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飞灰含碳量

飞灰含碳量

飞灰含碳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50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2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342350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东北电力大学学报、锅炉技术、锅炉制造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第四届热电联产节能降耗新技术研讨会、2014年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锅炉专委会学术年会等;飞灰含碳量的相关文献由1326位作者贡献,包括梅义忠、岑可法、宁新宇等。

飞灰含碳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2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5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2350 占比:99.86%

总计:342820篇

飞灰含碳量—发文趋势图

飞灰含碳量

-研究学者

  • 梅义忠
  • 岑可法
  • 宁新宇
  • 冯旭刚
  • 姚顺春
  • 李亚军
  • 杨瑾
  • 牛玉广
  • 王恒山
  • 解海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英伦
    • 摘要: 飞灰含碳量是衡量锅炉燃烧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若能在正常运行中降低飞灰含碳量,则能大大提升锅炉效率并降低发电成本。本文主要介绍了对一台1000MW机组进行配煤掺烧、配风方式的改变调整实验,来验证不同配煤、配风方式组合和确定的煤粉细度下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从实验结果中得出一种较好的配煤掺烧、配风方式、煤粉细度的搭配,可将飞灰含碳量降低到4%以下,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 袁尧
    • 摘要: 随着水电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新能源兴起,火电企业生存压力日益剧增,降本增效成为火电企业的必然趋势。低挥发分、高硫分的无烟煤因标煤单价低,成为降本的首选路线。该文分析了在燃用低挥发分、高灰分、高硫分的无烟煤后NOx及飞灰含碳量升高的原因,并通过优化燃烧组织方式、改善煤粉细度的方法来达到降低NOx生成量及降低飞灰含碳量的目的。
    • 冯旭刚; 魏舜昊; 魏新园; 徐帅; 樊嵘
    • 摘要: 针对火力发电机组因结构复杂、指标众多且难以量化导致的燃烧检测仪器综合性能评价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灰色模糊融合模型的火电机组燃烧检测仪器综合性能评价方法,建立了信息熵-灰色模糊评价模型。以发电机组飞灰含碳量工程范例的3种检测方式对比验证所提方法,采用模糊数学量化仪器性能、适用性能、风险性能3类语言标度,以从优隶属度规范化11项指标建立模型输入,用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综合考量输入量之间的耦合关联度,以熵权法替代传统专家法,剔除赋权过程的主观影响。对比结果表明,3种方案的二级指标权重在去人为干扰环境下,分别占总体的14.63%、58.51%、26.86%,对最优结果1的隶属度分别达到0.4265、0.6642和0.9673。与单因素分析方法相比,该模型在评价结果上具有一致性,而在多数据分析和去人为干扰中表现出更好的综合评价效能。
    • 方建; 钱芳树; 吴伟; 陈晓玮; 刘良喜; 楼勇; 施子福; 黄群星
    • 摘要: 针对某热电厂7号锅炉飞灰含碳量偏高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原因是入炉煤粉细度较粗、一次风喷口风速偏高、二次风喷口风速偏低以及周界风喷口风速不均且偏高所致。对此进行锅炉燃烧优化调整,通过减小粗粉分离器上层挡板角度、降低一次风喷口风速、增大二次风小风门开度以及减小周界风小风门开度实现降低飞灰含碳量的目的。燃烧优化调整后平均飞灰含碳量降低约3.2%,全年可节省标煤耗约1954 t,在显著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的同时全年可降低CO_(2)排放量约5419 t。
    • 葛强强
