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亚硫酸盐

亚硫酸盐

亚硫酸盐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90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8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65141篇;相关期刊340种,包括检验检疫学刊、食品安全导刊、理化检验-化学分册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烟气脱硫脱硝及污酸污水技术年会(2017)、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6年年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光谱仪器与分析监测学术研讨会等;亚硫酸盐的相关文献由2167位作者贡献,包括熊蓉春、魏刚、吴振山等。

亚硫酸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8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5141 占比:99.10%

总计:65731篇

亚硫酸盐—发文趋势图

亚硫酸盐

-研究学者

  • 熊蓉春
  • 魏刚
  • 吴振山
  • 刘大华
  • 徐延忠
  • 陈任远
  • 庞素艳
  • 张小冬
  • 王志宏
  • 罗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2022年1月14日,美国联邦公报消息,美国食药局(FDA)发布2022—00816号公告,制订用于确定食品中亚硫酸盐浓度的分析方法,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亚硫酸盐。主要内容包括:(1)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方法替代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官方检测方法测定食品中的亚硫酸盐质量浓度,检测限为10 mg/kg。
    • 唐欢; 陈希汝; 方国东; 王玉军; 高娟
    • 摘要: 土壤中硫的氧化还原过程对砷的释放与固定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有关硫形态对三价砷(As(III))的氧化过程的机制与贡献并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以土壤中普遍存在的硫转化中间产物亚硫酸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土壤中As(III)的氧化固定机制。结果表明,亚硫酸盐显著促进了土壤中As(III)的氧化,与对照组相比,10 h内土壤悬液中As(III)的氧化效率提高了近30%,而土壤固相提取态As(III)氧化更加明显,吸附态As(III)浓度从73.53μg/L降低至35.27μg/L;与此同时亚硫酸盐的加入显著降低了溶液中总砷含量,促进了砷在土壤中的固定。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分析发现亚硫酸根自由基(SO_(3)·^(–))是As(III)氧化的主要动力,而铁离子与亚硫酸根耦合是形成自由基的主要机制。综上,亚硫酸盐显著促进土壤中As(III)的氧化及固定。
    • 陈佳楠; 李志鹏; 蒋延荣; 胡竹斌; 孙海涛; 孙真荣
    • 摘要: 结合阴离子光电子能谱(Negative Ion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NIPES)实验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广泛存在于大气气溶胶中的SO_(3)^(–)和HSO_(3)^(–)的电子结构、微溶剂化作用及其稳定化机制.首先,基于高分辨NIPES测得了上述两种阴离子SO_(3)^(–)和HSO_(3)^(–)的垂直电离能((3.31±0.02)和(3.91±0.02)eV)和绝热电离能((3.02±0.05)和(3.56±0.05)eV).进一步发现,结合核系综方法和Dyson轨道计算可以很好地模拟实验测得NIPES,而传统基于态密度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核振动效应、电离概率和电离过程中的轨道弛豫效应.此外,系统研究了HSO_(3)^(–)·(H_(2)O)_(n)(n=0~5)体系的微溶剂化效应,结果发现,随着水分子数目的增加,络合体系的稳定性增强,其中静电作用占主导,诱导作用也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相信本研究将有利于推动基于硫酸盐的大气气溶胶模型的完善,为有效控制我国雾霾形成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 贾艳萍; 薛东奇; 刘启帆; 张海丰; 李正; 张兰河
    • 摘要: 亚硫酸盐作为一种脱硫副产物,具有价格低廉、毒性低、制备简便等优点,可被活化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_(4)^(·-))、亚硫酸根自由基(SO_(3)^(·-))、过氧硫酸根自由基(SO_(5)^(·-))和羟基自由基(OH^(·))等多种氧化电位高的活性物质,能够快速高效地氧化降解各种有机污染物。因此,亚硫酸盐被视为更经济环保的过硫酸盐替代品。本文综述了亚硫酸盐活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过渡金属离子活化、紫外光辐射活化和含氧金属酸盐活化等;详细介绍了过渡金属活化亚硫酸盐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和紫外辐射亚硫酸盐光解生成自由基等亚硫酸盐活化机理;并归纳总结了亚硫酸盐高级氧化法处理各类有机废水的研究现状。目前,该技术在处理多种难降解废水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但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实验阶段,且处理对象单一,在实际废水处理方面研究尚少。
