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京沪高铁

京沪高铁

京沪高铁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361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95204篇;相关期刊207种,包括铁道经济研究、物流技术、铁路计算机应用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2011大跨径桥梁和组合结构桥梁创新论坛、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第十届年会等;京沪高铁的相关文献由493位作者贡献,包括魏本强、刘利军、刘震中等。

京沪高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5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5204 占比:99.91%

总计:395565篇

京沪高铁—发文趋势图

京沪高铁

-研究学者

  • 魏本强
  • 刘利军
  • 刘震中
  • 汪德根
  • 王洁
  • 薛彦军
  • 陈鸿翔
  • 高印章
  • 黄微波
  • 吕鹏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曲思源; 施俊泉; 徐瑞华
    • 摘要: 围绕京沪高铁如何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对数,对通道型运行图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根据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多样性、跨线列车多车站接入特征和列车停站方案多样性要求,通过计算机通过能力评估分析,提出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对数方案。该方案分为3个阶段:(1)平稳投放阶段:有计划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开行数量,列车上线15~26对;(2)快速布局阶段: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上线27~142对;(3)全面换代阶段: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上线143~195对,控制跨线列车开行比例和确定各区段跨线车数量,调整跨线车开行和衔接方案,优化列车停站方案。研究结果应用于2021年6月25日第3季度调整运行图编制,将京沪高铁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由19对增加至30对,从7:00—19:00,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均衡铺画,时速300 km动车组列车按能力最大化见缝插针式铺画,从整体上提高了京沪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
    • 摘要: 2017年10月25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的时速250千米"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征集技术方案汇报会在上海召开。这标志着"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复兴"家族将增添新的成员。从2017年6月26 日开始,"复兴"号的足迹不断发展延伸,越来越多的乘客与"复兴"号有了亲密接触。2017年9月21日起,全国铁路开始启用新的列车运行图,"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千米时速运营,京沪之间全程运行时间缩短至4.5小时左右。未来也许能看到一张四通八达的"复兴"列车网,我们想去哪里,哪里就有"复兴"的身影。
    • 尤昌龙
    • 摘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历经"八五"至"十五"的科研和试验研究,以及"十一五"至"十三五"的建设、运营实践,我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逐步建立并趋于成熟;以京沪高铁建设发展历程为主线,回顾了我国高速铁路路基技术体系从形成、发展到完善的历程,探讨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高速铁路路基技术体系建立的基石作用,并针对高速铁路路基建设中影响路基生命力的问题,提出建议与解决对策,为后期相关铁路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 靳俊; 费振豪
    • 摘要: 针对京沪高铁调度集中(CTC)系统的实际运用,根据线路情况和用户需求,在进路自触轮询频率、接车进路自触时机、发车进路分段办理、场联进路自触、无线进路预告、车次号自动变换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了CTC系统自动排路的效率和高密度长大线路的适应性。同时,根据铁路智能化发展需求,对京沪高铁调度集中系统在运行图智能调整、与牵引供电数据采集及监控操作(SCADA)系统/灾害监测系统间信息共享、岗位智能联动等智能化方面提出展望。
    • 郭树东; 田亚明; 王妍
    • 摘要: 立足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定性分析京沪高铁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选取京沪高铁沿线地区与相邻未通车地区数据进行量化对比研究,总结了京沪高铁发挥的重要示范作用和启示。研究结果显示,京沪高铁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出行质量,而且带动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尤其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作用。
    • 吴孟畅; 文望青; 许三平
    • 摘要: 简支系杆拱是一种结构受力明确、刚度大、高度低,且美观、经济的无推力拱桥。在京沪高铁徐沪段,简支系杆拱首次被系统研究和广泛运用。该路线共设跨度96 m、112 m和128 m的简支系杆拱桥21处。简支系杆拱的结构为外部静定、内部超静定的尼尔森体系平行拱或提篮拱;系梁采用单箱三室等高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拱肋采用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截面;吊杆采用PES(FD)低应力防腐索体。通过对吊杆布置形式、矢跨比和拱轴线线形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确定了合理的结构形式。对简支系杆拱结构的优化进行了总结,并对桥梁结构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刘学文; 谷永磊; 刘钰
    • 摘要: 层间界面性能良好是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保持稳定的关键,工程中一般通过水平推板试验测得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切向内聚力参数,以衡量层间界面性能。开展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水平推板缩尺、实尺试验,得到层间界面切向力-位移关系曲线,进而得到内聚力模型参数。建立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三维渐进损伤分析模型,对水平推板试验进行全过程反演,并借助仿真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缩尺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轨道结构层间界面切向刚度越大,层间变形协调能力越弱,界面损伤的非均匀性越显著,越容易出现应力集中;断裂韧度越大,轨道结构层间界面越不容易出现离缝。
    • 梁超; 邸向红
    • 摘要: 京沪高铁建设极大改变了京津冀城市群与山东“一圈一带”城市圈的交通格局,必将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产生重大影响。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加权集成法,研究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及等时圈的变化特性;选取山东“一圈一带”途径高铁的6个城市、京津冀城市群的7个城市,展示京沪高铁开通对两区域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影响。结论表明,京沪高铁建设显著提升两区域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显著改变了可达性空间格局。京沪高铁扩大了等时圈的范围,可达时间变化率也显著提升。
    • 张红斌; 李军; 陈亚茹
    • 摘要: 为快速、准确地掌握列车的运行状态及未来的运行趋势,需要对列车运行晚点预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文章根据对北京—上海高速铁路(简称:京沪高铁)2020年列车运行数据的分析,包括停站时长对于晚点的影响及不同初始晚点时长下的传播车站数,提出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的全段预测方法,使用同步多对多模式的RNN模型作为基础模型结构,建立列车运行晚点预测模型。在特征值的选择上,采用集成梯度打分法,从多个特征值中选择12个最显著的变量作为模型自变量。采用该模型对京沪高铁2020年晚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验证集上5 min的误差范围内可以达到89%的准确率,该预测方法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有助于调度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提升铁路旅客服务质量。
    • 邢桂先
    • 摘要: 文章以京沪高铁为例,对旅客进行高铁列车餐饮满意度调查,参考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ACSI)和我国铁路特点建立了改进的ACSI模型,根据改进模型设置了高铁列车餐饮满意度三级指标体系,并据此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对旅客进行满意度调查,科学判断当前旅客对高铁列车餐饮的满意度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不同人群对高铁餐饮的关注点和敏感点,并系统地提出高铁列车餐饮满意度提升的相关策略,进一步促进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