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足尺模型试验

足尺模型试验

足尺模型试验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57136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1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2008年上海市政科技周、哈尔滨市首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等;足尺模型试验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庆雄、张家铭、罗易等。

足尺模型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7136 占比:99.97%

总计:357241篇

足尺模型试验—发文趋势图

足尺模型试验

-研究学者

  • 吴庆雄
  • 张家铭
  • 罗易
  • 袁超
  • 邵旭东
  • 陈康明
  • 黎伟
  • 周峙
  • 曹君辉
  • 谷任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志平; 彭光钊; 王卫东; 胡籍; 李世业; 陈卓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重载铁路发展迅猛,适用于重载铁路长大隧道内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引起广泛关注。中铁五院针对传统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一种改进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基于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改进设计成果,研究30 t轴重列车荷载作用下传统型和改进型2种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横竖向荷载纵向分配规律、钢轨及支承块竖向位移和轨距扩大量等内容。开展室内足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型计算,对比分析改进型和传统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几何形位保持能力和静力学性能,为改进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铺设及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型设计可减小钢轨及支承块竖向位移,更好地控制轨道下沉量。同时改善横向荷载作用下钢轨及支承块抗翻转能力,减小轨距及支承块横向间距扩大量。横竖向设计荷载作用下2种轨道结构几何形位均满足要求。改进型可减小钢轨及支承块竖向位移,更好地控制轨道下沉量。改善横向荷载作用下钢轨及支承块抗翻转能力,减小轨距及支承块横向间距扩大量,提高轨道结构的稳定性,横竖向设计荷载作用下2种轨道结构几何形位均满足要求。
    • 康波
    • 摘要: 目前,国内已建成有2座试验平台开展边坡落石柔性防护系统足尺冲击试验研究,并制定了落石冲击试验方法与评价方法。为分析防护系统易修复性等级,做了2组足尺试验模型落石冲击对比试验,对2组试验模型的易维修性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减压环的布置方式与连接方式是柔性防护系统受冲击后易维修性的关键因素。
    • 杨大海; 陈修和; 查甫生
    • 摘要: 为研究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梁的极限应力和抗弯承载力,提出了基于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梁变形和预应力增量相协调原理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将体外预应力增量分为梁体线弹性未开裂阶段和开裂后阶段两部分,分别推导出两阶段预应力增量,考虑预应力二次效应,建立以梁体转角θ为参数的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梁极限应力和桥梁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为验证公式的准确性,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引桥40 m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梁为背景,开展足尺模型试验,并与国外学者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误差较小,该公式可准确计算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梁的极限应力;为简化计算,在工程设计时转角θ可取0.0176°,转角θ取值与国外学者的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极限应力增量推导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可预估桥梁抗弯承载力,指导工程设计。
    • 李旺旺; 尹京; 苏永华; 班新林; 王苇; 陈胜利
    • 摘要: 研究目的:为推动装配式结构在铁路桥梁中的应用,本文针对列车脱轨荷载作用下客货共线铁路箱梁装配式桥面系开展试验研究。为掌握新型装配式桥面系的防撞性能,设计和制备预制装配式桥面系挡砟墙和现浇挡砟墙足尺试验模型,对足尺模型开展静载试验,对比研究客货共线铁路箱梁预制装配式桥面系挡砟墙防撞性能。研究结论:(1)装配式桥面系挡砟墙在脱轨设计荷载多次循环作用下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满足设计要求;(2)极限状态下,挡砟墙出现斜向主裂缝并破坏,极限承载能力达到脱轨设计荷载的1.44倍,具有一定安全余量,相比于现浇挡砟墙结构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3)列车脱轨荷载极限状态下桥面系预制件与桥面翼缘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安全可靠,满足防撞设计要求;(4)脱轨设计荷载作用下,线路侧部分砂浆层退出工作,结构裂缝主要集中于线路侧底板底面和挡砟墙线路侧墙面,挡砟墙上裂缝呈水平向分布;(5)试验现象和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法和假定条件的正确性,并得出应对挡砟墙进行抗剪极限承载力验算的结论;(6)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客货共线铁路箱梁预制装配式桥面系的防撞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借鉴。
