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职医学生

高职医学生

高职医学生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9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预防医学、卫生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8篇、专利文献44715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才智、学园、产业与科技论坛等; 高职医学生的相关文献由45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永波、张锴、蹇瑞桥等。

高职医学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8 占比:0.66%

专利文献>

论文:44715 占比:99.34%

总计:45013篇

高职医学生—发文趋势图

高职医学生

-研究学者

  • 孙永波
  • 张锴
  • 蹇瑞桥
  • 朱如娇
  • 栗鑫
  • 余亮
  • 余慧
  • 刘凌霜
  • 古仕明
  • 唐飚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林辉; 邓国金; 李珍
    • 摘要: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自2020年5月10—17日,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广东省5所高职院校共1550名医学生使用病人健康问卷(PHQ-9)和自编一般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疫情流行期间高职医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1.1%,其中女生的检出率(32.7%)要高于男生(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8.536,P=0.003);一年级(24.1%)和二年级(31.4%)学生的检出率均低于三年级检出率(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8.165,P=0.017);乘坐过公共交通工具的学生抑郁检出率(41.2%)要明显高于没有乘坐过公共交通工具的检出率(2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22.042,P=0.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乘坐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情况会对抑郁情绪的产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疫情流行期间高职医学生抑郁的发生较为常见,学校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筛查方案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 赵晓玲; 许启芳
    • 摘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要深入挖掘高职医学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医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构建全员格局,形成协同育人模式,不断提升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从而培养出有仁爱之心和担当精神的新时代高质量医学人才。
    • 赫欣; 王轶楠; 晋佳; 邓莹沛
    • 摘要: 目的了解某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在校大学生制订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干预措施及相关课程开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抽签法抽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9级及2020级在校大学生共1633名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格检查和自制健康相关因素问卷进行调查,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特征高职医学生超重肥胖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8.92%(309/1633)。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9.13%(180/618),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2.71%(129/1015),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7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β=1.025,OR=2.787,95%CI:2.091~3.715)、油炸食品(β=0.477,OR=1.612,95%CI:1.131~2.298)、口味重(β=0.671,OR=1.957,95%CI:1.405~2.641)为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挑食(β=-0.407,OR=0.666,95%CI:0.487~0.910)为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男性、油炸食品、口味重为超重肥胖大学生的危险因素,女性、挑食为超重肥胖大学生的保护性因素,因此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制订专门对策,积极干预超重肥胖的大学生的现状。
    • 罗凌; 刘华英; 卢振芝
    • 摘要: 验证虚拟病人模拟器(VPS)在临床基本技能课程中开展教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证明,VPS应用于高职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中可行有效,是提升学生临床思维及临床决策能力的有益工具,应充分开发VPS的教学价值。
    • 张晓文
    • 摘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当前高职医学类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水平有待提升。高职院校需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整合学校资源,全面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兼具医德与医术的优秀医学类工作者。
    • 廖德君; 曹冰莹; 杨茜; 党荣敏; 黄琳; 梁秋果
    • 摘要: 医学高职院校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职医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思政课缺乏相关核心价值引领,通识课中缺乏浓厚乡土情怀培育,专业课中缺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导向,专业实践缺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践体验。因此,医学高职院校应加强医学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思政教育,厚植乡村振兴战略价值引领的校园文化,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价值引领的实践教学体系等路径,创新高职医学生培养,培养一支“爱农村、护农村、兴农村”的后备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 张武晓
    • 摘要: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征程中形成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意志品质,是宝贵的文化财富。红色文化教育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塑造高职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凝聚起广大青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磅礴力量,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欧晶晶
    • 摘要: 对高职医学生学习适应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分析。使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3月从某职业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医学生中抽取720名作为研究对象,性别比例为1∶1。通过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对72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医学生学习适应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之间会呈现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人口学变量等信息会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产生正向预测作用;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更加倾向于实现终身学习;性别会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社会支持产生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对高职医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强化,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 王曼曼
    • 摘要: 志愿服务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构筑“三导师制”志愿服务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作用,是解决志愿服务问题的可行路径,能够提升学生思想素质、专业能力、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培养水平。
    • 杨扬
    • 摘要: 本文阐明高职医学院校开展红医精神教育的目的,分析高职思政课培养医学生红医精神的现状,阐述“大思政课”视阈下培养红医精神的路径,即用“纵贯历史,横通现实”大视野和“融汇古今,关联中外”大资源,通过“专兼结合,辐射校内外”大先生培养高职医学生红医精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