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资源丰度

资源丰度

资源丰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石油、天然气工业、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24816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报、海洋渔业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陕西省煤炭学会2012学术年会、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98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等;资源丰度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新军、余为、汪金涛等。

资源丰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4816 占比:99.95%

总计:224927篇

资源丰度—发文趋势图

资源丰度

-研究学者

  • 陈新军
  • 余为
  • 汪金涛
  • 雷林
  • 张忠
  • 方舟
  • 胡素云
  • 陆化杰
  • 韦记朋
  • 郭秋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贡静雯; 钱梦婷; 余为; 陈新军
    • 摘要: 评估和预测东南太平洋秘鲁外海茎柔鱼栖息地变动规律有利于掌握其资源和渔场变化,可持续利用茎柔鱼渔业资源。根据上海海洋大学鱿钓技术组提供的茎柔鱼生产捕捞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和海表面高度距平两个关键环境因子,利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建模分析,选择2010年拉尼娜年和2015年厄尔尼诺年,对东南太平洋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年间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拉尼娜年(2010年)茎柔鱼资源丰度高于厄尔尼诺年(2015年),且2010年9—12月海表面温度与海表面高度距平均低于2015年。分析得知,2010年各月茎柔鱼适宜的栖息地面积均显著高于2015年,其有利栖息地位置相对2015年向北移动,从而使得2010年渔场纬度重心比2015年偏北。研究表明,基于栖息地模型的茎柔鱼渔场分析能够解释其资源的年间差异。
    • 徐晓卉; 纪毓鹏; 薛莹; 张崇良; 刘晓慧; 任一平; 徐宾铎
    • 摘要: 本文根据2016-2017年在长山列岛邻近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和环境季度调查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可加模型分析了该海域褐牙鲆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褐牙鲆资源丰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秋季资源丰度高于冬、夏季;褐牙鲆春、秋季主要分布在120.5°~122.5°E水域,夏、冬季则向外海适宜水温水域移动;褐牙鲆出现概率主要受季节、底层盐度和底层水温的影响,在盐度31左右时出现概率较大;褐牙鲆相对资源量大小主要受底层盐度及水深影响,在水深33 m上下相对资源量较大。长山列岛邻近水域褐牙鲆资源丰度具有明显时空异质性,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 林泓羽; 汪金涛; 陈新军
    • 摘要: 东南太平洋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短生命周期大洋性经济鱼类,其资源量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较大。根据我国鱿钓船队2013~2017年在东南太平洋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盐度(SSS)、叶绿素a浓度(chl a),运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twork)模型来标准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也称名义CPUE)。以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s,MSE)和平均相对变动值(average relative variances,ARV)为最优模型判断依据,比较隐含层节点3-10的神经网络模型,发现6-9-1结构为最优模型。用Garson算法解释模型结果,发现各输入层因子对东南太平洋茎柔鱼资源丰度影响重要度排序为chl a、SST、经度(Lon)、SSS、纬度(Lat)、月份(Month)。并作名义CPUE和标准化CPUE资源丰度对比分布图,结果显示CPUE与标准化CPUE总体分布状况基本一致,但局部区域存在明显差异,80°~85°W及10°~20°S海域适宜鱿钓生产,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适用于东南太平洋茎柔鱼的CPUE标准化,从而为鱿钓渔业生产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李国兵
    • 摘要: 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分析旅游资源评价、竞争力评价的概念与指标,建立起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内容体系,并把旅游资源丰度理论与竞争力评价内容结合起来.研究方法上,重点介绍了旅游资源丰度计算过程及"二八定律"规则对多种荣誉称号景点处理,然后以珠三角城市为例,通过专家咨询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再对各城市进行绝对丰度、相对丰度、总丰度计算及比较分析,最后对总丰度进行方差两两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等同于求旅游资源总丰度,其中旅游资源评价等同于求绝对丰度,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种类、组合、优势四个部分;竞争力评价等同于求相对丰度,用地域面积与旅游人次进行计算.(2)2018年,珠三角城市旅游资源质量与绝对丰度差异显著,资源的种类、优势、组合对绝对丰度影响较大;资源相对丰度对总丰度变化的影响大于绝对丰度.(3)2010—2018年,广州、深圳旅游资源总丰度与珠三角其它城市都存在显著差异,佛山与惠州、珠海与中山旅游资源总丰度无显著差异.(4)城市间旅游资源总丰度差异与其平均值差异呈正比关系,平均值差异小的城市统计检验时总丰度可能不存在差异.最后,根据上述结论对各城市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
    • 刘赫威; 余为; 陈新军; 汪金涛; 张忠
    • 摘要: 为了探究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不同水层海水温度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影响,本实验根据2013-2018年1-6月中国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公海渔场捕捞数据、南极海冰覆盖范围数据以及作业渔场5、55、95和195 m水层海水温度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表征资源丰度展开分析研究.结果 发现,阿根廷滑柔鱼的捕捞量、CPUE、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不同水层海水温度均有明显的年间及月间变化.相关分析法表明,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CPUE在年间与月间变化上均为正相关;海冰覆盖范围与5m海水温度在年间与月间变化上均为负相关,而与95 m海水温度在月间变化上呈正相关.依据频率分布法估算了不同海水深度阿根廷滑柔鱼各月适宜和最适温度范围,不同深度的各月最适温度范围占渔场总面积比例与海冰覆盖范围呈正相关关系,推测海冰覆盖范围会影响不同深度的栖息地适宜比例,并进一步影响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研究表明,南极海冰覆盖范围变化会显著影响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内不同水层的水温,进而影响其渔场的分布及资源丰度.
