某型号液力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停机后启动困难的问题提供设计方向。方法根据螺杆马达螺旋副,建立金属-橡胶平板往复摩擦模型,在金属试件表面加工出不同织构角度和深度的矩形微沟槽,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织构参数对液力马达螺旋副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再对比分析橡胶试件摩擦磨损试验前后的表面形貌,以掌握织构存在对橡胶定子使用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织构角度一定时,除90-5号试件以外,其余各组试件的摩擦因数表现出随织构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织构深度一定时,各组试件的摩擦因数随织构角度的增大而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织构角度是摩擦因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试验条件下,0—5号试件的摩擦因数比未织构试件降低了20.2%。结论在液力马达定转子这种金属-橡胶接触对中,织构的减摩机理主要是通过微沟槽输送润滑介质,改善润滑条件。织构参数设计合理的试样,在不缩减液力马达使用寿命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减小摩擦副的摩擦因数,有利于液力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顺利启动。
    • 顾春兴; 戴黎
    • 摘要: 为了准确地预测流体动压润滑的油膜压力分布,流体润滑模型的数值计算需要采用质量守恒的空穴边界条件,然而,采用质量守恒的空穴边界条件将会导致求解流体润滑模型的计算时间显著增加。为高效精确地求解流体动压润滑问题,结合Fischer-Burmsister-Newton-Schur(FBNS)方法和网格细化(Grid refinement)策略,提出一种快速收敛的计算流体压力分布的数值仿真方法。该方法采用FBNS方法,将流体润滑模型的离散方程组转化为无约束方程组,以便使用牛顿迭代法求解;然后采用网格细化策略,将润滑模型在粗网格上的计算结果作为细网格上的初始值,从而加快油膜压力计算的收敛速度。采用所提出的快速收敛的数值方法对不同算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能够使含油机械系统润滑问题的数值计算变得更精确和更高效。
    • 苏才津; 孙耀宁; 李昕; 李甜甜; 李治恒
    • 摘要: 为了解决40Cr钢零部件表面磨损问题,结合表面织构理论,采用激光相变硬化工艺制备分布规则的不同形状(圆形、条状)软硬耦合表面。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摩擦磨损实验和超景深显微镜分别分析相变区微观组织、物相,评估表面抗磨损性能、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圆形相变区截面硬度高于条状,平均介于(720±3)HV_(0.1),且淬硬层较深;相变后生成马氏体、Cr_(7)C_(3)、Fe_(7)C_(3);对比40Cr钢未处理表面与软硬耦合表面摩擦系数,软硬耦合表面摩擦系数均低于0.5且波动小,具备好的摩擦稳定性;磨损表面损伤小,源于磨损过程硬质相能够阻碍磨屑运动、减少表面损伤,软相区可以缓存能量和碎屑,软相区以梨削、粘着损伤为主,硬相区以小点蚀坑为主,900W圆形软硬耦合表面减磨耐磨效果最好;塑韧好、表面规律分布、一定比例(50%)硬质相能够有效提升和改善材料工作表面抗磨损性能,改善对磨副接触表面,进而能够稳定摩擦系数。该研究可为改善40Cr零部件表面磨损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