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认知损害

认知损害

认知损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7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6861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一届华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北京地区神经病学学术年会、全国老年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预防高峰论坛、第九届全国神经心理学与行为神经病学学术研讨会等;认知损害的相关文献由1223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建星、B·梅科嫩、J·A·布特拉等。

认知损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7 占比:4.53%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6861 占比:95.09%

总计:7215篇

认知损害—发文趋势图

认知损害

-研究学者

  • 黄建星
  • B·梅科嫩
  • J·A·布特拉
  • 张兰
  • 李林
  • B·梅克纳恩
  • J·A·巴特拉
  • 张宝和
  • 张智慧
  • 张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锡球; 冯辉庭; 陈仰昆; 黄龙龙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首次发生的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定,根据MoCA评分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cognitive impairment,CI)组和非认知功能损害组(non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两组患者分别行CSVD总负荷评分,分析不同程度的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78例患者,CI组135例,NCI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t=4.11,P=0.04)、高密度脂蛋白(t=2.92,P=0.09)、糖化血红蛋白C(t=3.02,P=0.0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I组患者梗死体积更大[CI组(424.72±36.55)mm^(3),NCI组(227.02±34.62)mm^(3),t=4.022,P=0.046];两组患者在单个豆状核(χ^(2)=19.08,P0.05)。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CSVD总负荷(OR=0.316,95%CI:0.185~0.541,P<0.001)、年龄(OR=0.924,95%CI:0.884~0.967,P=0.001)及梗死体积(OR=1.002,95%CI:1.000~1.003,P=0.047)与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显著相关。结论CSVD总负荷评分高、年龄大和梗死体积大可能是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 李岩; 李蕊彤; 韩旭; 沙丽丽
    • 摘要: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在卒中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国内一项基于社区横断面研究显示我国卒中患者中PSCI发病率为80.97%,且PSCI患者更易出现卒中复发[1]。PSCI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神经损伤、血管病变致传导通路障碍有关[2]。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被认为是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近年受到业界关注[3]。目前治疗PSCI尚无针对性药物,针刺在改善PSCI主要症状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主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以及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4]。笔者采用通督醒神针刺法治疗PSCI患者,并与传统针刺法相比较,观察通督醒神针法对认知功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马翠红; 方建伟; 李爱芹; 程飞; 戈洪国; 朱海暴
    • 摘要: 目的分析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认知损害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发病48 h内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前循环梗死)118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筛选认知损害的患者,分析认知损害的特点及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认知损害患者69例(58.47%),认知损害组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和定向力认知域得分均显著低于非认知损害组(P<0.01)。与非认知损害组患者比较,认知损害组平均年龄较大〔(61.9±7.96)岁比(55.0±8.94)岁,t=-4.41,P<0.01〕、平均血尿酸水平较低〔(262.54±74.33)μmmol/L比(295.88±88.31)μmmol/L,t=2.22,P=0.03〕,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得分较高〔中位数1.5分比1.0分,Z=-2.9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脑室旁脑白质病变(OR=2.318,95%CI为1.135~4.734,P=0.021)及低血尿酸水平(OR=0.992,95%CI为0.986~0.999,P=0.024)是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认知损害发生率高且患者表现为多认知域受损。侧脑室旁脑白质病变及低血尿酸水平可能是其认知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田田; 冷雪荣; 戚小红; 郭敏; 管艳萍; 唐蒙蒙
    • 摘要: 目的: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及认知损害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宣武医院儿科门诊或住院诊治的105例BECT初治患儿作为试验组,另匹配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105例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病史采集、脑电图及头颅核磁检查,并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BECT患儿多于入睡后不久或苏醒前发作,本组患儿局灶性发作45例,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TCS)60例。脑电图表现为中央颞区中-高幅棘慢或尖慢复合波,可扩散至同侧额顶或对侧,睡眠中放电明显增多。105例患儿中,双侧放电65例,单侧放电40例。神经影像学轻度异常7例,热惊或癫痫家族史阳性20例。两组WISC-IV评分比较,BECT组总智商及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加工速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5次/年)及发作时长(≤2min vs>2min)分别来看,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患儿的言语理解指数明显低于局灶性发作者(P=0.031),发作频率高的患儿言语理解指数明显低于发作频率低者(P0.05)。结论:BECT患儿具有其特征性临床特点,总智商较正常儿童差,其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及加工速度功能均受损,脑电图双侧放电可能作为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而发作形式、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长也不同程度影响认知损害
    • 王为; 赵蒙; 李昀; 殷宏宇
