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超临界

超超临界

超超临界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643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7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108826篇;相关期刊398种,包括不锈:市场与信息、东方汽轮机、锅炉技术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第11届全国高温材料及强度会议、全国电站辅机及汽轮机热力系统节能降耗技术论坛等;超超临界的相关文献由476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德波、殷亚宁、杨冬等。

超超临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7 占比:1.54%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08826 占比:98.41%

总计:110587篇

超超临界—发文趋势图

超超临界

-研究学者

  • 李德波
  • 殷亚宁
  • 杨冬
  • 黄莺
  • 赵春晖
  • 刘恒宇
  • 彭建强
  • 孙洪民
  • 宋宝军
  • 李方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陆锐杰
    • 摘要: 排烟热损失是火力发电厂中主要的热损失之一,降低排烟温度,能大幅提高电厂的经济性。目前,国内很多超超临界一次再热百万火力发电机组,采用低温省煤器技术来降低排烟温度,通过在机组的烟气系统中加装烟气换热器及低温省煤器,对烟气余热进行深度的利用,提高烟气余热的利用效率提高电厂经济性。由于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较一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对不同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及经济的比较分析,确定适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百万机组的烟气余热利用技术。
    • 黄坤
    • 摘要: 阀门可靠灵活地运行与调节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高参数大容量高效汽轮机组由于进汽参数提高,对材料本身的高温抗氧化要求也相应提高,加上火电机组需要频繁启停及参与调峰运行以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从而给阀门的稳定可靠运行带来了挑战。现对某超超临界机组中压阀门卡涩问题及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产生卡涩的原因作了相关分析,并对同类型阀门卡涩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参考建议。
    • 张小桃; 张程俞; 刘昊明; 白麟睿; 王爱军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气体再燃和再燃喷口下倾角度对燃煤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基于FLUENT软件,选取某超超临界660 MW锅炉为研究对象,搭建再燃气体耦合燃煤燃烧模型对锅炉进行改造,在主燃烧区上部增设再燃区,研究不同种类气体再燃和不同再燃喷口下倾角度对锅炉温度场,CO、CO_(2)、O_(2)组分场以及NO_(x)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燃气体的加入会使锅炉主燃烧区炉膛温度降低,但会引起再燃区和燃尽区烟气温度升高,且随着再燃气体的加入,炉膛火焰中心上移,出口烟气温度上升;再燃导致炉膛出口CO体积分数升高,而O_(2)和CO_(2)体积分数降低,NO_(x)排放量明显下降;与纯煤工况相比,秸秆气、甲烷和沼气掺烧时的NO_(x)排放量分别下降了20.1%、26.2%和25.2%。再燃喷口适当向下倾斜可以改善炉内流场强度,增强锅炉燃烧效果,同时增加再燃燃料在再燃区的停留时间,有效降低炉膛出口NO_(x)排放量。当向下倾角为15°时,减排效果最好,秸秆气、甲烷和沼气再燃时的NO_(x)排放量分别下降了31.73%、35.66%和33.85%。本研究为燃煤锅炉气体再燃装置的设计及运行提供参考。
    • 于国强; 崔晓波; 殳建军; 高爱民; 张天海; 杨小龙
    • 摘要: 针对目前缺乏大容量机组综合调频能力动态特性建模研究的现状,结合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动态模型与双过调汽轮机动态模型,建立了一种锅炉储能变化对机组调频能力影响关系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将现场数据用于模型参数求解,最后通过模型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计算精度,通过调频能力的仿真曲线对比分析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模型既可准确体现锅炉的"慢"动态又可准确反映汽轮机的"快"动态,锅炉与汽轮机之间的动态耦合特性关系更加贴近现场实际。基于该模型可同时开展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与一次调频研究以及调频能力的分析与计算,为大容量机组开展综合调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杨智峰; 尚梦源