    • 申昌洲; 徐延; 李超; 刘行
    • 摘要: 依托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机制砂混凝土首次应用于大型沉管隧道预制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和温度变化,沉管混凝土易在早龄期产生温度裂缝。文中论述了冬季足尺模型试验,通过监测沉管预制时机制砂混凝土的温度和裂缝发展情况,调整优化冬期施工时沉管机制砂混凝土生产、浇筑及养护措施,为大连湾沉管管节的冬期生产提供指导。
    • 孔丹丹; 孙全胜; 刁万民; 胡丹丹; 于莹; 林铁
    • 摘要: 针对正交异性桥面板自重轻、承载能力大以及施工周期短等优点,本文以某城市连续钢箱梁桥中U肋设计参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足尺模型试验,研究桥面板易出现开裂的位置和有限元模拟钢箱梁桥U肋截面变化对全桥竖向位移、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连续钢箱梁桥细部U肋处容易产生开裂,但钢箱梁并未发生破坏,只在局部焊缝和弧形缺口处发生开裂和应力集中;进而通过有限元模拟U肋的参数值(U肋高度、U肋厚度),对U肋的参数进行改变,与足尺模型中的设计尺寸进行挠度和应力对比,对比结果显示,U肋高度越高,主要截面的应力和挠度值越小,但不成线性关系,U肋高度为0.28 m和0.30 m时,受力性能最优;随U肋厚度增加,主要截面也呈现应力和挠度值减小的情况,下降最大的截面厚度为12 mm。本试验研究结论可为同类型连续钢箱梁桥中U肋的设计提供思路。
    • 韩玉; 严仁章; 陈西洋; 罗小斌; 秦大燕
    • 摘要: 为研究持荷作用对大尺度钢管拱肋拼接焊缝残余应力的影响,以及大尺度焊缝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以主跨575 m的特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广西平南三桥为背景进行分析。开展持荷状态下拱肋拼接焊缝残余应力足尺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拱肋拼接焊缝试件轴向、环向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并与非持荷状态试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持荷作用对钢管拱肋拼接焊缝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小,但管内节点处肋板的设置会对钢管拱肋拼接焊缝残余应力产生较大影响;拼接节点处的轴向焊接残余应力以拉应力为主,沿拱肋主管轴向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拼接节点处的环向焊接残余应力沿主管环向拉-压交替分布,拉应力分布在离焊缝较近区域与肋板影响区域,压应力主要分布在肋板之间区域。
    • 陆岸典; 唐欣薇; 严振瑞; 麦胜文; 姚广亮
    • 摘要: 为了解决高内压复合衬砌内衬混凝土浇筑易出现顶拱脱空、密集区浇筑不密实等施工难点,本文针对三种不同配合比预应力混凝土在双层钢绞线衬砌结构中的应用,开展洞外地面足尺模型试验研究。采用一种适用于监测顶拱脱空的装置以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对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在双层预应力筋束衬砌结构中的浇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将普通混凝土的骨料从二级配改为一级配,并采用合理的振捣工艺,可取得较好的浇筑效果;自密实混凝土可改善顶拱脱空和提高浇筑质量,但需控制材料收缩和徐变变形,并做好温控措施;混凝土在8~10天后温度趋于平缓,建议钢绞线张拉时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天。
    • 刘钊; 雷海鹏; 罗杰; 张春雷; 马骉
    • 摘要: 为研究新型跨径30 m先张预应力混凝土双T梁的力学性能,设计制作了1孔计算跨径28.64 m、梁高1.6 m、顶板宽3.2 m的先张预应力双T梁试件(采用C60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混合配置了直线与折线预应力筋),同时开展了从预制到加载的全过程抗弯性能足尺模型试验。试验采用先“梁上堆载”、后“跨中千斤顶集中加载”的两阶段加载方案,设置多种内埋、外置传感器,并采用非接触式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梁体内力、梁体竖向位移及腹板全场变形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30 m先张预应力双T梁具有良好的抗弯力学性能,以及较好的刚度、抗裂性和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梁体开裂后抗弯刚度下降不明显,且在卸载后预应力可恢复梁体大部分竖向位移;建议在结构设计中通过加强梁端局部配筋提高抗裂性,还可进一步优化截面形式、配筋形式和高跨比,发挥高性能先张预应力双T梁的经济技术优势。
    • 黄明利; 姜波; 王成林; 管强
    • 摘要: 为验证新圆梁山隧道穿越高压富水岩溶地层时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提出一种隧道衬砌结构抗水压足尺模型试验方法,将隧道衬砌承受的外水压力问题转换为隧道衬砌承受内水压力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开展数值仿真计算,给出不同尺寸和加载方式下衬砌模型抗水压安全系数的换算关系。最后,设计并开展新圆梁山隧道衬砌结构抗水压值足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隧道衬砌结构在承受外部均布水压和局部水压时的极限抗水压值分别为足尺模型试验极限抗水压值的1.44倍和0.67倍;2)新圆梁山隧道溶洞过渡段衬砌(K2.0型衬砌)的抗水压能力为3.33 MPa,溶洞核心段衬砌(K3.0型衬砌)的抗水压能力不低于5.33 MPa,说明新圆梁山隧道采用K3.0型和K2.0型衬砌施工缝防水构造是合理的,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