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谱牒

谱牒

谱牒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寻根、图书馆、政协天地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二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2004年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民族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一带一路视域中的民族、文化、国家”学术研讨会等;谱牒的相关文献由237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明、孙伟、杨爱华等。

谱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97.8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1.70%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43%

总计:235篇

谱牒—发文趋势图

谱牒

-研究学者

  • 孙明
  • 孙伟
  • 杨爱华
  • 林素琴
  • 候明
  • 周伟
  • 姜明辉
  • 张日庆
  • 张程
  • 张蓓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李志超; 于成华
    • 摘要: 谱牒研究一直以来是历史学研究的分支之一,对于历史、地方文化的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及VOSviewer,从中国知网CNKI检索相关谱牒研究的期刊论文,绘制出近二十年谱牒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知识图谱,并对近十年热点主题及研究前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各研究机构及学者之间缺乏沟通合作,相互之间合作较少;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研究热点主题,主要有家谱、族谱、宗族、春秋时期、谱牒、档案馆、家族文化、《世本》等;某个时期或者某部著作的章节细化的研究成为我国谱牒研究的主要趋势。
    • 梅华
    • 摘要: 《全宋文》漏收了葛洪的《魏国公墓记》、周侃的《东阳中兴寺修塔碑叙并铭》、李自勉的《祭信国端献公文》。兹以《吴宁葛氏宗谱》为蓝本,予以辑出,加以补遗。
    • 赵映林
    • 摘要: 方孝孺(1357—1402)是明初一代大儒,杰出思想家,长期以来,并不为人所重视。他的谱牒思想有着诸多创新,强调女子入谱,重视对族众的教育团结,强调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主张构筑和谐乡里,尤其是他的乡村自治设计更是提供了值得今人借鉴的路径。
    • 赵映林
    • 摘要: 方孝孺(1357—1402)是明初一代大儒,杰出思想家,长期以来,并不为人所重视。他的谱牒思想有着诸多创新,强调女子入谱,重视对族众的教育团结,强调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主张构筑和谐乡里;尤其是他的乡村自治设计更是提供了值得今人借鉴的路径。
    • 张嘉
    • 摘要: 通牒是中国历史上伴随政治文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认为,殷商文字出现后,谱牒也随之出现,而谱牒的内容由于宗法关系的深入,在周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总体上看,早期的家谱内容主要是一姓和一族的姓氏来源、繁衍婚姻状况、人物事迹、迁徙情况、分布范围等方面的家谱。中古时期,谱牒在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经历了空前辉煌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专门管理谱学的政治机构,内容形式逐渐成熟,先后涌现出一大批谱学家。即从整个中古时期的发展概况入手,探究中古这一特殊的时代变迁过程中,在外部环境、内部门阀士族、九品中正制和人口问题等一系列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对中古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原因进行研究。
    • 成运楼
    • 摘要: 史表作为中国古代正史中的重要体裁,创自司马迁《史记》而为《汉书》和《东观汉记》所沿用。但在魏晋以降的史学发展中,史表却长期缺席于正史,直至《新唐书》中才得以回归。对此,前辈学者多认为史表之难作与难读是导致其长期湮没的主要原因。然而结合史表自身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魏晋迄隋唐间的史表“真空”,实际上是正史本纪编年化和世家谱牒文化盛行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汉武帝年号纪年的推行促使本纪书写转变为完全意义上的编年体模式,史表中大事年表的历史功用被取代,并随之退出史书视野;另一方面,魏晋以后士族政治的发展促进了世家谱牒的兴盛,在“官有簿状,家有谱系”的社会文化中,以人物为核心的年表不为世人所重,忽视乃至不立史表成为史家共同的选择。直到唐末五代时期,世家谱牒伴随着士族政治的衰落而衰微,史表最终得以回归正史。
    • 饶莹; 黄义枢
    • 摘要: 现有曲籍著录明传奇《玉丸记》的作者为朱期,且生平不详。据上虞《朱氏宗谱》可知,该剧作者实为朱再期,字一之,号万山,生于明嘉靖二年(1523),其《玉丸记》作于万历十五年(1587)。剧中诸多人物的生平信息见于《朱氏宗谱》,且剧本与宗谱在内容上多有契合。另一位明代上虞戏曲家车任远,现有曲籍主要利用方志文献粗略著录其生平,上虞《车氏宗谱》对其生卒、字号、家世、著述、性情等记载详备。近年,随着谱牒文献阅读的逐渐便利,以往一些“生平不详”的剧作家渐次得以考知。在考证作家生平问题上,当诗文集、史志、履历档案等文献无法提供材料时,谱牒文献常常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记载。
    • 胥冬梅
    • 摘要: 明清时期,湖州商品经济日趋繁荣,湖州商人则利用天然的地理与物产优势发家致富,从而产生了一个兼具传统和近代商业文明特征的商人群体,人称“湖商”。谱牒和地方志中所记载的商人传记是研究明至民国时期的湖州商人及湖州地方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史料。二者所反映的“湖商”形象既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相同点,值得细细揣摩。本文拟以湖州双林镇的商人为例,窥探明至民国时期湖州商人的形象及其社会根源。
    • 朱昭萍
    • 摘要: 通过对我国图书情报领域谱牒研究的文献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分析,探讨图情领域谱牒的发展脉络及流变情况,分析本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优势,为图书馆对谱牒这类特藏资源收藏、保护、开发提供依据.
    • 时秀娟
    • 摘要: 谱牒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在编修体例上,由"谱"和"牒"来共同组成.王祎认为家乘谱牒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务于门阀豪族;宋朝时期高度发展,以欧阳修和苏洵为著名.在对谱牒的评价上,王祎认为谱牒可以实现继承宗法制意志、维持等级关系,尊祖敬宗和教化人心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