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状液

乳状液

乳状液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1549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8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331641篇;相关期刊341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石油石化节能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2015中国·上海第四届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专题学术论坛、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2014(第十三届)国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会议等;乳状液的相关文献由3537位作者贡献,包括崔正刚、江连洲、裴晓梅等。

乳状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8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31641 占比:99.72%

总计:332565篇

乳状液—发文趋势图

乳状液

-研究学者

  • 崔正刚
  • 江连洲
  • 裴晓梅
  • 林梅钦
  • 张贵才
  • 李明远
  • 蒋平
  • 裴海华
  • 李杨
  • 葛际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唐登宇; 蒋平
    • 摘要: 乳状液体系通过贾敏效应降低驱油体系流度,而聚合物体系主要通过增黏作用降低体系流度增大波及系数。针对乳状液-聚合物复合体系研究了不同组分对体系流变性的影响规律以及驱油性能。结果表明,乳状液-聚合物复合体系中含油量越高,增黏效果越明显,当复合体系含油量达到10%时,黏度提高23.58%。驱油实验表明,乳状液-聚合物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达到10.93%,优于相同浓度下的聚合物溶液和水包油体系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 贾润红
    • 摘要: 本研究将卡拉胶添加到米糠蛋白制备的水包油乳状液中,研究不同浓度的卡拉胶(0%、0.2%、0.3%、0.4%、0.5%)对水包油乳状液乳化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乳状活性、电位、粒径以及分层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卡拉胶浓度的增加,卡拉胶与米糠蛋白共同稳定乳状液的粒径从9.35μm逐渐减小到4.26μm,ζ-电位绝对值从9.45mV显著增大到24.26mV,乳化稳定性从57.79%显著增加到91.54%。卡拉胶使米糠蛋白形成的乳状液的黏度增加6倍,并增强了液滴之间的空间排斥和静电排斥,防止液滴聚集,使乳状液的分层指数明显降低并提高了乳状液的稳定性。可见,卡拉胶具有作为乳状液稳定剂的潜力。
    • 高珊; 李明珠; 王洪艳; 李翠萍
    • 摘要: 以乳状液质量为基准,添加0.5%、1.0%、2.0%的氧化绿原酸(oxidized chlorogenic acid,OCA)到芸豆蛋白水解物(kidney bean protein hydrolysate,KBPH)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中,测定了乳状液的粒径、ζ-电位、絮凝指数、凝结指数以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s,TBARS)值。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0%KBPH乳状液的稳定性要低于质量分数5%KBPH的乳状液。OCA能够增加乳状液的氧化稳定性,当OCA的添加量为1.0%时,乳状液的ζ-电位值最高、粒径最小且絮凝稳定性最优,但当OCA的添加量超过1.0%后,乳状液的稳定性出现降低。
    • 张宁; 赵威; 梁波; 王继彬; 校卫伟; 孟凡君
    • 摘要: 针对渤海某油田FPSO每天产生大量污油水占用工艺水舱,并难以返回流程处理问题,展开综合分析,结合现场实际,对闭排产生污油水性质进行分析,找出污油水治理的关键点,通过流程改造和设备优化,解决了污油水占舱问题,保证闭排系统和原油处理流程平稳运行,为海上FPSO污油水处理提供了解决思路。
    • 尚平
    • 摘要: 将0.2%和0.4%的黄原胶添加到米糠蛋白制备的水包油乳状液中,研究不同pH对水包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ζ-电位、粒径、黏度、分层指数以及过氧化物的含量。结果表明,0.4%黄原胶制备的乳状液稳定性显著高于0.2%黄原胶制备的乳状液乳状液的pH在等电点附近时粒径最大、负电荷最少。pH 5.0时,乳状液发生了广泛的液滴絮凝使其具有最大的分层指数,并且生成的过氧化物含量最多。在pH高于5.0时,乳化液滴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增加,使乳状液带更多的负电荷,乳状液的稳定性更好。
