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面肌电

表面肌电

表面肌电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780篇,主要集中在体育、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7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446453篇;相关期刊269种,包括当代体育科技、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吞咽障碍高峰论坛、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三届岐黄论坛等;表面肌电的相关文献由209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香、周俊、葛瑞东等。

表面肌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7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46453 占比:99.85%

总计:447127篇

表面肌电—发文趋势图

表面肌电

-研究学者

  • 陈香
  • 周俊
  • 葛瑞东
  • 张旭
  • 李雪萍
  • 王健
  • 程凯
  • 郭京伟
  • 李光林
  • 王惠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安义帅; 张峻霞; 李慧; 张雨虓; 徐国良; 高昆; 于淑晗; 刘泽龙
    • 摘要: 背景:膝关节活动受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损伤后表现特征,但是对于膝关节活动受限下的肌肉协同有待研究。目的:研究单侧膝关节屈曲受限与正常运动下肢肌肉协同的异同。方法:招募20名健康成年人(男性12名,女性8名)作为受试者,分别采集屈曲受限条件下与无屈曲受限条件下自然行走的下肢表面肌电信号。通过非负矩阵分解算法从受限侧(右腿)的10块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中提取肌肉协同,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在不同条件行走的步态参数显著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屈曲受限条件下,受试者进行行走任务时肌肉协同数量减少,表现出不同的肌肉协调模式控制并且招募新的肌肉协同单元;随着协同模块的减少,内侧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激活时间从支撑相向摆动相偏移的越明显;主要依靠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阔筋膜张肌进行代偿,使其在激活水平上表现的异常活跃,同时受限侧表现出划圈、提胯等动作,因此受限后主要以受限侧髋关节代偿;②屈曲受限条件下,受试者受限侧和非受限侧在步态参数(频率、步速、步态周期和支撑相占比)方面对比受限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非受限侧单腿支撑时间相较于受限前明显增大(P<0.01),受限侧支撑相占比和单腿支撑时间显著小于非受限侧(P<0.01);③因此,膝关节屈曲运动减弱可被认为是导致下肢肢体内协调受损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对运动功能的定量分析以及人体下肢康复指导具有意义,并为了解运动功能受损背后的神经肌肉控制机制提供重要的见解。
    • 陈科奕; 王定宣; 张梦瑶
    • 摘要: 背景:加压四肢低强度训练能对四肢产生肌肉肥大的作用,但是加压四肢低负荷训练能否对核心肌群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加压四肢低负荷训练对核心肌群的表面肌电、等速屈伸肌力的影响,旨为各类需要提高核心肌群力量人群的运动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6名在校大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压组(n=8)和对照组(n=8).加压组进行加压四肢低负荷训练,在四肢加压条件下进行3组25%1RM的5个训练动作;对照组进行低负荷训练,7周后比较表面肌电、等速肌力的变化.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成都体育学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受试者为自愿参加,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 与结论:①躯干屈曲动作训练后,加压组腹直肌、腹外斜肌的肌电信号均方根值显著大于训练前和对照组训练后(P<0.05);②躯干伸展动作训练后,加压组的竖脊肌、多裂肌的肌电信号均方根值显著大于训练前和对照组训练后(P<0.05);③站姿腿伸展动作训练后,加压组的竖脊肌、多裂肌的肌电信号均方根值大于训练前和对照组训练后(P<0.05);④卧推和坐姿伸膝动作训练后,核心肌群的肌电信号均方根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加压组在测试角度为30,90和120(°)/s时躯干屈肌峰力矩显著小于训练前,伸肌峰力矩显著大于训练前(P<0.05);⑥7周规律的加压四肢低负荷训练能对核心肌群达到肌肉锻炼效果.
    • 沈兆鑫; 李磊; 赵翔宇
