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五号屠场》

《五号屠场》

《五号屠场》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专利文献68572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世纪桥、学术交流等; 《五号屠场》的相关文献由13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飞鸿、金慧玲、于瑞君等。

《五号屠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68572 占比:99.78%

总计:68723篇

《五号屠场》—发文趋势图

《五号屠场》

-研究学者

  • 王飞鸿
  • 金慧玲
  • 于瑞君
  • 许文茹
  • 陈超霞
  • 任伟
  • 何霞
  • 关泠
  • 刘洋
  • 刘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丁旋
    • 摘要: 库特·冯内古特作为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代表,作品中充满了后现代主义元素。《五号屠场》对时间艺术刻画深刻,用时间倒错产生的第一叙事与第二叙事的循环套用、倒叙、预叙等手法,进行了时间的扭曲、时序的变形,给人以时间错乱、阅读混乱之感。但在这如同战争混乱的时间错乱中,冯内古特无比的清醒而又悲观。看似矛盾体的存在,其实并不冲突。冯内古特清醒地发出反战的呐喊,却又对阻止战争的无能为力、国家政府的所作所为悲观不已。
    • 胡梦宇; 张海燕
    • 摘要: 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五号屠场》被视为后现代文学作品中里程碑式的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比利因患“时间痉挛症”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可以任意穿梭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想象中的各个时空,使小说具有空间审美特质。在运用空间批评的理论对作品中的空间进行分析后发现,特拉玛法多星球这一幻态空间是作家为精神与理想被放逐和流浪的人们所寻找的“异托邦”式的精神庇护所。
    • 洪鑫棋; 蔡殿梅
    • 摘要: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作品《五号屠场》具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其中的主人公比利更是反英雄的代表人物。国内学者大多从创伤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主人公比利在经历德累斯顿大轰炸之后的心理创伤;一部分学者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五号屠场》中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还有一些学者从空间叙事角度出发,分析比利因为精神分裂发生的时空紊乱问题。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五号屠场》中比利如何在本我中找寻自我,最终实现超我的人生故事。
    • 张迎; 李立
    • 摘要: 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是一部经典的后现代主义著作,以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对《五号屠场》进行解读,分析小说呈现的存在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自由意志的选择。《五号屠场》的荒诞性根源于战争世界的荒谬以及死亡事件的无意义,处于荒诞的世界中,所谓的价值标准不复存在,人始终处于焦虑、绝望的境地,由于孤独个体的存在,人们进一步深陷于他人即地狱的边缘处境。主人公比利采用幻想时间旅行的方式消解战争创伤,表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思中自由意志的选择以及砸碎地狱的积极内涵。此作品揭示了整个时代人类群体的生存困境以及打破困境的意义,具有深层的哲学基础,同时,其对荒谬、残酷世界的直面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何晓奕
    • 摘要: 基于亲身经历写成的《五号屠场》,不仅使作者库尔特·冯内古特成为美国后现代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甚至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反战浪潮。新历史主义为打破文学作品与历史的传统关系提供途径,证明文学作品与历史间的影响是相互的。本文在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从"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两个角度对《五号屠场》进行分析,为人们理解历史提供了新的启示,论证了历史与文学的相互关系。
    • 吴肖蒙
    • 摘要: 《五号屠场》是冯内古特的代表作,小说体现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生态的失衡。本文运用精神生态理论分析小说中人物精神的真空化、行为的无能化、存在的疏离化、心灵的拜物化等精神困境的表现以及主人公的救赎方式。《五号屠场》体现了冯内古特对人们精神生态的人文主义关怀。
    • 刘岩; 刘宝
    • 摘要: 《五号屠场》是第一部令冯内古特广受好评的小说.虽然这是一部反战小说,但冯内古特并没有把战争描述成地狱,而是将其描绘成非理性和荒谬的状态.冯内古特创造性地引入科幻小说中的时间旅行因素来为小说提供新的叙事模式.当把时间置于共时的思考空间中,将时间空间化,在迷宫式的时间结构中疏散随意地自由徜徉,雕刻着重大文化历史意义的事件被并置拼接呈现,投射出美国社会在集权思维统摄下表面上物质极大富足,实则混乱、挫败衰退的精神状态,整部小说在行文中也始终渗透出一种末世情怀与伦理关怀.
    • 张以琛
    • 摘要: 在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五号屠场》中,无论是被摧毁的德累斯顿与庇护幸存者的屠宰场,或是放置像主人公比利等行为异常者的精神病院,还是幻象中美好的特拉法玛多星球,都体现了小说对异质空间的构建.借助福柯的异托邦概念,通过研究《五号屠场》中三类异托邦形象,阐述了小说背后作者深刻的反战思想和人文关怀.
    • 王秋生
    • 摘要: 本文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边缘情境”概念为视角来研究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反战小说《五号屠场》.文章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来分析主人公毕利·皮尔格里姆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发现其不仅在残酷的战争中,而且在战后的和平生活中,都遭遇到了一定的边缘情境,具体体现在遭受苦难、面对死亡、忍受愧疚折磨等方面,并因此在士气上、自尊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抑或伤害.但是痛定思痛,他最终找到了走出边缘情境的办法,通过接受现实、借助幻想和遵循欢乐至上原则等一系列途径,最终实现了超越界限,重拾自我,成功消解了战争为其带来的精神创伤.
    • 康镡文
    • 摘要: 冯内古特是上世纪深受欢迎的黑色幽默小说家,他的作品《五号屠场》是代表作,更用独特的表现方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品运用虚构麦多尔星球人观点描述二战中德累斯顿大轰炸,让社会现实在作者笔下铺陈在读者面前。《五号屠场》的结构并未遵照时间顺序,故事情节并不连贯,带有黑色幽默。对这部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对独特的叙事艺术进行研究,通过了解颠覆传统的叙述方式,实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与客观点评。文章将重点从叙事艺术角度出发品析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