    • 摘要: 以某电厂1000 MW单炉膛双切圆锅炉为例,研究主、再热汽温偏低问题,通过对在水冷壁、分隔屏、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四个位置的超温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找出提升锅炉汽温的方法。通过改造各位置的节流圈直径,超温问题得到解决,主、再热汽温基本达到设计,有效提高了机组运行效率以及安全性。
    • 孙俊威; 葛荣存; 戴维葆; 陈国庆
    • 摘要: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增加了一级再热系统导致其再热汽温偏低,为了保证再热汽温能达到设计要求,通常采用烟气再循环增加炉膛出口烟气焓值的办法提高再热汽温。烟气再循环改变了省煤器进口的烟气量和烟气温度,影响了省煤器受热面的局部风速和换热强度,同时加剧了尾部受热面的磨损速度。为了定量研究不同烟气再循环对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省煤器运行参数的影响,制定了两种烟气再循环方案:方案一热烟气再循环由省煤器出口烟道抽取(再循环烟气温度为379°C);方案二冷烟气再循环由引风机出口烟道抽取(再循环烟气温度为117°C)。通过热力计算研究了烟气再循环抽取点、机组负荷及烟气再循环率对省煤器管壁最大磨损厚度和省煤器换热温升的影响。由于影响省煤器磨损量的因素较多且计算复杂,为了便于对比采用省煤器最大磨损厚度表征省煤器的磨损程度。计算结果表明方案二对应的省煤器磨损量>方案一中省煤器的磨损量;BMCR、THA和75%THA工况下,烟气再循环率为15%时,THA工况省煤器管壁最大磨损厚度增幅最大;两个方案省煤器中介质温升基本一致;不同负荷下,烟气再循环率每增加5%,省煤器中介质温升增加2°C~3°C,且随着机组负荷的升高省煤器中介质温升越高。研究结果对二次再热机组选择烟气再循环方案提供指导,为二次再热锅炉省煤器的磨损计算提供了依据。
    • 于涛; 钱进; 赵威; 王一桂; 朱道兴; 林志恒; 罗芸
    • 摘要: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在运行中发生传热恶化使水冷壁出现裂纹,增加水冷壁爆管和泄漏的概率。以某在建超超临界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膜式水冷壁的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不同传热恶化程度对水冷壁的温度和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传热与传热恶化时水冷壁管内外壁面温度随方位角θ的变化规律一致,传热恶化时水冷壁的温度整体升高,最高温度由向火侧鳍片中点转移至水冷壁管向火侧顶点;水冷壁管向火侧变形的变化趋势和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传热恶化时水冷壁的温度和热应力会超过材料的允许温度和屈服强度,反复的传热恶化是导致水冷壁爆管的重要因素。
    • 王哮江; 刘鹏; 李荣春; 冯佳; 蒋东方; 朱忠亮; 王琪霖; 卿梦霞
    • 摘要: "双碳"目标下,能源系统清洁转型将从增量绿色发展逐步向存量减煤减碳与增量绿色发展并举转变,探索先进发电技术是推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先进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和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技术、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以及其他先进发电技术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手段。回顾了几种代表性先进发电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给出了未来趋势及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实现发电行业战略转型提供经验参考。
    • 王月明; 姚明宇; 张一帆; 黄嘉驷
    • 摘要: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碳达峰、碳中和"2个远景目标的共同要求下,煤电不但要起到战略保障作用,还需要实现低碳化发展。讨论了煤电的定位和合理的发展规模,提出煤电的低碳化发展首先要考虑存量机组的节能提效,采用节能改造及机组延寿等技术达到提效目的;新建机组必须采用先进高效的发电技术,如超高参数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以及超临界CO_(2)循环发电技术,通过降低煤耗减少碳排放;对于全部的煤电机组,需要采取包括锅炉深度调峰、控制系统调峰适应性改造、热电解耦以及储能在内的各种技术实现灵活调峰,但是需要政策支持;由于技术经济性原因,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目前没有得到推广,可以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支撑。上述4个方面一起构成了煤电的低碳化发展路径。
    • 郑镇晖
    •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超超临界机组集控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选用上海电气集团在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集控技术应用方面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主要针对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集控技术应用背景下遇到的特殊异常和故障进行解析,并且指出相应的故障解决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