    • 摘要: 针对如何合理掺烧低挥发分煤种,保证锅炉燃烧安全和经济性开展了大量研究试验。研究低挥发煤特性,并针对其特性制定对应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
    • 刘衍卉; 王勇; 宋修奇; 王存洋; 吴英伟; 陈辉
    • 摘要: 以某电厂3号超超临界百万二次再热机组锅炉为研究对象,针对锅炉高负荷下省煤器出口烟气中CO浓度和飞灰含碳量高的问题开展制粉系统和燃烧系统优化调整。根据摸底试验结果发现,煤粉细度和燃烧器配风方式不合适是造成烟气中CO浓度和飞灰含碳量偏高的主要原因,通过煤粉细度深度优化,油层辅助风开度、偏置风开度、运行氧量等调整,省煤器出口烟气中CO浓度降低约580×10^(-6),飞灰含碳量降低约2.46%,影响煤耗降低约2.2 g/(kW·h),省煤器出口氮氧化物质量浓度降低19 mg/m^(3),喷氨量降低19 kg/h左右,风机耗电量降低约1167 kW·h。机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得到明显提高,为同类型机组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 张培杰; 何青尔; 李小东; 刘亚轩; 李正宽
    • 摘要: 对某锅炉开展运行调整试验以降低飞灰含碳量,实验内容及结果对存在类似问题的机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当分离器转速达到95r/min时煤粉细度更接近最佳煤粉细度;最佳运行氧量范围则与锅炉负荷有关,当机组处于350MW负荷时,最佳运行氧量为4.42%,而180MW负荷下最佳运行氧量则为6.87%;试验得出一次风速为基准值时是最佳风速,过高会导致飞灰含碳量增高;降低主燃烧器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增强主燃烧器外二次风旋流强度皆可降低飞灰含碳量,但若一味降低与增强二次风旋流强度则会起到消极作用,于是将主燃烧器内二次风旋流强度拉杆定位至200mm,主燃烧器外二次风旋流强度切向叶片定位到10°。
    • 蔡宏; 马仑; 谭鹏
    • 摘要: 对深度空气分级改造后的某600 MW四角切圆锅炉运行氧量对出口烟气组分浓度和飞灰含碳量影响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深度空气分级下NO_(x)浓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运行氧量从1.5%增加到4.5%,SCR入口NO_(x)浓度基本呈现线性增加。(2)运行氧量从1.5%增加到2.5%,SCR入口CO浓度逐渐降低,但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值在3 000 ppm以上);当运行氧量增加到3.0%时,SCR入口CO浓度显著降低到1 000 ppm以下,进一步提高运行到4.5%,CO浓度轻微有所降低。(3)运行氧量从1.5%增加到4.5%,飞灰含碳量也基本呈现线性降低规律。为兼顾燃尽特性、CO排放浓度及燃烧经济性,建议实际运行过程中运行氧量设置在3.0%左右,既可保证燃烧效率又可控制NO_(x)生成。
    • 章家岩; 陈雨薇; 宋澜波; 冯旭刚
    • 摘要: 针对锅炉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参数多变、惯性大等问题,设计一种改进型BP神经网络飞灰含碳量预测模型.通过主元分析法分析各燃烧工况与飞灰含碳量的关系,利用信息熵将标准BP神经网络中的误差函数进行改进,以抑制输入样本中的干扰噪声,并采用主元分析法筛选模型中输入参数,精简网络模型.结合所提出的改进型BP-WA(BP神经网络-狼群算法)优化控制策略对锅炉燃烧运行工况进行优化控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型BP-WA优化控制策略优化飞灰含碳量前后,锅炉飞灰含碳量预测与标准BP网络模型方法相比,均方误差降低0.012 1;飞灰含碳量降低3.50%,提升了锅炉运行的稳定性.
    • 王明昊; 翟胜兵; 李伟
    • 摘要: 为了验证烟煤型旋流燃烧器的燃烧特性,在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全尺寸旋流燃烧器开发平台进行热态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四次风旋流角度,三次风旋流角度对NOx排放影响更大,NOx排放随三次风旋流角度减小而增大.三次风旋流角度不变时,四次旋流角度减小,飞灰含碳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四次风旋流角度不变时,飞灰含碳量随三次旋流角度减小而增加.工程上应避免三、四次风旋流角度同时过低燃烧恶化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