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道路材料

道路材料

道路材料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00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工业经济、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685053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材料导报、石油沥青、当代化工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5CCPA预拌混凝土分会年会暨第二届绿色混凝土发展高峰论坛、第七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2012年度全国乳化沥青学术交流会等;道路材料的相关文献由81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朝辉、殷卫永、谈至明等。

道路材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85053 占比:99.96%

总计:685346篇

道路材料—发文趋势图

道路材料

-研究学者

  • 王朝辉
  • 殷卫永
  • 谈至明
  • 陈谦
  • 朱唐亮
  • 赵伟
  • 刘冲
  • 周琰
  • 孔宪明
  • 孙运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喜华; 曾凡波; 殳哲君
    • 摘要: 我国钢渣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于30%。目前钢渣堆存量超10亿t,导致土壤及水体的严重污染,提高钢渣资源化利用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对钢渣在回收含铁料、返回烧结、用于道路和建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基于钢渣产量大、温度高的特点,给出未来钢渣应加强在余热回收方面研究,同时加大钢渣在道路和建材领域的利用,使得钢渣得以大量消纳,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 符永康; 许修亮; 谢文博
    • 摘要: 橡胶沥青作为应用广泛的沥青路面材料,其性能会受到橡胶粉细度和基质沥青标号的影响。选择3种细度的橡胶粉(20、40、60目)和3种标号的基质沥青(70、90、110号)两两掺配,制备出9种橡胶沥青,分别测试其5、15、25°C针入度,软化点,5、15°C延度,针对橡胶粉细度和基质沥青标号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粉的掺入,橡胶沥青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显著提高,尤其是软化点和低温延度,表明橡胶粉掺入后,橡胶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均显著改善,掺入较粗的橡胶粉对改善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效果更显著,掺入较细的橡胶粉对改善橡胶沥青的低温性能更显著;同时橡胶沥青的基本性能与基质沥青标号高度相关,即基质沥青低温性能越好,对应橡胶沥青的低温性能越优。针对橡胶沥青的工程应用,推荐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细度的橡胶粉和合适标号的基质沥青进行掺配,以期达到最佳工程应用效果。
    • 王修山; 周恒宇; 张小元; 凡涛涛
    • 摘要: 陶瓷纤维作为一种新型阻热材料,有提升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潜力。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对陶瓷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估;利用SEM扫描电镜试验从微观角度分析了陶瓷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陶瓷纤维后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明显提升,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有小幅增强。进一步的微观分析表明:分布于沥青混合料中的陶瓷纤维可通过吸附作用使结构沥青含量增多、沥青黏性增强,从而与矿料之间的界面作用力提升;加之纤维在混合料中可形成三维分散网状体系并传递应力,进而起到加筋阻裂的作用,最终对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有重要作用。
    • 殷卫永; 任刚; 王笑风; 韩战涛; 任文博; 李佳佳
    • 摘要: 为缓解石油沥青短缺局势,探索微藻油用于沥青改性可行性及改性沥青长期性能,将微藻液经降解、离心、萃取得到微藻油并制备改性沥青。通过不同微藻油掺量下改性沥青延度、软化点和黏度确定微藻油最佳掺量,通过高低温流变试验、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分析微藻油改性沥青经旋转薄膜烘箱(RTFOT)短期老化、压力老化容器(PAV)长期老化和紫外老化后性能变化并与SBS改性沥青对比,借助红外光谱分析微藻油改性沥青分子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微藻油掺量为30%(外掺质量分数)时,改性沥青延度达到最大值,软化点和黏度满足改性沥青要求;微藻油改性沥青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经RTFOT短期老化后性能差异不显著,微藻油改性沥青耐PAV长期老化和耐紫外老化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尤其是耐紫外老化性能更优。红外分析表明两种改性沥青均含有乙烯基双键、芳香族C—H、甲基和亚甲基等类似成分,但芳香族C—H、伸缩C—C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微藻油改性沥青比SBS改性沥青增加的酰胺不饱和基团和羧基利于改性沥青形成网络分子结构。
    • 蒋汶玉; 董雨明; 刘丽; 朱艳永
