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近距离放疗

近距离放疗

近距离放疗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6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39021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五届全国肿瘤诊疗新进展及新技术学术会议暨第八届中国西部肿瘤学术大会、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2011金陵神经肿瘤国际论坛暨2011中国胶质肿瘤协作组学术研讨会等;近距离放疗的相关文献由922位作者贡献,包括焦德超、李安民、韩新巍等。

近距离放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6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9021 占比:99.35%

总计:39276篇

近距离放疗—发文趋势图

近距离放疗

-研究学者

  • 焦德超
  • 李安民
  • 韩新巍
  • 傅相平
  • 叶伟军
  • 张志文
  • 张福泉
  • 曹新平
  • 朱光宇
  • 李宗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蓉(综述); 赵东艳; 祝巧娟; 邹佳华(审校)
    • 摘要: 复发性宫颈癌(RCC)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对女性生命健康存在极大危害。目前,RCC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国内外对RCC尚无统一的最佳治疗方案。近年来,近距离放疗技术高速发展,^(125)I粒子植入与传统疗法相比,在恢复时间、安全性、疗效、创伤程度、简便性等方面均体现出优势,是治疗RCC的一类新疗法。该文综述了^(125)I粒子植入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特性、作用机制、适应证与禁忌证、植入手术方式及其在RCC的临床应用等,以期为临床治疗RCC提供更多研究思路与行之有效的方法。
    • 朱洪艳; 王静; 朱园园; 呙月
    • 摘要: 1.一般资料病例:女性,41岁,因“宫颈癌放化疗后2年,右臀部疼痛加重1月”于2021-09-18来我院就诊。2019-03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IVa期(侵犯直肠),2019-04-06至2019-06-10行盆腔外照射+顺铂同期化疗+阴道近距离放疗及全身化疗4次。病程中病人一直诉右臀部近肛门处疼痛,给予口服羟考酮缓释片镇痛治疗,放化疗结束后予10 mg Q12 h维持治疗,NRS评分0~1,无爆发痛。
    • 姚红响; 诸葛英; 陈志刚; 陈水兵; 金诗湘; 张衡以挺; 张东; 徐胜前
    •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同轴法在中晚期胰腺癌(PC)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20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中晚期PC患者62例,均在CT引导下行同轴法^(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观察PC病灶^(125)I粒子植入成功率,计划要求与实际操作中PC病灶体积、粒子数、剂量学参数[包括适形指数、均衡性指数、靶区外体积指数、100%处方剂量覆盖靶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_(100))、150%处方剂量覆盖靶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_(150))、90%靶体积接受的最小周边剂量(D_(90))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62例患者PC病灶^(125)I粒子植入成功率为100.0%。计划要求与实际操作中病灶体积、粒子数及适形指数、均衡性指数、靶区外体积指数、V_(100)、V_(150)、D_(90)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发生腹腔出血1例,轻度腹膜炎1例,粒子移位或脱落5例,高血糖2例,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19例;均未发生严重胰瘘、消化道穿孔、胆瘘、胰腺炎、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同轴法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PC有利于剂量学分布,可操作性强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郑平; 王东; 刘可
    • 摘要: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疗中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疗肺癌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模板插植组为10例使用3D打印模板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疗,用基于CT影像的预计划方法设计插植针路径,用3D打印技术创建个体化模板实体和插植针路径,最后在CT引导下置入模板。徒手插植组为10例医生徒手插植放疗治疗计划,徒手插植方法不做预计划并且插植针方向由操作医生经验决定。分别统计模板插植组和徒手插植组处方剂量分别为15、30、45、60 Gy时剂量学和CT扫描次数、操作时间和插植针数CT扫描次数。结果:模板组计划靶区的D98、D95、D90比徒手插植方法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模板组的危及器官肺V5、V20、V30、Dmean比对照组更低(P < 0.05)。模板组共使用8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为1次,未出现插植针刺穿正常组织事件。徒手组共使用97次插植针,脱靶次数4次,且观察到4次刺穿正常组织事件。结论:3D打印个体化模板联合CT引导方法比徒手插植方法有剂量学优势,并且易于操作,重复性好,插植时间短,插植针数少,实际治疗可达到预计划剂量设计要求,能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 贾自玲; 徐苗; 焦德超; 田川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一体化携^(125)I粒子双链胆道引流管(粒子引流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即刻辐射剂量率的监测与防护措施。方法 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次接受粒子引流管治疗,术后即刻监测手术侧、对侧在有无防护措施下0、15、30、45、60、75和90 cm处的γ射线辐射量率,并与天然本底测量值比较,进而提出针对性护理防护措施。结果 无铅衣防护状态下,术后手术侧γ射线辐射量率在0、15、30、45、60 cm处分别为24.5、13.0、7.2、2.7、1.7μSv/h,对侧为12.8、4.3、1.7、1.8、1.7μSv/h,在术侧60 cm处及对侧30 cm内,剂量率与天然本底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患者置入粒子引流管后,无铅衣防护状态下,在手术侧60 cm以外或手术对侧30 cm以外的距离操作为宜,可减少对医护人员的辐射。
    • 钱超一; 徐敏; 郑家平; 罗君
