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误差模型

误差模型

误差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89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4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164893篇;相关期刊295种,包括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制造技术与机床、中国机械工程等; 相关会议65种,包括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全国第十一届DSP应用技术学术会议、2013输变电年会等;误差模型的相关文献由2344位作者贡献,包括任顺清、张春熹、汤仲安等。

误差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4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64893 占比:99.55%

总计:165646篇

误差模型—发文趋势图

误差模型

-研究学者

  • 任顺清
  • 张春熹
  • 汤仲安
  • 汪立新
  • 刘建业
  • 王时龙
  • 赵伟
  • 黄强
  • 华冰
  • 富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倪华康; 杨泽源; 杨一帆; 陈新渡; 严思杰; 丁汉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人几何参数误差与基坐标系位姿误差的六轴串联型机器人误差标定方法。首先基于MD-H方法建立了IRB6700机器人几何参数误差模型,得到机器人连杆几何参数误差到机器人末端位姿误差的映射关系;然后进一步考虑了基坐标系的位姿误差,并建立了考虑基坐标系误差的机器人误差模型;此外,针对传统标定方法操作繁琐、偶然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参数辨识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标定过程的可操作性与标定精度。最后,开展了本体标定实验与基坐标系误差扰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将机器人位置误差的平均值由3.1928 mm减小至0.1756 mm,位置误差的标准差由0.5494 mm下降到0.0830 mm。基坐标系位姿误差扰动前后参数辨识的结果一致性高于99%,标定精度及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 李凡; 金绍华; 边刚; 崔杨; 汤寓麟; 张永厚
    • 摘要: 为更准确地评估多波束测量数据质量,以常梯度声线跟踪模型为基础,结合Rob Hare经典误差分类,构建了回波检测方式、吃水改正和升沉改正误差综合影响下的多波束测深误差改进模型。通过对实例误差源分解对比和交叉点中误差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正确性。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较Rob Hare模型可减少CUBE曲面2%的交叉点中误差,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和优势。改进模型考虑的误差因素更多,误差成因分析更为完善,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各误差源导致的误差量级大小,研究成果为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检核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刘福朝; 刘轩炜; 李健宇; 黄杰; 刘柯
    • 摘要: 随着微机电系统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捷联惯性测量技术在导航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采用3D打印技术,对惯性测量单元的机械结构进行了加工制造,采用低成本模块化的惯性测量单元进行了系统硬件电路集成,构建了惯性测量单元的误差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通过实验室三轴转台、高低温箱等实验设备对误差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标定和补偿,最后给出了惯性测量单元整体技术指标,其指标可满足运动载体低精度短时测量需求。
    • 万晋廷; 高自成; 李立君; 马喆
    • 摘要: 移动机器人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上已经成为了农业机械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此,针对芦苇笋采收机自动采收过程中的定位误差和全局路径规划,以传统A*搜索算法为基础,动态地增加其在栅格地图上的领域拓展范围,以此增加规划路径平滑度。仿真结果表明:改进A*算法所规划的路径更为平滑,主要反映在路径长度平均减小7.1%,路径转折点个数平均减少36.12%,路径转角角度平均减少18.46%。同时,建立了定位误差模型,通过与改进A*算法融合后的系统在实际测试中与仿真实验相吻合。
    • 高宏
    • 摘要: 本文针对抛硬币试验结果离散性较大的问题,引入了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频率误差等概念,用随机过程分析方法建立了抛硬币试验误差的数学模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给出了抛硬币试验误差的统计规律,证明了多组抛硬币试验绝对误差的标准差与试验次数的平方根成正比,多组抛硬币试验的相对误差和频率误差与试验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以及单组抛硬币试验的绝对误差与试验次数成正比等结论,可从理论上对抛硬币试验中出现的各种误差现象及问题进行解释.
    • 李健; 冉琰; 张根保; 王勇勤
    • 摘要: 为对机械传动系统的运动精度进行合理分配,结合元动作理论,提出了一种机械传动系统运动精度优化分配新方法。首先利用“功能运动动作”结构化分解树对机械系统进行结构化分解,得到基本的元动作和元动作链;然后以元动作链为研究对象,分析运动精度形成机理,建立运动误差传递模型;考虑成本因素和运动误差灵敏度因素,建立了成本函数和鲁棒性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元动作链运动精度优化分配模型,得到了元动作运动误差。工程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李法民; 郑天江; 沈雯钧; 王会肖; 方灶军; 梁冬泰
    • 摘要: 为提高绳驱动连续体机器人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针对此类机器人的误差标定与补偿方法。该方法利用指数积(POE)公式建立连续体机器人关节模块的运动学模型,并利用运动学模型推导出误差传递模型。针对误差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方法进行误差的辨识,将辨识后的误差补偿至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从而提高机器人关节模块的模型精度。制作了基于柔性支撑的绳驱动连续体机器人样机,并对标定算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机器人末端位置精度提高了32.23%,姿态精度提高了81.64%,证明了标定算法的有效性。
    • 程建华; 管行; 李鹏程; 葛靖宇
    • 摘要: 针对地心惯性系和当地地理系的空间稳定型惯导系统导航算法在极区导航失效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空间稳定型惯导系统的极区导航算法。该算法通过伪经纬网构建了横坐标系参考框架,建立了横向地理系空间稳定型惯导系统力学编排,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推导了通用的误差模型。最后,通过极点附近区域与穿越极点区域仿真分析了算法的极区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极点附近区域解算的伪航向角误差小于3′,伪经度误差小于4′;在穿越极点区域解算的伪纵摇角、伪横摇角误差小于0.3′,伪航向角误差小于3′,伪东向、伪北向速度误差小于1m/s,伪经度、伪纬度误差小于4.2′。该算法克服了极区导航计算溢出、误差放大等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极区导航精度,能够满足极区导航要求。
    • 高跃; 房立金; 许继谦; 巩云鹏
    • 摘要: 基于双电机伺服驱动的关节设计制造了一种7-DOF协作机械臂,建立了该型机械臂末端执行器的几何误差模型,并且基于原始参数误差独立作用原理对参数误差进行分析与合成.基于数理统计大数定律,利用蒙特卡洛的方法对几何位置误差影响因素的灵敏度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分析,找出对机械臂几何位置误差影响程度相对较大的参数误差.通过对机械臂末端执行器的几何位置误差计算分析,可知误差在工作空间内服从瑞利分布.经过实验测量,机械臂的重复定位误差不超过0.0591 mm,并且绝对定位误差服从瑞利分布是显著性的,证明了双电机伺服驱动关节具有回差小、传动精度高的特点和误差分析的正确性,为机械臂的精度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王文博; 李岸
    • 摘要: 采用遗传算法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误差进行辨识。使用传统的D-H法建立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学及机器人的误差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将遗传算法对误差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将识别出的结果与预设机器人参数误差值进行比较,证明遗传算法在机器人运动学误差参数辨识方面的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