    • 陈传武; 黄慧; 兰颜科
    • 摘要: 随着涪陵页岩气田开发日久,如何实现油气的储量和产量版图进一步扩张,是摆在江汉油田面前的一个问题。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七年行动计划,围绕江汉油田“万亿方储量、千万吨油田、百亿方产量”战略目标,打造涪陵气田新的产量接替阵地,2020年以来,江汉油田调整勘探方向,从单一海相页岩向多类型、陆相储层挺进,但是面临陆相资源丰度较差、勘探难度较大面临一系列勘探难题。
    • 陆鑫一; 刘子历; 余为; 陈新军; 李纲
    • 摘要: 根据上海海洋大学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生产捕捞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高度(SSH)以及净初级生产力(NPP)3个关键因子,利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栖息地适应性指数(HSI)建模分析,并选择2007年拉尼娜年份和2015年厄尔尼诺年份,对比研究东海日本鲭栖息地的年间差异.结果发现,拉尼娜年份(2007年)日本鲭的产量、捕捞努力量、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均高于厄尔尼诺年份(2015年),且渔场纬度重心(LATG)相对2015年偏北.对比渔场环境条件发现,2007年和2015年7—9月SST、SSH和NPP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栖息地建模结果显示,2007年各环境因子均有利于形成较好的日本鲭栖息地;且2007年7—9月适宜栖息地(HSI>0.6海域范围)面积明显大于2015年,其栖息地位置相较于2015年明显偏北,这导致2007年的渔场纬度重心比2015年偏北.研究表明,2007年拉尼娜事件和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对东海日本鲭适宜栖息地大小及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 周茜涵; 吴洽儿; 周艳波; 谢恩阁; 马胜伟
    • 摘要: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是南海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之一,巨大的开发潜力与经济价值使其在我国南海海洋渔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深入了解南海鸢乌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变化情况并作出科学预测,文章选择构建灰色预测模型GM(1,N),结合海洋环境因子,对2013—2019年春夏季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进行拟合预测,使用Simpson公式和Fourier级数改造原模型背景值并对拟合值残差做修正。结果显示,在鸢乌贼CPUE预测上,普通GM(1,N)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78%,优化灰色GM(1,N)模型为2.54%;在2019年鸢乌贼CPUE预测上,优化灰色GM(1,N)模型将相对误差从普通GM(1,N)模型的4.79%降至1.87%。结果表明,优化的灰色模型较普通多因素GM(1,N)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为准确预测鸢乌贼资源相对丰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石永闯; 樊伟; 张衡; 周为峰; 唐峰华; 吴祖立; 程田飞; 赵国庆; 张孝民
    • 摘要: 开展渔业资源评估研究是制定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重要前提,而数据有限是全球渔业资源评估面临的普遍挑战.传统资源评估方法具有数据需求量大、要求高等特点,无法应用于数据缺乏渔业的资源评估中.数据缺乏方法(data-limited method)可结合少量易获得数据和相关历史生物学信息对渔业资源状况、生物学参考点以及资源量等进行评估,已经成为全球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和资源评估学者的关注热点.本文在分析数据缺乏资源评估方法文献的基础上,对近几年开发的数据缺乏评估方法模型结构、模型输入输出、假设以及不确定性来源和分析方法等进行了回顾和归纳,同时对数据缺乏评估方法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认为,数据缺乏渔业资源评估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若渔获量和体长数据均可用,则应考虑整合了两种类型数据的模型,如LIME(length-based integrated mixed effects,基于体长的综合混合效应)模型和SSS (simple stock synthesis,简化资源整合)模型.建议今后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积极开展长时间、多海域、全覆盖的渔业资源独立科学调查,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2)对现有数据缺乏模型进一步优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3)进行完整、准确的基础生物学研究,获得较为准确的历史生物学信息,从而降低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4)开展基于渔获量模型和基于体长模型的模拟测试研究,提高模型对统计偏差和数据质量问题的包容性.
    • 周茜涵; 吴洽儿; 周艳波; 谢恩阁; 马胜伟
    • 摘要: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是南海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之一,巨大的开发潜力与经济价值使其在我国南海海洋渔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深入了解南海鸢乌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变化情况并作出科学预测,文章选择构建灰色预测模型GM(1,N),结合海洋环境因子,对2013-2019年春夏季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进行拟合预测,使用Simpson公式和Fourier级数改造原模型背景值并对拟合值残差做修正.结果显示,在鸢乌贼CPUE预测上,普通GM(1,N)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78%,优化灰色GM(1,N)模型为2.54%;在2019年鸢乌贼CPUE预测上,优化灰色GM(1,N)模型将相对误差从普通GM(1,N)模型的4.79%降至1.87%.结果表明,优化的灰色模型较普通多因素GM(1,N)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为准确预测鸢乌贼资源相对丰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