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984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20069篇;相关期刊287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二届中医眼科学术年会暨山东省第十七次眼科学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2012年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等;角膜塑形镜的相关文献由180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曌、解江冰、迪莉娅等。

角膜塑形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2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0069 占比:99.65%

总计:220850篇

角膜塑形镜—发文趋势图

角膜塑形镜

-研究学者

  • 王曌
  • 解江冰
  • 迪莉娅
  • 喻谦
  • 许秋菊
  • 毛欣杰
  • 臧睿
  • 唐文婷
  • 辛向阳
  • 陶悦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亚茹; 王泽飞; 王勇; 尹伟洁
    • 摘要: 目的比较环曲面和球形角膜塑形镜在中高度散光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佩戴角膜塑形镜片的77名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1.0 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选择透镜设计不同分为环曲面组(n=36)和球形组(n=41)。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佩镜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为裸眼视力(UCVA)、镜片偏心度及角膜散光J0、J45。结果环曲面及球形组UCVA分别从佩戴前的0.80(0.60,0.10)、0.80(0.55,0.90)下降到佩戴12个月后的0(0.00,0.08)、0(0.00,0.10),两组佩戴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曲面组及球形组镜片偏心度由戴镜1天的(0.46±0.25)mm、(0.53±0.21)mm增加至戴镜12个月的(0.73±0.41)mm、(1.32±0.12)mm,角膜散光J0分别由基线时的(-0.59±0.73)D、(-0.78±0.41)D下降到佩戴12个月的(-0.13±0.68)D、(-0.69±1.19)D,两组患者佩戴1个月后偏心度和角膜散光J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曲面角膜塑形镜片设计能有效降低中高度角膜散光患者的镜片偏心度和角膜散光J0。
    • 叶晓雨
    • 摘要: 目的比较环曲面和球面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眼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近视患者70例,按照角膜塑形镜设计方式分组,环曲面与球面角膜塑形镜各35例,比较两组戴镜后裸眼视力、角膜点染发生率及停戴后角膜曲率变化。结果戴镜后3个月环曲面组UCVA高于球面组,且两组均明显高于同组戴镜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6%vs.28.6%);停戴后两组均K与角膜散光均有变化,球面与环曲面对平坦K的影响相当,球面对陡峭K的影响多于环曲面。结论环曲面和球面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平K与散光均有变化,且环曲面对角膜陡K的影响更小。
    • 纪冬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及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角膜曲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近视的青少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患眼39只,佩戴传统框架眼镜矫正)和观察组(22例,患眼41只,佩戴角膜塑形镜矫正)。两组患者均每季度进行1次复查,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及矫治6、12个月后裸眼视力,矫治前、矫治12个月后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角膜曲率水平,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矫治前比,矫治6、12个月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矫治前比,矫治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屈光度、眼压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眼轴长度显著延长,但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均显著减小,角膜曲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进行矫正,矫治效果良好,不会对角膜造成损伤,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且安全性良好。
    • 何坤夏; 卢海燕; 黄惠瑶
    • 摘要: 目的调查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1月-6月在我院视光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108例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角膜塑形术患儿用眼健康行为评定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总分为(113.91±15.71)分,其中戴镜行为维度得分最高,用眼时间维度得分最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戴镜时间是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处于较差水平,视光中心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用眼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并追踪评价,树立规范的用眼健康行为,提高角膜塑形镜的配戴效果。
    • 陈钦德; 罗丽莎
    • 摘要: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148眼)近视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塑形组和框架组,各38例(74眼)。两组患者均在佩戴前进行相关检查,框架组应用框架眼镜治疗,塑形组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6个月、1年)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前表面曲率(水平向、垂直向)及并发症(角膜点染、角膜感染、视觉异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年,塑形组视力(0.71±0.08)、(0.81±0.09)D高于框架组的(0.18±0.03)、(0.18±0.05)D,屈光度(-0.62±0.24)、(-0.51±0.11)DS低于框架组的(-3.04±0.16)、(-3.02±0.10)DS,眼轴长度(26.42±0.64)、(26.43±0.71)mm长于框架组的(26.12±0.71)、(26.19±0.69)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年,塑形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水平向曲率与垂直向曲率均低于框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近视情况,同时调整患者角膜状态,且并发症较少,建议推广。