    •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篮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运用"欧洲步"上篮动作取分,本研究应用生物力学方法,运用Delsys表面肌电测试仪、Motion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和Kistler测力台同步采集一级篮球运动员"欧洲步"动作的各项生物力学数据,着重对蹬地斜跨步这一环节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欧洲步"上篮蹬地腿一侧肌肉激活和募集程度要强于异侧;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关节角度变化幅度较大;该动作足底在水平方向上发力作用明显.建议运动员有针对性地对腓肠肌进行锻炼,强化蹬伸能力;加强臀大肌、股二头肌的力量以及髋关节处肌肉的延展性,以增强动作稳定性;提升胫骨前肌的肌肉耐力,以防运动性疲劳带来相应的损伤;加强膝、踝关节处的力量训练,或佩戴护具;适当减速,注重动作节奏.
    • 王帅; 王连成; 张书豪; 李富丽; 董佳兴; 张亚杰
    • 摘要: 背景:国外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表面肌电研究报道结果尚有争议,急需相关研究来完善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电理论体系.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脊柱两侧椎旁肌肌电变化规律,并对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比值与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距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天津医院脊柱侧凸专病门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1例,所有患者在站立位静息状态下用T7550表面肌电记录仪记录脊柱两侧椎旁肌均方根值,分析其变化规律及与侧凸患者冠状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案的实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及天津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研究的患者及监护人对测试及试验过程均知情同意.结果 与结论:①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主弯凸侧与凹侧均方根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患者凸侧椎旁肌的均方根均值大于凹侧的均方根均值;顶椎凸侧椎旁肌均方根值显著大于凹侧;②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凸凹侧均方根值比值与Cobb角具有强的正相关性(r=0.620,P=0.003);与顶椎偏距有中等强度相关性(r=0.443,P=0.044);与冠状面平衡距离无相关性(r=-0.430,P=0.052);③结果 说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维持身体站立位时凹凸侧椎旁肌肌张力明显不平衡,凸侧肌张力更强,且在顶椎区域最为明显;椎旁肌凸凹侧均方根值比值随Cobb角、顶椎偏距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侧凸加重、顶椎偏离中线越远,维持躯干于直立状态所需的凹凸侧肌肉张力差异越明显.
    • 尚琬迪; 王兴泽; 危小焰
    • 摘要: 背景:国内外许多学者研发了多种腰痛防护带,经过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等一系列实验,并无合适的防护带可以为腹型肥胖人群带来明确的益处.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腹部支撑对腹型肥胖人群躯干屈曲角度峰值及腰背部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招募18名成年男性腹型肥胖者,在躯干屈伸(非负重)和屈伸搬重物(负重)过程中,每位受试者均佩戴无支撑、弹性腹带和非弹性-运动白贴三种腹部支撑,采用Noranxon双极表面肌电设备采集多裂肌、腰部竖脊肌、胸部竖脊肌的肌电信号,利用Vicon红外摄像头采集躯干屈伸时的运动轨迹.试验方案经上海体育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102772020RT091.结果 与结论:①多裂肌:在非负重-伸展阶段,与无支撑和弹性腹带支撑相比,运动白贴支撑降低了多裂肌激活程度(P<0.05).在负重-伸展阶段,与无支撑和运动白贴相比,弹性腹带支撑显著降低了多裂肌激活程度(P<0.05).②腰部竖脊肌:在非负重-屈曲阶段,与运动白贴相比,弹性腹带显著降低了腰部竖脊肌激活程度(P<0.05).在负重-伸展和屈曲阶段,与无支撑和运动白贴相比,弹性腹带均降低了腰部竖脊肌激活程度(P<0.05).③胸部竖脊肌:在非负重-屈曲阶段,与无支撑条件相比,弹性腹带显著降低了胸部竖脊肌激活程度(P<0.05).在负重-屈曲阶段,弹性腹带和运动白贴均降低了胸部竖脊肌激活程度(P<0.05).在负重-伸展阶段,与无支撑相比,运动白贴和弹性腹带降低了胸部竖脊肌激活程度(P<0.05);与运动白贴相比,弹性腹带降低了胸部竖脊肌激活程度(P<0.05).④运动白贴支撑时的躯干屈曲角度峰值小于无支撑与弹性腹带支撑时(P<0.05).⑤结果表明,弹性腹带和非弹性-运动白贴均降低了腹型肥胖者腰背部肌群的激活程度,可能会减缓脊柱受压,预防肥型肥胖人群下腰痛的发生,而且弹性腹带不会限制躯干的正常活动范围,适用范围更广.
    • 张峻霞; 高昆; 谢兵
