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损伤

骨损伤

骨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46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2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50985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中国法医学杂志、中国骨伤、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武警部队放射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放射学术会议 、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等;骨损伤的相关文献由97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顺清、景达、罗二平等。

骨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2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0985 占比:99.26%

总计:51364篇

骨损伤—发文趋势图

骨损伤

-研究学者

  • 徐顺清
  • 景达
  • 罗二平
  • 刘娟
  • 刘敏
  • 刘灿
  • 吴小明
  • 李晓峰
  • 李根
  • 汤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晶晶; 林海雄; 孙伟鹏; 李紫阁; 姜自伟
    • 摘要: 背景:研究发现,柚皮苷主要通过Wnt、转化生长因子β、MAPK信号通路、破骨细胞信号通路等直接影响骨代谢,通过P13K-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间接调节骨代谢,具有促进骨损伤修复、减缓骨质疏松的作用。目的:探讨柚皮苷通过下调miR-206表达靶向激活缝隙连接蛋白43/ERK1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成骨细胞(ROB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柚皮苷(1,10,100 mg/L及1,10 g/L)处理培养,并进行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筛选出柚皮苷质量浓度100 mg/L及1,10 g/L用于后续实验,并以未给药培养做对照组。RT-qPCR检测ROB细胞中miR-206、缝隙连接蛋白43及ER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验证其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ROB细胞中ERK1/2、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观察ROB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钙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柚皮苷能显著促进ROB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柚皮苷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给药浓度升高,ROB细胞吸光度值和相对增殖率均相应升高,在质量浓度为1 g/L时细胞增殖活性最强;②柚皮苷能显著抑制ROB细胞内miR-206 mRNA的表达并靶向促进成骨分化指标缝隙连接蛋白43 mRNA及ERK1/2、P-ERK蛋白的表达(P<0.05);③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结果提示柚皮苷能显著促进ROB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表达以及细胞钙化能力水平(P<0.05),其中1 g/L质量浓度处理的效果最佳;④柚皮苷通过下调miR-206表达,靶向激活缝隙连接蛋白43/ERK1信号通路,进而促进ROB细胞增殖活性及成骨分化能力。
    • 张宾良; 王文波; 赵哲
    • 摘要: 正常生物组织具备自我修复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主要通过生长因子实现。血小板裂解液(PL)中存在丰富的生长因子,其能促进骨及软组织修复,且具有安全性高、免疫原性低等特点。PL在骨科领域主要应用于骨损伤(如骨关节炎早期、骨折、骨不连、骨缺损)、运动损伤疾病(如肱骨外上髁炎、跟腱炎、肩袖损伤),不愈合创面、溃疡及糖尿病足等的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关于PL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内以及体外实验的动物模型,仍缺乏大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PL的远期安全性,且PL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尚无公认的使用标准和治疗指南。
    • 杨馥妃; 李皇锦; 程子轩; 吴婧瑶; 高金爽; 牟立婷
    • 摘要: 目的:制备柚皮苷-PLGA缓释微球,并对其性能进行体外评价。为促骨生长类药物的长效制剂的设计与研发奠定基础。方法:以聚乙烯醇(PV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复合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柚皮苷-PLGA微球,以微球外观形态、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单因素投料比(1︰5、1︰10、1︰15)、转速(1500 r/min、2000 r/min、3000 r/min)以及PVA(1%、2%、3%)考察法筛选处方。扫描电镜(SEM)观察外观形态,对最佳处方制备所得微球进行物相表征。结果:投药比为1︰10、转速为1500 r/min、1%PVA浓度制备的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较好,载药量为4.56%~12.54%,包封率为34.66%~95.30%。结论:该制备方法获得柚皮苷-PLGA微球,制备方法准确可靠。
    • 王丽杰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骨骼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8例,全部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对照组初始剂量为40 mg/d,试验组初始剂量为80 mg/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清甲状旁腺素(PTH)、三角区骨密度、血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钙和骨损伤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8.9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H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三角区骨密度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磷、B-ALP、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较优,且血磷、B-ALP、血钙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的CD_(3)^(+)、CD_(4)^(+)、CD_(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CD_(3)^(+)、CD_(4)^(+)均上升,CD_(8)^(+)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均下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初始剂量为80 mg/d较40 mg/d效果更突出,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且不会加重骨损伤情况,安全性可控。
    • 郝晓霞; 王丹; 丁元钧; 罗二平; 景达
