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豚草

豚草

豚草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5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植物学、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6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2014年全国害虫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豚草的相关文献由676位作者贡献,包括万方浩、周忠实、郭建英等。

豚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2 占比:84.36%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2.79%

专利文献>

论文:46 占比:12.85%

总计:358篇

豚草—发文趋势图

豚草

-研究学者

  • 万方浩
  • 周忠实
  • 郭建英
  • 陈红松
  • 孟玲
  • 李保平
  • 王韧
  • 罗源华
  • 郭薇
  • 郑兴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近日,拜耳宣布其TriVolt除草剂已获得美国环保署登记。TriVolt是拜耳研发的一款选择性玉米除草剂新品,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内置抗性管理和持续的高水平杂草控制。TriVolt含有噻酮磺隆、氟噻草胺和异恶唑草酮3种不同的活性成分,分属第2、15和27组除草剂。此种专利组合可以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提供灭杀和长达8周的残留活性。与莠去津混合后,TriVolt具有多个不同的作用位点,可防除苋菜藤子、狐尾草、豚草、地肤、长芒苋等难除的禾草和阔叶杂草。
    • 王钿; 付开赟; 丁新华; 何江; 吐尔逊·阿合买提; 张国良; 付卫东; 文俊;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王兰; 郭文超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的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方法】应用筛选的13条ISSR引物对8个豚草居群和7个三裂叶豚草居群共240个样品进行分子标记。【结果】8个豚草居群128个样品,共扩增出304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8.68%;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7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788。7个三裂叶豚草居群112个样品,共扩增出266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5.8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5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670。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较近。【结论】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在居群间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居群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豚草和三裂叶豚草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部。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有显著相关性,三裂叶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
    • 何莉莉; 丁宁
    • 摘要: 利用MaxEnt模型预测现代和未来气候背景下豚草在中国的潜在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对豚草生存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豚草不适于特别炎热且干旱地区生存,最干月降水量和土壤盐基饱和度对豚草生存呈正影响;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豚草的高适生区质心移动轨迹为高纬度东北方向,有待重点监测和控制。
    •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李璇; 文俊; 郭继敏; 刘艳丽
    • 摘要: 外来入侵杂草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了草地、农田生态系统,降低了物种多样性。然而目前对于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防控技术较为匮乏,且防控效果仍需进一步监测。从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生态学特征的角度出发,明确其对草地的危害现状及目前常用的防控措施,提出划分入侵植物危害等级,并对其进行分级防控,加大科研投入措施,谨防入侵植物的大肆蔓延,以期在今后的研究和生产中提供探索方向和参考。
    • 夏新月; 王寒月; 刘彤; 赵文轩; 刘雪莲; 董合干
    • 摘要: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是入侵物种,对新疆伊犁农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采用茎叶喷雾法对7种除草剂进行筛选试验,试图总结出高效、经济的除草剂.结果表明:①45 g/hm2氯氟吡氧乙酸对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种子的抑制率均低于20%,株防效分别为13.13%和75.56%..118.125 g/hm2迈士通对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种子抑制率均低于60%,对三裂叶豚草致死率达100%;用230.625 g/hm2草甘膦防治后,二者死亡率均为100%.②迈士通、氯氟吡氧乙酸对样地内当地植物株防效为4.07%、1.57%;草甘膦和草铵膦的株防效均为100%.2种入侵物种的化学防控可使用低成本草甘膦、草铵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其中氯氟吡氧乙酸对伴生物种副作用小,可大面积推广试用.
    • 王俊; 高建诚; 马丽娟; 蔺彩霞
    • 摘要: 为筛选出适用于防除伊犁河谷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除草剂,进行豚草的药剂试验,调查20%氯氟吡氧乙酸、21%水剂氯氨吡啶酸、使它隆三种药剂不同用量对豚草(三裂叶豚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21%水剂氯氨吡啶酸50g,药后25d平均防效达到99.76%以上,药后45d鲜重防效达100%,20%氯氟吡氧乙酸EC120g/666.7m2,药后25d药效达到99.14%以上,药后45d鲜重防效达98.76%,20%使它隆EC70g/666.7m2,药后25d药效达到96.13%以上,药后45d鲜重防效达97.63%.
    • 曲智
    • 摘要: 基于豚草在辽宁地区的分布和防控现状,从调查、监测、资金、防控措施、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防控豚草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建立健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机制提供参考.
    • 周忠实; 王韧; 万方浩
    • 摘要: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是一种世界性传播的入侵杂草,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其脱离了原产地生物因子的制约,种群迅速扩散蔓延。为有效遏制豚草种群的肆意扩张,20世纪80年代开始,邱式邦院士带领团队先后从北美、前苏联(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引进5种取食豚草的食植性昆虫,揭开了我国豚草生物防治的序幕。本文回顾了邱式邦院士在豚草治理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这些工作不仅开启了我国入侵杂草生物防治的先河,也为我国入侵物种防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本文介绍了在继承邱式邦院士的工作基础上,豚草生物防治取得的巨大突破。
    • 崔少伟; 马超; 张燕; 白强; 陈红松; 臧连生; 周忠实
    • 摘要: 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虫为害后,会系统性地释放虫害诱导挥发物(HIPVs).为探明广聚萤叶甲取食对豚草挥发物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收集并分析了豚草在受机械损伤和受广聚萤叶甲取食损伤前后挥发物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豚草健康植株与损伤植株的挥发物组分和相对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与健康植株相比,受机械损伤后的豚草挥发物中新出现了乙酸芳樟酯、桉树醇、十二醛、γ-木罗烯、植物醇、β-波旁烯,这些化合物在受损后立即释放,表明它们是组成型豚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受取食损伤后,挥发物中大根香叶烯D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表明大根香叶烯D为诱发型VOCs;而较于健康植株和机械损伤植株,取食损伤后的豚草VOCs中增加了桧烯、辛醛、β-罗勒烯、香茅醇,表明这些化合物为HIPVs.此外,机械损伤与取食损伤对豚草VOCs组分的影响有所不同.受机械损伤后,挥发物的种类减少后(损伤后第3天)很快又恢复到健康水平,而受取食损伤后,VOCs的种类逐渐减少(损伤后3d内).受损后不同时期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亦有显著差异.受损后的早期(1 d),释放的多为一些豚草绿叶性物质,而在后期有一些诱导物释放.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豚草VOCs和HIPVs组分提高广聚萤叶甲对豚草的防控效果奠定了重要基础.
    • 杜凤国; 兰雪涵
    • 摘要: 采用MaxEnt模型、ENM Tools、R语言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吉林省豚草的潜在适生区域,确定影响豚草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豚草在吉林省的高、中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大部分地级市和部分县级市,其中长春市的高、中潜在适生区面积最大,共计2696.11 km2,占该市总面积的13.09%;四平市与通化市次之,高、中潜在适生区面积分别为847.75 km2和555.64 km2,分别占市总面积的6.06%和3.57%.高适生区分布以长春市为中心,呈"树状"向周边区域伸展,中适生区与低适生区沿高适生区周围或邻域附近分布;影响豚草分布的主导因子为人类活动强度(hfp).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