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糜尿

乳糜尿

乳糜尿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72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774篇;相关期刊313种,包括江苏中医药、江西中医药、浙江中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2年第九届全国中医性学研讨会、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第八次学术年会、2010泌尿外科论坛等;乳糜尿的相关文献由150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兆军、王兆凯、李仁举等。

乳糜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0 占比:6.3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9774 占比:93.58%

总计:10444篇

乳糜尿—发文趋势图

乳糜尿

-研究学者

  • 王兆军
  • 王兆凯
  • 李仁举
  • 邢磊
  • 丁波
  • 佘先
  • 宋世德
  • 林杰
  • 王培义
  • 侯连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利民; 牛聪慧; 胡勇(指导)
    • 摘要: 胡勇老中医,主任中医师,麻城市名老中医,麻城市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自幼得祖父湖北省名老中医胡衡甫薪传,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载,擅长中药治疗慢性肾病、肝炎肝硬化、慢性心脑血管病以及疑难杂病。乳糜尿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尿液呈乳白色。胡老治疗乳糜尿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对控制、延缓乳糜尿病情的发展疗效满意。此文对胡老辨治乳糜尿经验进行总结。
    • 关晓姣; 沈文彬; 信建峰; 蒋丽华; 张春燕; 过丽芳; 董健; 王仁贵
    • 摘要: 目的 采用直接淋巴管造影CT(PLCT)观察特发性乳糜尿患者泌尿系统及其他腹部区域淋巴管表现。方法 观察26例乳糜尿患者PLCT图像,分析泌尿系统及腹部其他区域对比剂异常分布部位及范围,进行影像学分型;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以Kappa检验评估2种分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26例中,25例(25/26,96.15%)单侧或双侧肾区见对比剂异常分布,1例(1/26,3.85%)双侧肾区均未见对比剂分布;7例输尿管内(7/26,26.92%)、11例(11/26,42.31%)膀胱输尿管开口处、14例(14/26,53.85%)膀胱内对比剂异常分布;26例(26/26,100%)均见腹膜后及椎旁淋巴管异常扩张,并与肾包膜外、皮下等部位异常沟通;15例(15/26,57.69%)对侧髂血管旁及10例(10/26,38.46%)对侧腹股沟见对比剂异常分布;4例(4/26,15.38%)腹盆腔淋巴结见对比剂点状分布;左侧肋间隙及脾脏内对比剂异常分布各1例;1例左侧肾蒂淋巴管分支向左侧腰大肌后下方走行并汇入左侧肾门。26例中,影像学分型为轻型14例、重型12例,临床分型为轻型12例、重型14例,其一致性一般(Kappa=0.235,P<0.05)。结论 PLCT可显示特发性乳糜尿患者淋巴-泌尿系统异常沟通及扩张淋巴管的部位、分布及其范围。
    • 刘稳; 孙伟
    • 摘要: 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或肿瘤、前列腺疾病以及乳糜尿等以小便淋漓不畅,或小便中有杂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均属淋证范畴。《景岳全书·淋浊》提出“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理论,孙伟教授之清利和温补之法来源于此。
    • 董健; 关晓姣; 信建峰; 孙宇光; 苑光孝; 张春燕; 李兴鹏; 张妍; 郝琪; 沈文彬; 王仁贵
    • 摘要: 目的基于CT淋巴管成像(CTL)对特发性乳糜尿进行分型,观察其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特发性乳糜尿患者的CTL图像,评价有无淋巴反流、淋巴瘘及颈部/腋下异常对比剂分布;根据对比剂异常分布范围将其分为单纯型(仅泌尿系统受累)与复杂型(伴其他部位受累),比较不同分型乳糜尿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37例特发性乳糜尿中,单纯型27例、复杂型10例。相比单纯型,复杂型发病年龄小、病程短,淋巴反流占比高(P均0.05)。结论复杂型特发性乳糜尿较单纯型发病年龄小、病程短,淋巴反流占比高。CTL可观察异常淋巴管所在部位、分布和范围,有助于探讨发病机制及选择治疗方式。
    • 黄大文
    • 摘要: 1乳糜丸组成:炒韭菜子180 g,鹿茸60 g,石斛30 g,怀牛膝60 g,熟地黄60 g,当归60 g,菟丝子40 g,巴戟天45 g,杜仲30 g,桑寄生30 g,山药30 g,肉桂30 g,干姜30 g,肉苁蓉60 g。功效:补脾益肾,温阳滋阴。主治:乳糜尿(脾肾两虚证)。用法:上药共为细末,以酒糊丸。每次服用10 g,日服2次,以食盐汤或温酒送下。方解:方中炒韭菜子温补肝肾、助阳固精。