    • 摘要: 目的:研究长期暴露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骨形态和微结构的变化,探讨低压低氧环境对大鼠骨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6只10周龄的SD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压低氧组,每组8只。低压低氧组大鼠每天在低压低氧模拟氧舱中处理22 h,连续处理6周;对照组放置在正常大气压下,不作其他处理。实验过程中实时监测并记录大鼠的进食、体质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右侧股骨长度;采用Micro-CT扫描测定大鼠右侧股骨远端干骺端皮质骨和骨小梁的微结构;计算骨组织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的分离度(Tb.Sp)。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压低氧处理2周到实验结束,低压低氧组大鼠的体质量始终小于对照组(P<0.05);低压低氧处理1周到实验结束,低压低氧组大鼠的进食量始终少于对照组(P<0.05);低压低氧组大鼠股骨长度及BV/TV、Tb.N、Tb.Th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1),Tb.Sp大于对照组(P<0.01)。Micro-CT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低压低氧组骨小梁的微结构受损,骨量明显降低,空间排列疏松、空隙较大,而对照组骨小梁骨量正常,空隙较小且均匀。结论:长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下会损害机体的健康,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造成骨骼功能障碍。
    • 张晓毅; 张旗
    • 摘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功能是骨损伤修复的生物学基础。线粒体作为BMMSC能量工厂和信号传递中心,通过调控BMMSC功能在骨损伤修复中发挥作用。线粒体结构功能损伤不仅导致BMMSC能量代谢异常,并且能够释放促损伤信号分子导致其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异常,从而影响骨修复。本文就近年来BMMSC线粒体结构功能在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骨损伤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 吴海燕; 茉莉人(图)
    • 摘要: 积极从事体育运动是治疗骨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体育运动能帮助骨关节炎患者保持关节的润滑和功能良好。关节炎患者适合从事以下七种运动。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炎类型。这种退行性关节疾病通常影响手、髋部和膝盖等部位,常常是因为一个或多个关节内的软骨变薄了。当出现这种恶化时,骨骼就会发生改变。患有骨关节炎的人可能会经历骨损伤或过度生长(也称为骨刺)。
    • 吴生平
    • 摘要: 半月板指的是组成人体膝关节的两块骨骼之间的弹性缓冲结构,它的 主要作用是对关节面软骨的保护作用。半月板损伤的原因即是半月板的完 整性或者连续性遭到了破坏,使其不能发挥功能。 半月板损伤具体病因是什么? 半月板损伤的具体病因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退变性损伤,由于年 龄问题或者超出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量,对半月板部位进行超出其负荷的 刺激与摩擦,致使半月板从微小的破损转变为严重的撕裂损伤;其二是膝 关节屈曲时因过渡旋转造成的半月板随股骨而进行矛盾运动,当这种运动 超过膝关节承受范围时,就会造成半月板损伤。其中由剧烈运动造成的半 月板损伤还会引发软绵骨损伤、交叉韧带损伤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膝部肿 胀,让人疼痛难忍,因此我们在剧烈运动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 左远胜; 何智圣; 付中明; 李名武; 孙法瑞; 周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防己诺林碱通过Nrf2/NLRP3途径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结构和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骨质疏松症组(OP组)、防己诺林碱低剂量组(OP+FAN-L组)和防己诺林碱高剂量组(OP+FAN-H组).μCT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分离距离(Tb.Sp);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病理损伤;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成骨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的表达.结果 防己诺林碱使OP大鼠的BV/TV和Tb.Th指数上升(P<0.05),Tb.Sp指数下降(P<0.05);与OP组相比,OP+FAN-L组和OP+FAN-H组大鼠血清中ALP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OC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骨组织中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防己诺林碱使OP大鼠骨组织中骨小梁面积增加(P<0.05);与OP组相比,OP+FAN-L组和OP+FAN-H组TUNEL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5),骨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NLRP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 防己诺林碱减少了炎症因子的表达和成骨细胞凋亡,增加了骨组织中骨小梁面积,其可能与上调Nrf2的表达和抑制NLRP3的表达有关.
    • 李颖; 肖海军; 薛锋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诊断骨创伤病人骨损伤致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骨损伤病人70例,按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确诊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20例病人为血栓组,未并发的50例病人为骨损伤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20名为对照组.对所有病人术前、术后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骨折部位病人的D-二聚体阳性率进行分析;术后第7天对病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结果与D-二聚体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D-二聚体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D-二聚体在预测骨损伤后VTE中的价值.结果:血栓组、骨损伤组术前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血栓的骨损伤组(P<0.01);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阳性率均高于上肢骨折病人(P<0.05),且下肢骨折病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骨折部位的病人(P<0.05);术后第7天,D-二聚体检测出阳性结果2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静脉血栓栓塞症20例,准确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是静脉血栓栓塞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术后D-二聚体水平预测骨创伤后VTE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25~0.987).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骨创伤病人骨损伤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灵敏度较高,有助于病人早期血栓形成的预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