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症监护病房(ICU)

重症监护病房(ICU)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专利文献22764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医院管理论坛、中国卫生产业、中国急救医学等;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相关文献由535位作者贡献,包括姚蕾、张力、李景云等。

重症监护病房(ICU)—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7 占比:0.94%

专利文献>

论文:22764 占比:99.06%

总计:22981篇

重症监护病房(ICU)—发文趋势图

重症监护病房(ICU)

-研究学者

  • 姚蕾
  • 张力
  • 李景云
  • 胡昌勤
  • 金少鸿
  • 马越
  • 李淑迦
  • 王欣然
  • 韩斌如
  • 何雪冬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盛松; 高洪阳; 张艳虹; 黄烨; 王幸
    • 摘要: 目的基于交互式网页计算器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CU)28 d内输血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日本千叶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内科ICU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121例。原始研究收集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ICU入院途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脓毒症诊断等资料,以及ICU入院日采集的12项贫血相关生化指标和ICU住院期间输血前累积采血量。数据按4∶1比例随机拆分成建模组和验证组,使用Lasso回归和共线性筛查筛选建模变量,应用Logistic回归和R shiny构建28 d输血预测模型和交互式网页计算器,然后从模型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区分度(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和有效性(决策曲线分析)三方面评价建模组和验证组模型性能。结果建模变量为SOFA评分、转铁蛋白(TRF)和累积采血量,模型Logit(Y)=-1.54480+0.21694×SOFA评分-0.02274×TRF(mg/dL)+0.00707×累积采血量(mL),基于R shiny建立的交互式网页计算器访问网址为https://shengsong.shinyapps.io/BLOOD_TRANSFUSION。建模组和验证组模型经校准度、区分度和有效性评价性能较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优化ICU危重症患者输血策略,并且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 倪骏
    • 摘要: 为研究影响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细菌气溶胶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对若干医院ICU内的细菌气溶胶浓度和粒子数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设置净化器的万级净化室内环境中细菌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万级和十万级净化要求之间;无论是否设置净化器,有人员活动组的细菌气溶胶浓度均高于无人员活动组,在有人员活动情况下,净化器可快速有效降低细菌气溶胶浓度水平;有人员活动组的细菌中值直径大于无人员活动组,有人员活动会增加大颗粒物数量;ICU环境中细菌气溶胶浓度与粒径≥0.5μm粒子数、粒径≥5μm粒子数之间均有显著关联性。
    • 张仁川; 曹雪丹; 仇颖
    • 摘要: 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患者在住院期间常经历中至重度疼痛,严重的疼痛可诱发一系列生理反应,不利于患者预后。随着ICU患者的疼痛评估与治疗不断更新,疼痛管理也成为ICU成人患者个体化诊疗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目前关于疼痛管理仍存在诸多不足及分歧,相关的疼痛评估及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展开总结和探讨,故本文就ICU成人患者疼痛管理展开综述。
    • 成亚鑫; 李润知; 赵红领
    • 摘要: 死亡风险预测指根据病人临床体征监测数据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死亡风险。对于ICU病患,通过死亡风险预测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做出临床诊断,以及合理安排有限的医疗资源。基于临床使用的MEWS和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针对ICU病人临床监测的17项生理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的ICU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引入多通道概念应用于BiLSTM模型,用于突出每个生理参数对死亡风险预测的作用。采用Attention机制用于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实验数据来自MIMICⅢ数据库,从中提取3 080位脑血管疾病患者的16 260条记录用于此次研究,除了六组超参数实验之外,将所提模型与LSTM、Multichannel-BiLSTM、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四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准确率Accuracy、灵敏度Sensitive、特异性Specificity、AUC-ROC和AUC-PRC作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AUC值达到94.3%。
    • 王黎平; 吕显贵; 何雪冬; 王芳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MedLine、EMbas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VAP危险因素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使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得文献18篇,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为5~7分.不同因素对VAP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VAP组在年龄[OR=1.89,95%CI(1.60,2.22)]、APACHEⅡ 评分[OR=5.29,95%CI(4.36,6.43)]、低蛋白血症[OR=1.40,95%CI(1.20,1.6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OR=8.83,95%CI(7.46,10.45)]、机械通气时间[OR=3.34,95%CI(1.93,5.77)]、激素治疗[OR=1.56,95%CI(1.14,2.14)]、使用制酸剂[OR=3.18,95%CI(2.12,4.77)]、留置胃管[OR=7.90,95%CI(4.09,15.26)]、再次插管[OR=3.09,95%CI(1.97,4.83)]、联合使用抗生素[OR=3.76,95%CI(3.24,4.37)]、气管切开[OR=1.73,95%CI(1.29,2.31)]、意识障碍[OR=1.27,95%CI(1.10,1.47)]方面与非V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分)、低蛋白血症、COPD、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间(≥7 d)、激素治疗、使用制酸剂、留置胃管、再次插管、联合使用抗生素、气管切开是ICU机械通气病人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是否为VAP的危险因素,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探讨.
    • 王黎平; 吕显贵; 何雪冬; 王芳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MedLine、EMbas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VAP危险因素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使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得文献18篇,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为5~7分。不同因素对VAP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VAP组在年龄[OR=1.89,95%CI(1.60,2.22)]、APACHEⅡ评分[OR=5.29,95%CI(4.36,6.43)]、低蛋白血症[OR=1.40,95%CI(1.20,1.6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OR=8.83,95%CI(7.46,10.45)]、机械通气时间[OR=3.34,95%CI(1.93,5.77)]、激素治疗[OR=1.56,95%CI(1.14,2.14)]、使用制酸剂[OR=3.18,95%CI(2.12,4.77)]、留置胃管[OR=7.90,95%CI(4.09,15.26)]、再次插管[OR=3.09,95%CI(1.97,4.83)]、联合使用抗生素[OR=3.76,95%CI(3.24,4.37)]、气管切开[OR=1.73,95%CI(1.29,2.31)]、意识障碍[OR=1.27,95%CI(1.10,1.47)]方面与非V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分)、低蛋白血症、COPD、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间(≥7 d)、激素治疗、使用制酸剂、留置胃管、再次插管、联合使用抗生素、气管切开是ICU机械通气病人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是否为VAP的危险因素,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探讨。
    • 陆芸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 C U)长期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纳入62例ICU长期卧床患者,选取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组,其中31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1例实施预见性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3%、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3.55%,对照组为19.35%、74.19%,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ICU长期卧床病人中实施预防护理方法,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患者家属满意度高.
    • 邓鸿胜; 怀佳萍; 陈科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2例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8 d存活组(n=72)和死亡组(n=90).详细记录其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患者类别、转入地、血管活性药物、年龄、入ICU时的病程、氧合指数(PaO2/FiO2)、格拉斯哥评分、ICU住院时间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Creatinine,Cr)、血小板(Platelet,Plt)].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GCS评分1,P<0.05),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ICU住院时间≥8 d则是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高龄、昏迷和肾功能损害是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早期识别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