    • 郝琪; 孙小丽; 郝昆; 张妍; 李兴鹏; 刘梦珂; 王仁贵
    • 摘要: 目的 观察CT淋巴管成像(CTL)诊断原发性乳糜尿的价值。方法 分析37例原发性乳糜尿,比较CTL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LG)所见淋巴管形态、淋巴回流,泌尿系统、胸腹盆部淋巴管异常及腹盆腔、腹膜后、肺、纵隔及骨骼等其他异常;以Kappa检验评价二者诊断原发性乳糜尿的一致性。结果 CTL显示对侧髂淋巴反流、对侧腰干反流及支气管纵隔干反流优于DLG(P均0.40);二者显示同侧及对侧肾脏淋巴反流几乎完全一致(Kappa均>0.80),而CTL能进一步显示肾脏及肾周异常淋巴管分布;DLG显示颈干及锁骨下干反流优于CTL(P0.05),诊断一致性中等及以下(Kappa均<0.50)。CTL显示对比剂异常反流至胸部14例、腹盆部36例,5例复杂性淋巴管畸形及8例淋巴管瘤等;DLG仅显示7例胸部及5例腹盆部对比剂异常反流。结论 CTL显示肾脏反流、肾周异常淋巴管分布及对侧髂、腰干反流具有重要价值,而DLG显示胸导管末端反流更具优势;联合应用二者可为诊断及术前评估原发性乳糜尿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 孙永明; 蔡龙俊; 王祥宇; 张建军; 方先林; 蔡维奇; 嵇福荣
    • 摘要: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保留肾上极脂肪囊肾蒂淋巴管结扎改良术式治疗重度乳糜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06例重度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60例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上极脂肪囊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对照组46例行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肾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指数及术后并发症,随访6~24个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尿乳糜试验均为阴性.在术后6~24个月的随访中无一例复发,无肾下垂,所有患者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结论:后腹腔镜下保留肾上极脂肪囊肾蒂淋巴管结扎改良术式在治疗重度乳糜尿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肾固定术疗效无差别,且简便了操作,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肾脏创伤,加速患者康复.
    • 唐晨拳; 周恩超
    • 摘要: 目的:介绍周恩超教授辨证论治乳糜尿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方法:通过跟随周恩超教授门诊学习,整理其治疗乳糜尿的病案,并研究相关中医理论认识,结合典籍、著作,论述周恩超教授治疗乳糜尿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并举一则验案佐证.结果:周恩超教授认为乳糜尿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气阳虚为本,发作期以湿热瘀浊为盛.治疗从健脾益肾、清利湿热、凉血活血等方面辨证施治.结论:周恩超教授治疗乳糜尿,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学术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 谢江凌; 赖世聪; 李仁举; 林杰; 王萱; 张国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首大学附属黔江医院、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2006年2月至2019年3月128例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脂肪囊内肾蒂淋巴管结扎术72例(肾脂肪囊内组)、后腹腔镜下肾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56例(肾脂肪囊外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肾下垂发生情况.结果 1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肾脂肪囊内组平均手术时间(135.6±11.7)min,术后卧床时间(7.5±0.7)d,术后住院时间(9.3±0.5)d,术后疼痛指数(3.8±0.7)分;肾脂肪囊外组平均手术时间(92.6±7.3)min,术后卧床时间(3.7±0.8)d,术后住院时间(6.8±0.7)d,术后疼痛指数(1.7±0.6)分,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肾脂肪囊内组发生肾下垂2例、肾脂肪囊外组0例,无患者乳糜尿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肾下垂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