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黏膜剥离术

黏膜剥离术

黏膜剥离术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14309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全国消化系早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日ESD高峰论坛、第二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2016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等;黏膜剥离术的相关文献由27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娜、严小鹏、严洁等。

黏膜剥离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4309 占比:99.92%

总计:114406篇

黏膜剥离术—发文趋势图

黏膜剥离术

-研究学者

  • 李娜
  • 严小鹏
  • 严洁
  • 于智娟
  • 何浩
  • 余勇
  • 卢玲
  • 史爱华
  • 吉琳
  • 吕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欣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钳道内镜治疗贲门-胃底部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5例贲门-胃底部黏膜下肿瘤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性内镜组(n=45,常规性内镜下黏膜剜除术)和双钳道内镜组(n=50,双钳道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的BDI-Ⅱ、IADL及SF-36评分.结果 双钳道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性内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性内镜组,住院费用低于常规性内镜组(P<0.05).双钳道内镜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低于常规性内镜组的26.7%(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BDI-Ⅱ及IADL评分均降低,SF-36评分均升高,且双钳道内镜组优于常规性内镜组(P<0.05).结论 应用双钳道内镜治疗贲门-胃底部黏膜下肿瘤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李娜; 梁智斌; 张永欢; 黄莉; 宋超; 王文娟; 王平翻; 王春莹; 乔炜; 江永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ESD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穿孔情况.结果 研究组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术后穿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出血(P>0.05).结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高,可完整切除肿物,避免外科手术,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组织器官,手术并发症少,效果好,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 佘昌华; 袁帅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患者出血量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组织学疗效、半年后的预后状况以及胃蛋白酶原水平、术后半年生活质量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病灶切除面积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整体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消化道症状阳性、复发、肝脏转移、死亡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半年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研究组PGⅠ水平及PGR值均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利于内镜下组织学疗效的提升,术中出血量少,还能调节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水平,利于提升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考虑推广.
    • 谢志华; 徐丽; 唐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室护理配合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70例患者按住院尾号奇偶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内镜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内镜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情绪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冲洗液使用量、术后便血持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情绪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穿孔和吻合口瘘发生,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内镜室护理配合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中冲洗液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便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开展内镜室护理,能缓解患者对手术恐惧、紧张情绪,加强医护配合,减少术中出血、术中冲洗液使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 蔡永国; 白笠; 陈彦磊; 董堃博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经口牙线牵引辅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早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经口牙线牵引辅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黏膜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42.21±7.14)min短于对照组的(60.94±13.28)min,整块切除率100.0%与完整切除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75.0%,术中出血量(1.5±1.3)ml少于对照组的(5.0±3.2)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经口牙线牵引辅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有较好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整块切除率与完整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高峰; 商亮
    • 摘要: 目的 评估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黏膜剥离术(ES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诊治的100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ESD组与EMR组,各50例.EMR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组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比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病灶切除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住院时间短于EMR组,术中出血量少于EMR组(P0.05).结论 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黏膜剥离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其术后安全性水平较高.
    • 李娜; 胡志元; 张丹; 于智娟
    • 摘要: 目的:探究程序化护理在消化内镜下进行黏膜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14例在消化内镜下进行黏膜剥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对其进行分组,A组患者为57例分到单号者,应用常规护理,B组患者为57例分到双号者,应用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105.96±11.35)min、住院时间(5.02±1.27)d、并发症发生率(5.3%)显著低于A组(140.29±12.16)min、(9.81±1.36)d、(19.3%),B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94.52±5.43)分、满意度(96.5%)显著高于A组(76.49±7.56)分、(77.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在消化内镜下进行黏膜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缩短其预后周期,从而能全面提升其预后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高峰; 商亮
    • 摘要: 目的评估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黏膜剥离术(ES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诊治的100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ESD组与EMR组,各50例。EMR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组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比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病灶切除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住院时间短于EMR组,术中出血量少于EMR组(P0.05)。结论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黏膜剥离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其术后安全性水平较高。
    • 余瑛; 夏秋燕; 廖雅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体位及药物综合管理对食管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患者食管狭窄的防控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食管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药物与体位管理,观察组术后采用体位及药物综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食管狭窄、胃食管反流情况,采用Stooler分级评估患者吞咽困难及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食管狭窄发生率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Stooler分级优于对照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体位及药物综合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食管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食管狭窄发生率,同时可缓解患者吞咽困难.
    • 张慧
    • 摘要: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例早期胃癌患者,患者采取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分析患者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和术后2个月恢复率.结果: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6.0%(24/25),组织学组治愈性切除率为92.0%(23/25),术后2个月恢复率达到96.0%(24/25),仅有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微腹痛问题.结论: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过程当中可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典型的治疗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