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钢轨磨耗

钢轨磨耗

钢轨磨耗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2562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山西建筑、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哈尔滨铁道科技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年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学术会议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学组年会、2013年铁道工务探伤技术研讨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运输分会2011年年会等;钢轨磨耗的相关文献由49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秀峰、张广军、孙军华等。

钢轨磨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1.2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2562 占比:98.70%

总计:12727篇

钢轨磨耗—发文趋势图

钢轨磨耗

-研究学者

  • 张秀峰
  • 张广军
  • 孙军华
  • 郑树彬
  • 魏振忠
  • 刘震
  • 李立明
  • 王娟
  • 孙进生
  • 柴晓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洪强; 刘乃夫; 王建平; 胡长江; 王平
    • 摘要: 本文对典型小半径曲线进行了长期观测,分析外股钢轨侧面磨耗的发展规律。通过对实际超高值调整进行超高改造,分析改造后的磨耗发展规律,得出合理调整后的超高。设置一定的欠超高,有利于减缓外股钢轨侧磨,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及换轨周期,对后续小半径曲线磨耗整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思远
    • 摘要: 地铁运行路线小半径曲线较多,导致钢轨磨耗严重,不仅影响机车运行的稳定性和舒适性,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会造成机车脱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以北京地铁房山线良乡大学城小半径曲线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钢轨磨耗形成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和整治措施,以提高钢轨使用寿命,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 陈茁; 刘秀波; 刘勇; 张彦博; 魏剑梅
    • 摘要: 基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川黔(重庆—贵阳)铁路K022—K416区段4次钢轨磨耗测量数据,统计分析了钢轨垂直磨耗和侧面磨耗演变规律,研究了曲线半径和未平衡超高对外轨侧磨的影响。结果表明:测量周期内,直线段钢轨垂直磨耗增长缓慢,侧面磨耗基本不发展或增长缓慢;部分曲线区段侧面磨耗呈现初期基本不变、后期快速增长的趋势;对于曲线区段,外轨侧面磨耗随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曲线半径超过600 m后侧面磨耗较小,几乎不超过3 mm;曲线半径不大于600 m时,0~20 mm欠超高曲线外轨侧面磨耗较小,而过超高和较大欠超高的曲线外轨侧面磨耗较大。
    • 梁晨
    • 摘要: 研究目的:时速400 km高速铁路是多个国家的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目前,时速400 km高速铁路在国内外均处于前期论证阶段,相关设计标准也尚未系统建立。最小平面曲线半径是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对列车速度和建设成本具有很大影响。目前,国内外相关设计标准尚未对时速400 km条件下高速铁路曲线半径取值进行规定,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参数先期研究,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支撑。研究结论:(1)本文基于400 km/h高速铁路最小曲线半径理论计算值,开展了R=7 000 m曲线不同欠过超高条件下的行车性能现场试验,明确了欠过超高与列车动力响应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2)运用车轨耦合动力学方法,获取了400 km/h速度条件下R=7 000 m和R=7 500 m曲线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钢轨磨耗的差异;(3)基于试验和仿真结果,建议400 km/h新建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7 500 m(欠超高限值90 mm),为后续线路性能提升留有余量;既有350 km/h高铁提速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为7 000 m(欠超高限值100 mm);(4)本研究成果可为时速400 km高速铁路相关设计标准制定与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苏宝贵