    • 陈媛媛; 张晗; 郝素华
    • 摘要: 针对采用GB/T 21508—2008《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和GB/T 5484—2012《石膏化学分析方法》规定的两种国标碘量法对燃煤电厂脱硫浆液进行亚硫酸盐含量测定时结果差异显著的问题,对两种不同的碘量法进行方法分析及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将新法(GB/T 5484—2012中脱硫石膏中亚硫酸盐的检测方法)延用旧法(GB/T 21508—2008中脱硫浆液中亚硫酸盐的检测方法)中试剂浓度检测脱硫浆液及脱硫石膏中亚硫酸盐含量,结果准确度高,再现性好,可以替代旧法并推广使用。此外,改良后的方法解决了新法中消耗药品量大的问题,同时适用于燃煤电厂脱硫浆液及脱硫石膏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 徐红霞
    • 摘要: 申请公布号:CN 114351493 A发明人:武书彬周士乐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木质素是一类复杂的有机聚合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可以被用来代替石油生产生物质化学品、生物染料、生物基材料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分离植物胞间层木质素有利于单纤维的制备以及区域均质木质素的精炼。传统的单纤维和木质素分离方法主要是硫酸盐或亚硫酸盐蒸煮法,是采用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化钠或亚硫酸钠在140°C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反应。
    • 刘标; 陈薇; 吴迎奔; 喻孟元; 郭照辉; 刘惠知; 尹红梅
    • 摘要: 为获得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嗜热微生物,提高微生物降解角蛋白的效率,利用以羽毛角蛋白为唯一碳氮源的培养基从堆肥样品中分离降解菌,并对其菌种分类、粗酶液的酶学性质及降解角蛋白机理进行研究。通过选择培养基共筛选到5株高温降解菌,其中,菌株K-7降解性能和生物安全性能最佳。结合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在含角蛋白底物培养基中,K-7的发酵上清液可检测到较强的角蛋白酶活,但未检测到明显的二硫键还原酶活;同时,在降解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亚硫酸盐和巯基化合物,表明亚硫酸盐裂解是角蛋白二硫键断裂的主要方式。酶学特性结果显示,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70°C,最适反应pH值为7.0~8.0,粗酶液在80°C以下时热稳定较好,SDS、PMSF和EDTA等化学试剂对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DTT、β-巯基乙醇对酶活性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研究结果扩展了副地衣芽孢杆菌的应用领域,丰富了嗜热角蛋白降解菌的菌种资源库。
    • 宋玉哲; 左显维; 何永成; 刘一丹; 王焱; 何欣; 韩根亮
    • 摘要: 利用微波多元醇法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的铁酸钴纳米团簇,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表征手段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深入研究了其模拟氧化物酶的催化性能,并利用该性能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且能可视化检测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的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该方法对亚硫酸根离子(SO^(2-)_(3))的检测线性范围在10.0~500.0μmol/L之间,检测限为0.8μmol/L,实际食品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9%~104.7%,能够满足快速简便和可视化检测食品添加剂的实际要求,其有望在食品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梁政伟; 汪黎东; 齐铁月
    • 摘要: 目前催化氧化法制硫酸镁晶体是最为可行的技术,但该法催化剂易受脱硫浆液中多种有毒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缩短使用寿命,所以催化氧化法需排除有毒重金属干扰。从经济运行角度,提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即在催化氧化阶段减少重金属的干扰。总结了处置脱硫副产物亚硫酸镁现有的技术和脱除重金属离子的新型技术,以及协同控制亚硫酸镁和重金属离子的研究,并对协同控制技术的不足提出几点建议。
    • 庞菲; 郝瑞瑞; 胡宇驰; 靳洪涛
    • 摘要: 因亚硫酸盐具有抗菌抗氧化的特性,我国允许在规定剂量范围内,在食品和药品中使用添加剂亚硫酸盐。注射液常添加亚硫酸氢钠作为抗氧化剂,来维持药物的稳定性和颜色。亚硫酸盐可以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亚硫酸盐过量积累,会产生多种毒性作用,所以控制和减少亚硫酸盐的摄入量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添加剂亚硫酸盐引发的不良反应和毒性机制进行汇总和讨论,旨在提高各方科学规范使用亚硫酸盐的意识,保证药品质量,为后续研究亚硫酸盐毒性机制和改进相关药品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