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输注

输注

输注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276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8篇、专利文献48266篇;相关期刊388种,包括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医学临床研究、医药世界等; 输注的相关文献由510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翠军、阿尼尔班·罗伊、本雅明·格罗斯曼等。

输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8 占比:1.59%

专利文献>

论文:48266 占比:98.41%

总计:49044篇

输注—发文趋势图

输注

-研究学者

  • 杨翠军
  • 阿尼尔班·罗伊
  • 本雅明·格罗斯曼
  • 内哈·J·帕里克
  • 胡国雄
  • 李群
  • 薛跃强
  • 路易斯·J·林特瑞尔
  • 陆慧云
  • 黄孝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娟玉; 石娟; 戴莉
    • 摘要: 护理人员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的危险性职业群体,由于穿刺护理技能经验不足和穿刺针不具有保护功能,导致被输液器针具刺伤的概率较大。广义护理技能包括穿刺、拔针到收集针头等过程,其需要一定的护理工作经验。目前,有关穿刺护理的技能培训体系较完善,为防止拔针到收集针头过程发生的针刺伤,亦需要对穿刺针优化改造。在现有穿刺针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防止漏液、刺伤的穿刺针,并在拔针后针头完全封闭自锁,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王志芬; 章艳君; 刘金柱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与术中静脉泵注对全麻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的影响。方法237例拟全麻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P组(术前30 min经鼻滴注右美托咪定2μg/kg,诱导插管后给予生理盐水0.5 mL/kg静脉泵注10 min)、I组(术前30 min经鼻滴注生理盐水0.02 mL/kg、术中右美托咪定0.5μg/kg静脉泵注10 min)、C组(术前30 min经鼻滴注生理盐水0.02 m L/kg,诱导插管后给予生理盐水0.5 mL/kg静脉泵注10 min)。记录3组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 YPAS)、诱导期合作(ICC)评分、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FLACC评分、躁动情况,在术后第1、7、30天采用术后行为学量表(PHBQ)对患儿父母进行电话随访,观察患儿术后行为改变的情况。结果与C组和I组比较,P组ICC评分降低(P<0.05);与C组和P组比较,I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时间延长(P<0.05);与C组比较,P组和I组FLACC评分、术后躁动和术后第1、7天NPOBCs及分离焦虑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和术中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对于全麻患儿术后第1、7天NPOBCs均有改善,主要以减轻分离焦虑为主。2种给药方式对于NPOBCs的预防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 吴成志; 李仁杰; 张宇亮; 崔邦铨; 董成林; 徐灵
    • 摘要: 目的探讨输液加温器在含冷凝集素患者输注血制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上海中冶医院输注血制品的94例含冷凝集素(效价为1:16~1:32)患者展开研究,采取随机奇偶数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室温下直接输注红细胞悬液,研究组患者采用输液加温器输注红细胞悬液。比较两组患者输注前、输注后24 h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及输注前、输注后30 min的体温变化,并分析两组患者输注过程中输注速度减慢、寒战、血压下降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输注前、输注后24 h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注后24 h,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为(1.18±0.29)g/L,明显低于其输注前的(1.33±0.36)g/L和研究组输注后的(1.32±0.3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注后30 min,对照组患者的体温为(34.01±1.22)°C,明显低于其输注前的(35.64±0.77)°C和研究组输注后的(35.24±0.74)°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输注速度减慢、寒战、血压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0、4.26%、2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7%、29.79%、4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冷凝集素患者输注血制品时采用输液加温器的效果较好,不会对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产生影响,保持患者体温的同时,可以保证均匀的输注速度,且有效减少寒战、血压下降的发生。
    • 史聪颖; 周海洋; 魏伟; 黄婉君; 王颀; 张复华
    • 摘要: 目的利用广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临床应用数据,总结脐血在广东省内临床应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和治疗效果。方法对广东脐血库2007-2020年2132份临床应用脐血的应用疾病类型、脐血相关质量指标、应用后的植入情况、总生存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脐血库公共库脐血目前治疗的主要疾病是血液病(87.3%)。脐血治疗的疾病类型与应用地区、性别、单个核细胞数、治疗类型和HLA配型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类型、治疗类型、植入情况与第二年总生存率显著相关(P<0.01)。自体脐血临床应用中,除了血液病以外,应用最多的是神经再生方向;自体脐血治疗的疾病分类与性别、年龄、体重、TNC、冻存血量显著相关(P<0.01)。结论目前临床上脐血治疗的疾病与应用地区、性别等多个因素相关,以血液病治疗为主,并逐渐向神经再生等应用方向延伸,体现出脐血用于临床治疗的巨大潜力。
    • 林然
    • 摘要: 安徽宏宇五洲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洲医疗”)成立于2011年,一直专注于一次性使用无菌输注类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其他诊断、护理等相关医疗用品的集成供应,主要产品包括注射器、输液输血器、医用穿刺针等。
    • 张咏梅
    • 摘要: 目的:研究输注抗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基层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网报,将2019年上报的38例输注抗菌药物治疗临床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不良反应类型,对不良反应成因以及处理进行研究。结果:患者报告不良反应中,静脉注射抗菌素和中成药注射液居多,抗菌药物主要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类、青霉素类药物。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心血管不良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患者输注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关系分析,其中不良反应年龄段集中在18~40岁、少数在55~77岁,不良反应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不良反应的风险,在输注过程中格外注意对患者相关体征的监护,保证用药安全和可靠性,认真做好不良反应预防工作,并及时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
    • 张立红; 李迪; 张策; 许建平; 邱旭楠; 尹琳
    • 摘要: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急诊收治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210例,根据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77例,预后不良组33例。分析2组基线资料,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分析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病因分型及其对预后的可能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出血7例(3.3%),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1.0%),非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2.4%)。2组均无静脉溶栓死亡病例。预后不良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6.1%vs 0%,P<0.05),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0%vs 2.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06,95%CI:0.001~0.025,P=0.000)。结论 超早期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鲁潇; 史芳瑜; 李雅钦
    • 摘要: 目的:比较血浆、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1例。A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1输注,B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C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比较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输血后,A组APTT、PT水平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0、TNF-α水平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C组,且B组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浓缩红细胞1∶1输注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可降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以及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和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效果,且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效果优于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效果。
    • 钟娜
    • 摘要: 目的 探索医院内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意义.方法 明确小组工作目标和成员职责;对静脉输液标准和流程进行修订和完善;加强静脉输液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教育培训;开展静脉治疗相关领域的循证研究.结果 护士掌握了丰富且扎实的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并具备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能够更合理的使用静脉输液工具,有效提升了病人对该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有效实践可以加快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专业化进程.
    • 程洪涯; 滕中华; 黎丹洁; 朱艳玉; 林美谷
    • 摘要: 血管活性药物一直以来在临床广泛应用,是血压异常及危重患者的常用药物.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输注期间可能因微小的剂量差异造成血管收缩失衡或扩张过度,引起心率、血压的异常变化.故临床在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性、专业性要求较高,重视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较多,涉及专业知识点较广,治疗效果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就目前的临床工作来看,仍存在较多影响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安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加速部分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患者的疾病恶化程度.因此,做好影响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安全性的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