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DNA分子

DNA分子

DNA分子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939篇,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0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16301篇;相关期刊273种,包括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学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Design and Management Summit Forum in 2011 & the Second Design Academic Conference of Chinese Worldwide (IDM 2011)(2011国际创新设计与管理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世界华人设计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纳米材料与结构、检测与表征研讨会、2008南京国际中医药论坛等;DNA分子的相关文献由1891位作者贡献,包括胡钧、梁荣奇、解超杰等。

DNA分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0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6301 占比:99.61%

总计:116758篇

DNA分子—发文趋势图

DNA分子

-研究学者

  • 胡钧
  • 梁荣奇
  • 解超杰
  • 倪中福
  • 姚颖垠
  • 孙其信
  • 丁永生
  • 尤明山
  • 李保云
  • 秦成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长锋
    • 摘要: 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模型以短的单链DNA为骨架,长度通常为100个左右的核苷酸,通过自身折叠形成纳米尺度的结构。在试管液体环境下,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会自动识别目标生物分子,然后迅速集结展开“围攻”,实现对目标生物分子的捕获和信号放大,有助于研究人员对其快速追踪。
    • 摘要: 今日,科学家拍摄到了DNA分子在细胞内的高清视频,画面中的DNA拧成各种奇异的造型,甚至不停地舞动。1952年,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拍下了DNA分子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人类第一次间接观测到DNA分子。但直到60年后的2012年,科学家才偖助电子显微镜,一睹DNA分子的真容。
    • 董一名; 孙法家; 武瑞君; 钱珑
    •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存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信息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产生着,但与此伴生的,是如何有效存储数据的问题.诸如磁盘、硬盘、闪存等磁学或光学等传统存储介质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全世界范围内数据存储的需要.DNA分子凭借其稳定性、高存储密度和低维护成本,有望成为实用的新型信息存储介质.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DNA分子进行数据存储的工作流程,继而介绍了DNA数据存储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包括存储方式、读取方式、编码方式等.为实现DNA信息存储,通过信息编码将二进制信息转换成DNA序列信息;DNA合成实现信息写入;最后通过基因测序获取序列信息,进而进行信息解码得到原始信息.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飞跃,使DNA分子大规模存储人工数据逐渐成为现实.之后,对比了DNA分子相对于传统数据存储介质的优劣,介绍了基于DNA分子的数据存储的风险与挑战,如数据安全性、信息读写的速度和成本等.最后,对DNA数据存储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介绍了一些与该领域具备交叉潜力的新兴生物技术领域,如"DNA条形码""DNA折纸".
    • 王璐阳; 吕秀华
    • 摘要: 以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为主线,基于学生知识基础,采用小组合作体验式学习,结合科学史料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模型搭建,重现DNA结构解析的科学历程.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训练科学思维,提升科学探索能力,促进自主学习,激发创新热情.
    • 弗兰克·维尔切克; 胡风(翻译); 梁丁当(翻译)
    • 摘要: “精确”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它常常很难实现。关于“精确”的主题一直是科学、生命和现代技术的主旋律。而今,在量子计算的前沿,这个旋律再次响起。在生物界中,复杂机体把它们的基本操作系统——即如何构建细胞并使之运行的指令——存储在长串的DNA分子中。这些基本指令被读取、翻译成相应的化学反应。
    • 董一名; 孙法家; 武瑞君; 钱珑
    •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存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信息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产生着,但与此伴生的,是如何有效存储数据的问题。诸如磁盘、硬盘、闪存等磁学或光学等传统存储介质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全世界范围内数据存储的需要。DNA分子凭借其稳定性、高存储密度和低维护成本,有望成为实用的新型信息存储介质。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DNA分子进行数据存储的工作流程,继而介绍了DNA数据存储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包括存储方式、读取方式、编码方式等。为实现DNA信息存储,通过信息编码将二进制信息转换成DNA序列信息;DNA合成实现信息写入;最后通过基因测序获取序列信息,进而进行信息解码得到原始信息。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飞跃,使DNA分子大规模存储人工数据逐渐成为现实。之后,对比了DNA分子相对于传统数据存储介质的优劣,介绍了基于DNA分子的数据存储的风险与挑战,如数据安全性、信息读写的速度和成本等。最后,对DNA数据存储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介绍了一些与该领域具备交叉潜力的新兴生物技术领域,如“DNA条形码”“DNA折纸”。
    • 严锋
    •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有一部基诺·李维斯主演的科幻电影《捍卫机密》,讲述在2021年,数据可以通过大脑存储。在一次任务中,专业运输员强尼被客户输人过量资料,若他不在20小时内找到输出密码,他便会倒毙。而日本黑社会为了夺取他脑内的资料,也对他展开一场大追杀。今年正是2021年,我们还没有能够把人脑当成优盘来使用,但是本期的《DNA:未来数据库》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利用人工合成的DNA分子来进行高效的数据存储。
    • 于启斋
    • 摘要: 保罗·伯格,因他在基因工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为基因工程进行了关键性研究,他领导的小组在体外完成了两种DNA分子的重组,成为基因工程的开拓性人物,于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 摘要: 我国科研人员在DNA存储领域取得新突破近日,东南大学科研团队成功将该校校训“止于至善”存入一段DNA序列,实现了DNA存储技术的新突破。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大数据时代对更大容量、更快速度的数据存储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DNA存储技术就是将生物DNA分子进行编码。
    • 摘要: 据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美国物理学家发现了DNA分子是如何响应组装指令,从而自组装成粒子间的黏性“接口”的。该研究结果提供了一项“概念证明”,可为未来有创新性地生产粒子间具有明确连接定义的材料铺平道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