    •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对老年病人脑卒中后癫痫(PSE)、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急诊就诊的204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脑卒中7 d后有无发生PSE分为PSE组(n=23)及非PSE组(n=181)。比较2组病人血清外泌体蛋白TSP-1表达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卒中病人发生PSE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TSP-1对老年脑卒中病人发生PSE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及Spearman相关分析TSP-1表达与炎症因子和认知损害的相关性。结果PSE组病人TSP-1表达显著高于非PSE组病人(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低钙血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SP-1均是老年脑卒中病人发生PSE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SP-1表达预测老年脑卒中病人发生PSE的AUC为0.886(95%CI0.829~0.943),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1.8%和87.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SE病人TSP-1表达与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99、0.919、0.680,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SE病人TSP-1表达与MMSE量表得分差值呈负相关(r=-0.768,P<0.001)。结论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外泌体蛋白TSP-1高表达者更易发生PSE,且TSP-1高表达与炎症反应及认知损害相关。
    • 陈小翠; 周望; 王艺霖; 黄康
    • 摘要: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计为H型高血压组,入院均接受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MMP-9、Hcy及相关指标检查。统计认知损害发生率,并依据有无认知损害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认知损害组,对两组间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MMSE评分与MMP-9、Hcy水平的相关性。并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认知损害发生率为43.33%(52/120),轻度、中度和重度认知损害分别34例、15例和3例。认知损害组年龄、吸烟史、受教育年限和血清MMP-9、Hcy水平与认知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认知损害患者血清MMP-9、Hcy水平高于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MMP-9、Hcy水平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r=-0.776、-0.73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血清MMP-9(OR=1.314,95%CI:1.095~1.533)、Hcy(OR=1.527,95%CI:1.204~1.850)水平升高均是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易发生认知损害,且血清MMP-9、Hcy水平与认知损害发生及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 汪晶; 李伦兰; 廖晨霞; 张凡; 高馨
    • 摘要: 脊髓损伤后认知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但因不易察觉而可能被忽略,且脊髓损伤后认知损害与多种因素相关,大脑结构功能的改变可能实际参与了认知损害过程,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学者采用神经影像学方法对脊髓损伤后脑结构功能改变进行研究,以期阐明脊髓损伤后认知损害机制。本文对脊髓损伤患者认知损害发病率及临床特征、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及神经影像学改变进行综述,旨在为脊髓损伤患者认知损害的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
    • 赵果城
    • 摘要: 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约300万~400万,随着人口老年化日益严重,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3000万。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进展缓慢,早期多表现为轻度认知障碍(MCI),以近期记忆力受损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失语、失写、焦虑、淡漠、攻击行为以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表现。AD现已经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癌症、卒中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4大病因。AD的发生是一个渐进性的连续过程,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对AD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已经成为可能。现简单介绍一下各种用于AD筛查的临床检查方法。
    • 高明周; 张浩; 孙亚; 高占; 李阳; 程勋树; 于沂弘; 乔明琦; 高冬梅
    • 摘要: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为育龄女性高发病,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为其重症类型,表现为经前规律性出现情绪障碍及不适的躯体症状,影响多达80%的女性,月经来潮后消失或减轻,若不治疗,则伴随女性三十多年直到更年期[1,2]。临床上,焦虑与抑郁情绪是PMDD患者典型表现,同时伴有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并呈现一些列不适的躯体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嗜睡、焦虑[3]。而且,烦躁、疲劳和食欲变化,情绪低落和焦虑等也是其主要症状表现,且大多数症状为中度严重。另有孙文君等[4]对多中心人群调查后发现:患者情志抑郁、焦虑且工作能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JAMA Psychiatry》最新研究显示:强迫症患者大脑炎症反应相比健康人群有30%的升高,《Nature》也揭示:炎症与精神疾病存在关联,包括诱发焦虑、抑郁、头痛、癫痫,甚至精神错乱等症状[5]。所以,神经炎症反应是否参与了PMS/PMDD的关键发病机制,已成为科研过程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 王慧敏; 汤其强
    • 摘要: 目的 分析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和认知损害特点,为其早期识别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9例,依据年龄是否≤65岁分为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42例和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27例,选取同时期就诊的认知正常对照组31例,比较EOAD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OAD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EOAD组和LOAD组患者不同认知域得分差异,探寻EOAD的认知损害特点。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OAD组有痴呆家族史者、ApoE4等位基因阳性者增多(P <0.05),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34±0.35)mmol/L,高于对照组的(1.12±0.29)mmol/L(P<0.05),维生素B_(12)为(259.40±121.75)pg/ml,低于对照组的(404.34±248.36)pg/ml(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BMI、低维生素B_(12)、APOE4携带是EO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LOAD患者相比,EOAD患者的抽象思维强于LOAD患者(P<0.05),而计算力损伤较LOAD患者明显(P<0.05)。结论 EOAD计算力损害较LOAD明显,APOE4等位基因携带、低BMI和维生素B_(12)缺乏是EOAD的危险因素,重视痴呆家族史和APOE基因型的筛查,进行营养调查、补充维生素B12可能有助于预防EOAD。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