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糜漏

乳糜漏

乳糜漏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9169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护理与康复、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2014 CTA第三届甲状腺外科高峰论坛暨第五届腔镜甲状腺国际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妇科内镜及微创技术学术会议等;乳糜漏的相关文献由63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方舟、池畔、仲春梅等。

乳糜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 占比:0.9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9169 占比:99.00%

总计:19363篇

乳糜漏—发文趋势图

乳糜漏

-研究学者

  • 刘方舟
  • 池畔
  • 仲春梅
  • 卢星榕
  • 张大林
  • 张平
  • 张浩
  • 李爱娟
  • 杨翠梅
  • 王志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臻; 王璐; 王武亮; 陈志龙; 王倩; 杨琳俐; 赵虎; 高原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花生油在妇科恶性肿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中乳糜管的显影情况和预防术后乳糜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200例,其中112例于术前10h口服花生油60mL为观察组,88例未口服花生油为对照组,观察术中乳糜管显影情况和区域分布特点,对比两组术后乳糜漏情况和治疗结局。结果术中肠干及其附属淋巴管总体显影率为97.32%(109/112),术中可清晰观察到小肠表面及腹主动脉区域有白色网格状乳糜管分布,乳糜管分布于腹主动脉左侧、肠系膜下动脉下方,占17.86%(20/112),左肾静脉下方、肠系膜下动脉上方,占79.46%(89/112),腹主动脉表面、十二指肠水平部下方,占69.64%(78/112),下腔静脉表面,占3.57%(4/112)。观察组术后乳糜漏发生率为1.79%(2/112),对照组乳糜漏发生率为9.09%(8/88),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对照组乳糜漏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术前口服花生油乳糜管显影率高,方法简单有效,可在术中及时发现和处理乳糜管损伤部位,从而降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乳糜漏的发生率。
    • 李瑞雪
    • 摘要: 总结21例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非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颈部伤口局部加压包扎,精确调整负压引流压力,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的变化,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给予营养支持,严密观察和积极应对使用生长抑素、硬化剂或口服碘海醇治疗的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支持和活动指导。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21例乳糜漏患者引流量均逐渐减少,顺利拔除引流管痊愈出院。
    • 陈炬莹; 林肖鹰; 何秋艳
    • 摘要: 目的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手术治疗患者,探讨术后并发乳糜漏的防治方法.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6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行颈淋巴清扫手术治疗患者纳入研究内容,其中28例为对照组,37例为干预组.干预措施是短时间禁食不禁饮,并联合静脉注射生长抑素,评估有关指标.结果干预组淋巴漏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轻(P>0.05);干预组术后总体引流量、术后拔管所用时间、住院治疗天数较对照组大幅度减少(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行颈淋巴清扫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乳糜漏,进行短时间禁食及静脉使用生长抑素,疗效好,患者淋巴漏程度明显减轻,住院日较短,符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提倡的快速康复理念.
    • 林羽; 陈致奋; 孙艳武; 卢星榕; 池畔
    • 摘要: 乳糜漏和(或)淋巴漏是由于局部区域的淋巴液循环途径被破坏或中断,淋巴液压力大于组织液压力或体腔内压而引起外漏。术后乳糜漏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1]。文献报道腹部手术术后乳糜漏发生率为1%~11%,常见于腹主动脉手术,胰腺手术,肝移植术,盆腔或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等[2]。腹腔乳糜漏是结直肠癌术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可表现为进食后腹腔引流液呈乳白色,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乳糜液中含有大量的甘油三酯、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严重的乳糜漏可导致低蛋白血症、淋巴细胞减少和机体代谢异常[3]。然而,结直肠癌术后乳糜漏的治疗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也是临床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根据笔者团队的治疗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结直肠癌术后乳糜漏的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建立有效的治疗模式提供参考。
    • 隋峰; 李敏哲; 沈荐
    •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乳糜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3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乳糜漏发生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乳糜漏的发生率为5.93%(22/371)。经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术前白蛋白<35 g/L、肿瘤位于右半结肠、淋巴结清扫数目≥20枚,与结肠癌根治术后乳糜漏发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位于右半结肠是结肠癌根治术后乳糜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679,P<0.05)。结论:肿瘤位于右半结肠是结肠癌根治术后乳糜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长河; 高学忠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并腋窝清扫术后腋窝乳糜漏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2015至2021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及东莞市长安医院所行保乳手术725例,其中出现8例腋窝乳糜漏病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46岁,平均40岁,左乳5例,右乳3例。对其采用控制饮食、加压包扎、保持引流通畅、高渗糖粘连创面、碘仿脱出液引流管灌注等综合保守治疗方法。结果8例经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历时最短10 d,最长8周,引流量最多460 ml/d,平均210 ml/d。结论乳腺癌保乳并腋窝清扫术后腋窝乳糜漏不常见,但能明显延长引流管带管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采用控制饮食、加压包扎等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 过俊杰; 邓仲磊; 汤井源; 苏健; 朱清毅
    • 摘要: 乳糜漏是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少见的并发症,首选保守治疗。本文报道1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且成功闭漏的患者,并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了外科术后乳糜漏的治疗进展,总结了本病的中西医治疗策略,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经验和帮助。
    • 刘佳敏; 吴思雨; 温丹婷; 肖静
    • 摘要: 淋巴漏是一种妇科肿瘤术后罕见并发症,其临床特征主要为腹部引流出乳糜样或淡黄色液体.该病诊断困难、治疗方案未统一.该文报道一例卵巢癌术后1个月出现反复大量腹腔积液的患者,入院时合并腹膜炎,辅助检查可排除乳糜漏,考虑为术后淋巴漏合并感染;予诊断性治疗,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文章结合相关文献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阐述淋巴漏的典型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案进展,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支持.
    • 李永政; 杨健; 胡三元; 展翰翔
    • 摘要: 与胰腺术后其他并发症相比,乳糜漏发生率较低,但长期、大量乳糜漏可引起营养不良、免疫抑制、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胰腺术后乳糜漏的发生与术中淋巴结清扫所致的乳糜池或淋巴管损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等有关.因其临床特征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引流液成分分析,现行诊断标准普遍采用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专家共识标准,但该标准仅适用于孤立性乳糜漏,临床适用价值仍有争议.引流液成分分析和腹部CT检查是首选诊断方法,而淋巴管造影不仅可以明确渗漏部位,还具有治疗价值.乳糜漏的治疗通常采取阶梯式治疗策略,通畅引流、调整饮食、生长抑素药物等保守治疗可使多数患者痊愈,手术治疗较少使用,手术效果有待进一步考证.术中妥善结扎淋巴管,优化围手术期的管理措施,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预防术后乳糜漏,促进患者康复.
    • 曾定芬; 蒋曼; 范玉霞; 周雨秋; 李超; 阳静; 江华
    • 摘要: 目的探讨中链脂肪酸在头颈肿瘤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合并淋巴漏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5例头颈肿瘤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合并乳糜漏患者,对照组25例,实验组3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引流液,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肠外营养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BMI值、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肠外营养例次、引流液量、颜色与性状、引流管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口服富含中链脂肪酸的全营养素可以提高头颈肿瘤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合并乳糜漏患者的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水平,减少和改善引流液量、颜色与性状同时并未增加肠道并发症,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