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460630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三分会“中医药临床评价与伦理评估”暨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传统医药科研伦理评估国际交流研讨会”暨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和伦理审查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第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由39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海洋、王静、赖璐华等。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60630 占比:99.99%

总计:1460801篇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文趋势图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研究学者

  • 周海洋
  • 王静
  • 赖璐华
  • 邓珊珊
  • 陈士光
  • 何笛
  • 佘其美
  • 叶锡尧
  • 娄锡恩
  • 张景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郝伟; 孙婷婷; 韩昕健; 孙启政
    • 摘要: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α-硫辛酸+康复疗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枣庄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单一治疗组(α-硫辛酸治疗)和联合治疗组(α-硫辛酸+康复治疗),每组各3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单一治疗组的70.59%(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除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单一治疗组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低于单一治疗组(P均0.05)。结论α-硫辛酸+康复疗法有效应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化指标获得显著改善,可促进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总体预后水平的提升。
    • 严清萍; 李敏; 温乔; 陈金凤; 娄锡恩
    • 摘要: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娄锡恩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频数分析法、改进的互信息法等分析处方药物的性味、归经及药物之间的联系。结果挖掘出娄锡恩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处方共229首,涉及256味药、18类药物,药物四气中以温、平、寒性为主,药物五味中甘味占最高,药物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高频药物包括丹参、红花、地龙、天麻、炒僵蚕等30味药;药物分类频次前5味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平肝息风药;使用频次前5的药物组合为川芎-丹参、丹参-山药、山药-茯苓、红花-川芎、山茱萸-丹参;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红花,丹参→川芎组合;药物间关联度前3的组合为熟地黄-川芎、川芎-炙黄芪、丹参-红花。结论娄锡恩教授在本病的治疗用药方面具有“补本虚,泻标实”“寒热同调,阴阳平和”“五味重甘,归经三脏”的特点。在补虚的基础上强调瘀血与内风病理因素,灵活运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对及天麻、地龙、炒僵蚕等平肝息风药物。
    • 徐园园; 魏迎凤; 卢学超; 任亚丽; 解其华; 王春华; 纪易斐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水平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01-2020-06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48例,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T2DM组82例,DPN组66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清CTRP3水平和血糖、血脂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PN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CTRP3对DPN的诊断价值。结果:DPN组T2DM病程长于T2DM组(P<0.01)。DPN组及T2DM组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CTRP3较对照组降低(P<0.01)。DPN组HbA1c、HOMA-IR高于T2DM组(P<0.05),CTRP3低于T2DM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程、CTRP3是DPN的影响因素(P<0.01)。ROC曲线结果为血清CTRP3水平对DPN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55,最佳截断值为188.02ng/ml,敏感度为0.756,特异度为0.803。结论:血清CTRP3水平降低对DPN临床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
    • 吴彩金
    • 摘要: 目的探究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尿酸(uric acid,UA)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到该院就诊的80例DPN、80例无病变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及8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分别设为DPN组、T2DM组及健康组,分别对3组进行血清Cys C、25(OH)D、UA进行检测,比较3组检测结果。结果DPN组、T2DM组的Cys C、UA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其25(OH)D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的Cys C、UA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T2DM组,其25(OH)D指标水平显著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DPN患者的Cys C、UA水平明显低于中度、重度患者,其25(OH)D水平明显高于中度、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 C、UA为DPN的危险性因素,25(OH)D为DPN的保护性因素,临床检测以上3个指标对预测DPN发生或评估DPN病情严重程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黄莉娜; 钟绍金; 卢金莲
    • 摘要: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依帕司他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脂氧素A4(LXA4)、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9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研究组给予达格列净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指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清LXA4、Visfatin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5.84%)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χ^(2)=6.096,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且研究组正中神经MNCV[(57.86±2.74)m·s^(-1)]、腓总神经MNCV[(44.72±1.82)m·s^(-1)]以及正中神经SNCV[(44.85±1.83)m·s^(-1)]、腓总神经SNCV水平[(33.85±2.82)m·s^(-1)]均高于对照组[依次为(54.54±2.75)、(42.14±1.84)、(42.81±1.66)、(31.75±2.27)m·s^(-1)],(t=5.925,t=6.906,t=5.720,t=4.018,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环氧合酶-2(COX-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MDA以及COX-2水平显著下降,SOD水平显著提升,且研究组的MDA[(4.24±0.33)nmol·mL^(-1)]以及COX-2水平[(63.75±9.83)ng·mL^(-1)]低于对照组[依次为(5.73±0.44)、(72.85±8.91)ng·mL^(-1)],SOD水平[(90.85±8.82)U·L^(-1)]高于对照组[(85.71±8.43)U·L^(-1)],(t=18.769,t=4.751,t=2.918,P<0.05)。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FPG、2 hPG和HbA1c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的FPG[(4.38±0.33)mmol·mL^(-1)]、2 hPG[(10.28±0.33)mmol·mL^(-1)]、HbA1c(5.21%±0.4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依次为(5.86±0.15)mmol·mL^(-1)、(11.25±0.31)mmol·mL^(-1)、(6.73%±0.75%),(t=28.826,t=14.842,t=12.110,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LXA4及Visfat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LXA4水平提升,Visfatin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血清LXA4水平[(539.85±45.85)pg·mL^(-1)]高于对照组[(511.72±42.94)pg·mL^(-1)],Visfatin水平[(148.55±46.94)pg·mL^(-1)]显著低于对照组[(234.85±37.92)pg·mL^(-1)],(t=3.102,t=9.908,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肌酐异常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研究组出现肌酐异常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用达格列净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降低氧化损伤,改善临床疗效,血清LXA4水平显著升高,Visfatin水平显著降低。
    • 方翔宇; 王高岸; 邱世光; 吉贞料
    •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降血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当归芍药散,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TNF-α、SOD、CAT、BDNF、IL-23、FBG、2 hPBG、MNCV、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SOD、CAT、BDNF、MNCV高于对照组(P<0.05),IL-23、FBG、2 hPBG、中医证候评分更低(P<0.05)。结论 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常规治疗可安全有效地减轻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抗氧化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 马清华; 栾丽丽; 曾丽娟; 方娉婷; 陆军; 林戎
    • 摘要: 目的:观察桂芎通脉足浴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60例,西医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桂芎通脉足浴方联合依帕司他。比较两组下肢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及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均明显改善,且中西医结合组改善情况优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中西医结合组低于西医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桂芎通脉足浴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有效延缓病情进展,较西医治疗效果更佳,且治疗期间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 赵新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气阴两虚兼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气阴两虚兼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30例接受甲钴胺治疗,B组30例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中医症候评分、神经传导速度。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A组与B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评分高于B组患者,P<0.05;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低于B组,P<0.05。结论:给予气阴两虚兼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能够减轻中医症候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和神经传导速度。
    • 孙妮; 张金明; 周思锋
    • 摘要: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应用中药泡足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如东县中医院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6例2型DPN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3例)与治疗组(63例),对照组给药依帕司他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泡足与穴位敷贴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糖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3,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FPG、2 hP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总、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N应用中药泡足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可促进依帕司他片疗效提高,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 李埔
    • 摘要: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芪藤通络饮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共100例,均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采用常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法用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芪藤通络饮治疗观察组患者,将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针状以及体征评分和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38例、无效8例,有效率86.6%,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8例、无效24例,有效率6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芪藤通络饮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疗效显著,对降低患者的症状,改善神经功能作用显著,适合在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应用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