    • 摘要: 福州地铁一号线由于运营强度不断增加,钢轨病害持续发展且问题日益突出。钢轨维修作业是一项周期性、长期性的工作,传统钢轨打磨车已经无法彻底解决钢轨伤损问题,只能通过引入大型钢轨铣磨车对钢轨廓形进行一次成型的修复。本文从钢轨病害现状、钢轨打磨原理和钢轨铣磨原理多角度分析,列举铣磨相较于打磨的优势,为钢轨病害问题处理提供指导。
    • 向世雄; 梁进学; 薛晨红; 周剑华; 郑建国
    • 摘要: 针对武汉地铁钢轨伤损现状,开展了在地铁运行环境下P60N型钢轨对轮轨接触关系及轨面状态改善的实践研究。跟踪观测了武汉地铁2号线小半径曲线P60N型钢轨和3号线仿形打磨成的P60N型钢轨服役周期内的状态。数据表明:相较于P60型钢轨,P60N型钢轨的轮轨接触面光洁、无剥离掉块伤损、光带分布合理、磨耗速率较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建议新建地铁线路或大修换轨施工中推广采用P60N型钢轨,以延长钢轨的服役年限、降低维护成本。
    • 孙小军
    • 摘要: 为预防和治理高速铁路钢轨出现的波磨现象,以某高铁钢轨为对象,跟踪检测和分析轨面波磨发展规律和不同打磨方式对波磨的治理效果.结果 表明,高铁钢轨波磨典型波长为120 mm~170 mm,初始发展速率为0.03 mm/年~0.09 mm/年.与快速打磨相比,传统打磨和小机打磨容易造成轨面100 mm~300 mm的初始不平顺,进而发展成为波磨.建议高速铁路以传统打磨和快速打磨相结合的方式打磨钢轨,在打磨时,打磨深度以不小于移动波深幅值峰峰平均值+0.02 mm为宜.
    • 王军平; 沈钢; 毛鑫; 蒋俊
    • 摘要: 对钢轨廓形打磨的实施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对目标廓形设计、打磨模式设计和结果验收评价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环节设计方法,开发了相关计算机智能设计程序,基于实际案例,对现场实施效果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对钢轨打磨各关键环节设计方法的优化可大幅提升钢轨打磨作业的针对性;计算机智能化设计程序的开发可大幅提升钢轨打磨方案的设计效率和实施精度;昆明铁路局广通至大理铁路线采用智能化设计方法打磨后,小半径曲线钢轨和机车轮缘严重磨耗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场试验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 王璞
    • 摘要: 为了弥补42号高速道岔钢轨磨耗规律理论研究的不足,建立了高速道岔钢轨磨耗发展的理论预测模型.基于Archard材料磨损理论和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进行钢轨磨耗深度分布计算;采用了一种自适应步长算法对岔区各特征位置钢轨型面进行更新,可有效减少误差累积、改善数值模型稳定性;基于理论预测模型研究了42号高速道岔尖轨和基本轨的磨耗分布和发展规律.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直向过岔时,轮载过渡发生于35.0~50.0 mm断面之间;在轮载过渡前磨耗发展缓慢加快,轮载过渡区段磨耗发展迅速加剧,轮载过渡完成后磨耗发展有所减缓.2)侧向过岔时,列车进岔后很快就开始贴靠曲尖轨运行,9.1 mm断面即出现侧磨;随着曲尖轨逐渐加宽,尖轨轨肩始终存在较严重磨耗,直基本轨虽主要承担轮载,但磨耗相对曲尖轨要小得多;轮载过渡开始后曲尖轨磨耗分布变宽,轨肩磨耗显著减小,至全断面后曲尖轨磨耗再次显著减小;曲基本轨磨耗均主要分布于轨头中部,轮载过渡前磨耗发展逐渐加快,过渡开始后磨耗发展减缓.
    • 张斌; 王超
    • 摘要: 为研究重载列车在曲线上由纵向冲动产生的压钩力对曲线钢轨磨耗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轮轨磨耗理论,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轮轨磨耗模型,分析了不同压钩力作用下重载列车运行安全性及小半径曲线钢轨的磨耗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小于400 kN的压钩力对钢轨磨耗和车辆运行安全影响不大,当压钩力大于800 kN后会导致车钩发生偏转,使轮轨横向力和轮轨垂向力增大,极大程度地影响轮轨磨耗及车辆运行安全性.在400 kN压钩力作用下钢轨工作边处累计磨耗量增大了32.6%,钢轨磨耗功增大6.3%;在800 kN压钩力作用下钢轨工作边处累计磨耗量增大了104.3%,钢轨磨耗功增大50.9%;在1200 kN压钩力作用下钢轨磨耗功增大144.7%.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