    • 摘要: 为实现废旧沥青混合料多元精细化再生利用,通过水洗法筛选出超细废旧沥青颗粒。将筛选出的超细废旧沥青颗粒分别以0%、0.2%、0.4%、0.6%、0.8%、1.0%的掺量直投式加至AC-20沥青混合料,通过残留稳定度试验、冻融劈裂强度比试验、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研究了超细废旧沥青颗粒掺量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并基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及超细废旧沥青颗粒改性沥青蠕变性能等微细观角度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细废旧沥青颗粒可同时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掺加超细废旧沥青颗粒的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与其低温性能呈良好的负相关性,空隙率减小是其低温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掺入超细废旧沥青颗粒,其中存在的老化沥青与新沥青融合导致沥青不可恢复蠕变柔量下降,高温性能提高。该研究成果为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精细化再生利用提供了思路。
    • 董力铭; 乔向军; 赵麟昊; 高世柱; 李秀君
    • 摘要: 在传统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基于摩尔–库伦强度理论,提出考虑抗拉、抗水损和抗剪切性能的泡沫沥青用量综合指标,优化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同时为解决车辙试验试件成型复杂、耗材多、耗时长等缺陷,提出基于标准马歇尔试件的单轴贯入试验对混合料高温抗剪切性能进行评价,为设计和检验高抗剪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以综合指标优化配合比设计,泡沫沥青用量降低,在保证混合料抗水损性能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混合料高温抗剪切性能;基于标准马歇尔试件的单轴贯入试验,可有效评价混合料高温抗剪切性能,贯入速率1 mm/min、试验温度60°C为最佳试验条件;最大贯入荷载与动稳定度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以动稳定度规范限值推算出贯入荷载限值,为该评价方法的应用提供限值参考。
    • 陆由付; 王朝辉; 王学成; 樊振通; 肖绪荡
    • 摘要: 为明确混凝土细微裂缝用环氧灌浆材料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变化情况,采用环氧树脂E-54、聚醚胺D230固化剂与三种活性稀释剂(AD-Ⅰ、AD-Ⅱ和AD-Ⅲ)制备了四种环氧灌浆材料(EP、EP/AD-Ⅰ、EP/AD-Ⅱ和EP/AD-Ⅲ),以冲击强度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四种环氧灌浆材料常温与低温柔韧性,基于环氧灌浆材料拉伸性能与界面粘结强度,探究了EP、EP/AD-Ⅰ、EP/AD-Ⅱ和EP/AD-Ⅲ灌浆材料在高温冲击、温变以及冻融循环工况下的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与EP灌浆材料相比,活性稀释剂弱化了环氧灌浆材料低温柔韧性、耐高温冲击性、耐温变性以及抗冻性。其中AD-Ⅲ活性稀释剂对环氧灌浆材料常温韧性改善效果最佳,但其-10°C冲击韧性比EP灌浆材料低31.4%;经高温冲击、温变处理以及冻融循环后四种环氧灌浆材料的拉伸性能与粘结强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高温冲击下四种环氧灌浆材料粘结强度损失较大,降幅高达14.67%,但粘结强度仍高于2.5 MPa;温变工况下环氧灌浆材料粘结强度降幅均在3.5%以内,环氧灌浆材料拉伸性能受冻融循环工况的影响较为显著,但其拉伸强度仍大于40 MPa,断裂伸长率仍高于4.0%。
    • 庞亚凤
    • 摘要: 裂缝是沥青路面的顽症,以开裂为主的路面损伤具有显著的多因素耦合和多尺度特征。在道路材料类型丰富、路面结构组合多样,以及多变的交通荷载和复杂的环境影响下,沥青路面的开裂损伤机制难以掌握,病因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裂缝处治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裂缝防治成为道路工程界的国际性难题,建立高质量、高效率、强保障的路面开裂病害防治技术体系迫在眉睫。
    • 张永翰; 祁聪
    • 摘要: 硫磺兼具温拌和强度提升的优点,是理想的道路材料,但由于其施工时散发的恶臭,推广受限。文中针对一种聚合态改性硫磺,采用荧光、红外分析手段实证了其与沥青的作用机理,并通过拌和实验,评测“沥青烟”和混合料的性能。结果显示,聚合态改性硫磺具有较好的温拌效果,“沥青烟”中H_(2)S含量只有硫磺的25%左右;与改性沥青相比,其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动稳定度大幅提升;低温和抗水损性能满足现有规范要求,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王磊; 张淑仙
    • 摘要: 沥青老化后会导致低温性能的衰减,为探究其不同老化方式和不同类型再生剂对沥青低温流变性能的影响以及其内部发生机理,首先通过室内短期老化、PAV压力老化、UV紫外老化、紫外喷淋复合老化制备了老化沥青,然后分别利用弯曲梁流变仪(BB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原试样沥青、不同老化方式老化后的沥青、添加不同再生剂的再生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和微观分子量变化进行测试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短期老化、压力老化、复合老化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沥青的低温性能,且在光和水复合老化条件下沥青低温性能衰退最快,紫外老化对沥青的低温性能影响较小;再生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表明,三种再生剂的再生效果顺序为:再生剂Ⅰ>再生剂Ⅲ>再生剂Ⅱ;沥青发生老化的机理是分子量的变化,利用分子量变化规律可以进一步说明不同老化方式对沥青的老化效果;基于再生沥青微观分子量变化说明再生剂的添加只是从物理方面对沥青进行部分溶解软化,再生的过程并不完全是老化过程的一个逆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