    •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第5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在肝癌治疗中展现出一定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学者们对^(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治疗HCC的抗肿瘤机制、治疗模式、新技术研发和临床应用等领域做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疗效确切,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等综合治疗能够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新技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不仅拓展了HCC治疗的临床领域,也使实现精准抗肿瘤治疗成为可能。本文就^(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的抗肿瘤机制、临床治疗模式、新技术研发和临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张国昊; 黄明伟; 郑磊; 吕晓鸣; 伍文杰; 张益; 张建国
    • 摘要: 目的 探索和评价数字化外科技术用于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头颈深部肿瘤的精确性、适形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12例行125Ⅰ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疗的头颈深部肿瘤患者.治疗前基于CT图像设计插植针和粒子位置.根据治疗计划构建数字化定位模型将计划的插植针位置精准导入至手术导航系统,并根据患者面部外形轮廓和插植针位置方向设计打印个体化穿刺引导模板.术中在导航引导下进行模板核准就位,在导航系统的可视化针道、实时插植针位置和模板导向孔共同引导下进行插植针穿刺和放射性粒子植入.CT检查验证插植针与粒子的位置,并计算实际靶区剂量分布,观察术中及术后是否出现血肿、疼痛、感染、穿刺点不愈合、肿瘤细胞种植等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患者均在数字化外科技术引导下完成插植针穿刺和放射性粒子植入,实时可视化引导效果佳,插植针、粒子与治疗计划中的位置、数目相符,空间分布均匀.术后剂量验证D90范围为83.7~131.0 Gy,平均107.5Gy;V100范围为89.6%~99.3%,平均94.6%;V150范围为40.2%~58.9%,平均47.8%.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数字化外科技术,将手术导航系统与3D打印个体化穿刺引导模板结合共同引导插植针穿刺和125Ⅰ粒子植入,提高了近距离放疗的精确性和适形性,在头颈部近距离放疗特别是深部解剖结构复杂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赵志鹏; 刘影; 毛壮; 程光惠
    •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卵圆体的剂量学贡献.方法 选取2015-2017年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患者病理分期依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2009年分期标准为ⅡA、ⅡB和ⅢB期.外照射治疗45 Gy/1.8 Gy×25次.近距离治疗为MRI引导下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疗,处方为28 Gy/7 Gy×4次.20位患者均制定两种计划,分为应用卵圆体组和未用卵圆体组.提取的患者近距离放疗治疗核磁模拟定位影像及原始治疗计划为应用卵圆体组,共80分次.未用卵圆体组在定位影像中,去掉卵圆体驻留模拟建立仅用宫腔管联合插植针的计划实验模型,由原计划物理师进行计划设计,使未用卵圆体组的高危CTV(HR-CTV) D90%与应用卵圆体组相近.比较两组计划的HR-CTV D90%和D98%,中危CTV(IR-CTV) D90%和D98%,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D2cm3剂量差异.结果 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HR-CTV 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CTVD98%(6.99±0.60vs.6.78±0.76)、IR-CTVD90%(4.71±0.58 vs.4.26±0.57)和D98%(3.77±0.58 vs.3.26±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6、9.860、8.636,P<0.05);乙状结肠的D2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5.29±0.67 vs.4.92±0.74)、直肠(3.72±0.69 vs.3.35±0.92)和小肠(3.05± 1.37 vs.2.98± 1.34)的D2cm3,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8、7.543、8.059,P<0.05).结论 在宫颈癌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合理的优化卵圆体和插植针的剂量权重比,可以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 张强; 郝延璋
    • 摘要: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肿瘤内放疗的一种,自21世纪初引入中国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3D打印模板引导植入的出现,使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因其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证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报道较少.本文分别就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的适应证及其在各类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 江芬芬; 胡本辉
    • 摘要: 目的:应用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XX)测量近距离放疗后装机中192Ir在不同间距驻留点的驻留时间,并与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的驻留时间作比较,验证放射源驻留时间的精准度.方法:采用不同角度的宫腔管(15°、30°、45°)分别粘贴在MatriXX表面,通过后装治疗计划系统设计不同计划,计划的治疗长度设为10 cm,各个驻留点权重和时间相等,重复执行5次计划,通过MatriXX记录数据.根据临床后装治疗的要求,用MatriXX测量不同驻留点间距(2.5、5.0、10.0 mm)的时间,开展后装源驻留时间重复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用MatriXX测量近距离后装源不同驻留间距对应的驻留时间相对于TPS计划系统计算时间的偏差均小于±1%.另外,当驻留点间距为2.5 mm时,其驻留时间偏差最大,为0.9%;驻留点间距为10 mm时,其时间偏差最小为0.3%.结论:在合适的驻留间距范围内用MatriXX验证近距离放疗放射源驻留时间和重复性方法准确可靠,经济适用,同时选择较大的驻留间距可提高测量驻留时间的精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