    • 摘要: 目的梳理步态分析的发展脉络,介绍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实验和仿真方法,了解步态分析的主要应用领域,预测步态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收集步态分析领域的国内外主要文献,梳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和主要应用领域。结果步态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运动学、动力学参数及其变化规律的定量研究,多数学者将研究集中在临床诊断与康复评价、穿戴式机器人及康复辅具研发与竞技体育科学训练方式探索上;步态分析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仿真分析法;步态分析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医疗领域中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和康复训练提供指导意见,为工程领域中双足机器人、助行器及康复辅具、人工关节的设计开发提供数据支撑。结论未来步态分析手段将更精准、应用领域将更广泛,步态分析的应用也将扩展到更多领域,工业设计也将持续引入步态分析的方法与成果,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更舒适的体验。
    • 王桢; 于芳; 常亮
    • 摘要: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优秀射箭运动员开弓阶段各肌肉表面肌电信号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在开弓阶段射箭运动员肌肉用力特征与各部位肌肉的协作关系以及运动员射多支箭的动作一致性,从而为射箭运动员掌握更科学的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美国产Noraxon表面肌电测试仪和摄像机同步测试手段对射箭时开弓阶段动作肌电进行采集,选取标准化平均值、动作一致性为研究指标。结果表明:(1)阶段内,两侧三角肌后束发力程度最高,持弓侧84.04%,拉弓侧64.06%,且稳定性较好;(2)所测7名运动员在右侧背阔肌、左侧三角肌后束、左侧斜方肌、左侧竖脊肌四块肌肉的动作一直性较好,均低于10%。结论:(1)开弓阶段,三角肌后束在维持持弓侧稳定以及拉弓侧发力均匀的作用上最明显,稳定性最好;(2)阶段内拉弓侧肌肉发力不合理,三角肌后束承担较多负荷,在训练中应加强斜方肌、背阔肌的力量训练以及发力稳定性;(3)通过动作一致性指标分析,运动员持弓侧肌肉动作一致性要稍好于拉弓侧。
    • 孙岑岑; 梅汝焕; 于晓云; 方瑜; 郑燕; 高铃铃; 王梦令; 厉旭云
    • 摘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实验教学与临床的密切结合,迎合实验教学改革趋势,笔者开设了人体实验以替代原有经典的蟾蜍神经—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利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分别对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收缩力与肌电关系及肌肉疲劳进行检测,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对该实验的反馈意见。结果显示,开设的三个实验项目均可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并能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学生对该实验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因此,该人体神经—骨骼肌实验值得广泛开展。
    • 刘凯; 尹军; 陆春龙; 冯本余
    • 摘要: 目的:为我国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效益向专项运动表现转化提供参考。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中国优秀蹦床运动员两种跳跃模式的下肢肌群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探讨蹦床网上垂直跳和原地纵跳下肢发力肌群表面肌电特征。结果:相较下肢其他测试肌肉,1)在蹦床垂直跳压网阶段和原地纵跳落地缓冲阶段,男子受试者股直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RMS数值最大,女子受试者股直肌表面肌电RMS数值最大;2)在蹦床垂直跳起网阶段和原地纵跳落地蹬伸阶段,男子受试者腓肠肌和股直肌的表面肌电RMS的数值最大,女子受试者股直肌表面肌电RMS的数值最大;3)在蹦床垂直跳腾空上升和下落阶段,男子受试者腓肠肌和股直肌的表面肌电RMS的数值最大,女子受试者股直肌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RMS的数值最大。结论:1)蹦床运动员在压网阶段为获得更高的起跳高度,需要主动蹬伸蹦床网面储备更大的弹性势能,此时股直肌激活程度高。2)蹦床网上垂直跳时腓肠肌与股二头肌发力时间相对延后,股直肌和胫骨前肌发力时间相对提前,有利于蹦床网面弹起时发力,同时有助于维持触网阶段的身体稳定性和刚度,进而获得更高的跳跃高度。3)蹦床运动员在足部触网过程中胫骨前肌激活程度越高、身体稳定性越好,蹦床腾空高度就越高。
    • 王飞; 王建华; 史艳; 解庆凡
    • 摘要: 目的:观察普拉提运动联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方法:收集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普拉提训练联合推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McGill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情况,并进行患侧竖脊肌表面肌电检查评测两组患者竖脊肌的功能状态。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MPQ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MPQ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RMS及MF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拉提训练联合推拿可更显著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