    • 张佃臣; 张世坚; 胡晓明; 唐敏; 邱波; 单雨婷; 敬加强
    • 摘要: 由于稠油乳状液不透明,无法直观认识砂粒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过程。曾有学者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到矿物颗粒表面吸附的沥青质,推测这些颗粒因吸附油水界面膜上的沥青质破坏了油水界面膜强度,促进了水滴聚团沉降,从而实现稠油乳状液破乳分层。但这种认识无法解释笔者实验中的一些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杯式分水、流变性测试和润湿性测试等实验,研究了石英砂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砂粒粒径较小、水滴粒径较大时,即会发生水珠完全浸湿包裹砂粒的现象,包裹砂粒的水珠比重增加,沉降速度加快,这是石英砂实现稠油乳状液破乳分层的主要原因。这一认识也通过砂在白油中的沉降实验得到了验证。
    • 徐建军; 张铭桥; 石芳
    • 摘要: 随着大庆油田的不断开采和三次采油的技术不断发展,目前油井采出液逐渐呈现为高含水率、导电性强、高乳化度和高黏度的特点。而且在水包油(O/W)乳状液体系中,静电分离的研究比较少。为了实现高含油浓度水包油(O/W)型乳状液的电场破乳分水,对电絮凝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借鉴,进行静态电场破乳预分水实验。在油包水的乳状液中,油相和水相的电导率差异很大。在外加电场后,首先通过静电场可以使水滴发生极化,极化后的水滴在电场和相互吸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碰撞聚结。这个过程包括运移聚结和偶极子聚结。在对乳状液理化特性进行量化表征以确保其稳定性的基础上,以预分水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3∶7和2∶3两种体积比例的水包油(O/W)型乳状液静态破乳与分水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 李宾飞; 王凯; 赵洪涛; 冀延民; 韩宗元; 李兆敏; 李松岩
    • 摘要: 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水溶性降黏剂和油溶性降黏剂的在常规旋转黏度计测试条件下的降黏效果、岩心渗流条件下的流动特征以及微观渗流特征,分析油水比对其渗流特征的影响及其提高采收率机制。结果表明水溶性降黏剂作用下油水两相渗流阻力大幅度升高,油溶性降黏剂能够降低油水混合物的视黏度和渗流阻力,但降低幅度较低;含水率越高,水溶性降黏剂溶液与原油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造成的渗流阻力越大,油溶性降黏剂作用下油水混合物渗流特征与未添加降黏剂条件下渗流特征类似,其更适合应用于高含油饱和度条件下的地层降黏;乳状液渗流是水溶性降黏剂与原油在地层中混合后主要的流动形式,水溶性降黏剂与原油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通过变形、叠加和堆积等形式堵塞喉道,增大渗流阻力,扩大波及范围和采收率。
    • 张波; 祁伟亮
    • 摘要: 研究了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对大豆蛋白水解物制备乳状液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乳状液的絮凝指数、凝结指数、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以及蛋白水解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玉米须黄酮提取物能够增加乳状液的絮凝和凝结稳定性,并且增加大豆蛋白水解物在界面上的吸附量,有效地降低乳状液在贮藏期间的过氧化物和丙二醛的生成量(P<0.05),促进乳状液在储存期间的氧化稳定性。玉米须黄酮提取物的添加量为1%时,乳状液在储藏期间最为稳定,但超过1%时会与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形成竞争吸附,导致稳定性下降。
    • 孙琳; 任梓寒; 石彦; 武建明; 蒲万芬; 邹滨阳
    • 摘要: 原油生产过程中,活性组分易使原油形成大量乳状液,主要包括沥青质、胶质、石油酸和蜡等。基于这些活性组分的组成与存在状态,阐述了各活性组分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机制,重点剖析了各活性组分与沥青质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指出沥青质是构成界面膜的主要成分,适量的胶质能对沥青质起到协同乳化的作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石油酸与沥青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同,蜡组分在结晶或与沥青质相互作用时能增强界面膜的强度。最后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