    • 杨颖; 周行涛; 陈志; 曾里; 张哲; 周佳奇
    • 摘要: 目的观察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停戴1个月后角膜形态及上皮和基质重新分布的情况。方法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以上儿童近视患者20例,取右眼纳入连续性研究。分别于停戴当天和停戴后1个月采用傅里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FD-OCT)测量直径为6 mm的中央角膜上皮地形图,并按中央区(2 mm),旁中央区(2~5 mm),周边区(5~6 mm),上、下、鼻、颞、鼻上、鼻下、颞上、颞下共分17个区域进行统计分析。角膜厚度减去上皮厚度得到基质厚度。运用Munnerlyns公式t=S2×D/8(n–1)计算预测塑形度数,并与实际矫正屈光度比较分析。同时常规测量停戴前后屈光度、视力、角膜地形图。结果停戴1个月后与停戴前相比,角膜中央厚度(t=-4.288,P<0.001)、角膜最薄点厚度(t=-4.457,P<0.001)、角膜中央2 mm上皮厚度(t=-4.807,P<0.001)显著增厚,中央基质厚度无明显变化。旁中央区整体上皮厚度停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颞上(t=-2.629,P=0.017)及颞侧(t=-2.428,P=0.025)上皮显著增厚;整体基质(t=2.656,P=0.016)和角膜(t=18.027,P<0.001)厚度变薄,尤以鼻下方和颞上方基质显著变薄(t=-3.237,P=0.004;t=8.539,P<0.001)。周边区上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质和角膜厚度明显变薄(t=2.635,P=0.016;t=3.435,P=0.003)。预测塑形度显著低于实际矫正屈光度(2.80 D vs 3.72 D,P<0.001)。结论角膜塑形镜停戴1个月后,上皮和基质发生重新分布,角膜上皮增厚主要在中央2 mm区域,旁中央区的上皮增厚集中在颞侧和颞上,中周部(2~6 mm)基质变薄。
    • 尚丹; 张庆生
    • 摘要: 目的探究青少年高度近视应用多焦点软镜(Soft Multifocal Contact Lens,SMCLs)和角膜塑形镜联合单光框架镜(Orthokeratology,Single Vision pectacle Lenses,OK+SVLs)对延缓高度近视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从我院眼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青少年高度近视(>-6.00DS~≤-9.00DS)患者中选取三组,共75例(共150只眼)为研究对象,SMCLs组25例(50只眼),OK+SVLs组25例(50只眼),单光框架镜(Single Vision pectacle Lenses,SVLs)组25例(50只眼),观察统计时间为1年,比较三组患者的眼轴长度、眼球屈光度变化情况。结果眼轴长度、屈光度增长量比较,SMCLs和OK+SVLs对于近视进展延缓效果均优于SVLs,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多焦点软镜与角膜塑形镜联合单光框架镜均可有效延缓患者近视发展,多焦点软镜可能是更佳的延缓方法。
    • 陈彦; 潘建; 陈浙一; 郑志斌; 姚春晓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予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矫正后的近立体视功能。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03/2018-12于我院眼科确诊的年龄在10~20岁的近视患者220例,其中双眼屈光参差度数的差值<1.00D为无屈光参差组76例;1.00~<1.75D为轻度屈光参差组60例;2.00~<2.75D为中度屈光参差组51例;≥3.00D为重度屈光参差组33例。根据近视矫正方式分为角膜塑形镜组88例与框架镜组13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近视矫正3mo后近立体视功能。结果:框架镜组中,不同程度屈光参差组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有差异(P<0.001)。角膜塑形镜组中,不同程度屈光参差组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无差异(P=0.765)。在无屈光参差组与轻度屈光参差组中,角膜塑形镜组与框架镜组之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无差异(P=0.109、0.052);在中度与高度屈光参差组中,角膜塑形镜组的近立体视功能好于框架镜组(P<0.001)。结论: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在近立体视功能方面优于框架眼镜,特别在中度与重度屈光参差组。
    • 吕心印; 陈谕; 胡鑫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治对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觉质量、角膜形态及视力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南京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近视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等效球镜度数-6.00 D,n=28)。3组均验配同一品牌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进行近视矫治。比较3组患者配戴前和配戴1年的视觉质量、角膜形态及视力状况。结果 与同组配戴前比较,3组配戴1年的视觉质量、角膜形态及视力状况均改善(P<0.05)。比较配戴前后患者视觉质量、角膜形态差值轻度组最低,其次为中度组,重度组最高(P<0.05)。与同组配戴前比较,3组配戴1年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改善,轻度组佩戴后获得最佳视力状况,其次为中度组、高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改善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觉质量、角膜形态及视力状况,其中以轻中度近视患者近视改善效果更佳。
    • 张志辉; 曾胜; 蔡晶晶; 肖键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近视屈光度儿童应用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于佛山爱尔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的不同近视屈光度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屈光度的不同分为甲组(n=40,<-3.00 D)和乙组(n=40,≥-3.00 D),比较两组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和1年后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平K值、陡K值)、角膜内皮细胞、等效球镜屈光度(SER)增长量及眼轴长度(AL)增长量及佩戴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佩戴6个月和1年后,乙组裸眼视力高于甲组,平K值、陡K值均低于甲组(P<0.05)。佩戴6个月和1年后,乙组SER增长量、AL增长量均明显低于甲组(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面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在不同屈光度近视患儿中应用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不会影响角膜功能,但与屈光度<3.00 D儿童比较,屈光度≥3.00 D的儿童应用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控制或延缓近视进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