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鼻窦肿瘤

鼻窦肿瘤

鼻窦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2005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2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暨鼻肿瘤专题学术会议、2009年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误诊误治专题学术会议等;鼻窦肿瘤的相关文献由105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红刚、王纾宜、刘钢等。

鼻窦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2 占比:0.9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005 占比:99.07%

总计:42400篇

鼻窦肿瘤—发文趋势图

鼻窦肿瘤

-研究学者

  • 刘红刚
  • 王纾宜
  • 刘钢
  • 叶星
  • 王荣光
  • 黄德亮
  • 孙洁
  • 张延平
  • 薛卫国
  • 鲜军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晓林; 岳振忠; 孙沛湧
    • 摘要: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临床特点,为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1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通过文献复习以往所报道病例,以是否复发分为两组,未复发组17例和复发组15例,未复发组系随访3年以上未复发者,观察和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未复发病例组男12例,女5例,年龄12~70岁,平均年龄50.29±16.48岁,治疗方法:5例采用手术+放疗,其余12例采用手术治疗,随访时间均超过3年,未见复发。复发病例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8.93±13.91岁,治疗方法:8例采用手术+放疗,1例采用手术+化疗,4例采用单纯手术或单纯放疗,2例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随访结果:2例再次复发手术后随访3年以上未见肿瘤再次复发,而其余13例为多次复发或带瘤生长或复发死亡病例。结论复发组的平均年龄较未复发组更年轻,多数未复发组患者单纯手术完整切除就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而多数复发组患者即使综合治疗也不能很好地控制疾病进展。
    • 史小琼; 翟晓静; 郭城; 高雅; 张皓
    • 摘要: 患者女,55岁,间断性头痛4年余,右眼肿胀、视力下降、流泪1年余;无其他特殊病史。查体:前额及鼻根部隆起,范围约4.1cm×3.7cm,质软,边界尚清,无压痛,局部皮肤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鼻旁窦CT:双侧额窦及筛窦内见4.5cm×3.0cm×5.1cm团块状混杂密度影,窦腔扩大,窦壁膨胀性骨质破坏,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图1A)。MRI:双侧额窦及筛窦内约4.5cm×3.1cm×5.3cm肿物。
    • 刘心怡; 罗益镇; 林洁琼; 叶文宏; 干芸根; 曾洪武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和MRI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21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经病理诊断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29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变的CT密度、MRI信号、强化情况以及邻近骨质改变等影像学表现。结果29例患者中,淋巴瘤7例、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6例、横纹肌肉瘤4例、白血病3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9例。4例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可见长条垂直骨针;2例白血病可见短粗骨针;3例横纹肌肉瘤可见粗大血管影,呈渐进性葡萄状强化;5例LCH骨质破坏呈纽扣征或火山口征。结论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横纹肌肉瘤及白血病均为儿童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均有相对特异的影像学表现,软组织强化模式、骨质破坏形式及骨膜反应特点均为影像鉴别诊断关键点,同时需要与LCH进行鉴别。
    • 王婷(摘译); 余英豪(审校); Rooper L M; Uddin N; Gagan J
    • 摘要: 分子分析通过定义新肿瘤实体和在已分类肿瘤类型中的确认复发性基因突变,从而重塑高级别鼻窦肿瘤的格局。鼻窦畸胎癌肉瘤(TCS)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肿瘤,混有畸胎瘤、癌和肉瘤成分,目前仍对该病知之甚少。因TCS的多表型分化引发对其组织起源的持续争议,并导致与其他几种恶性肿瘤在诊断上有重叠。
    • 王奎吉; 赵国强; 王平; 王成硕; 张罗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口-眶联合径路单侧上颌骨全切术的解剖进路,明确进路中的解剖标志。方法10例干颅骨标本,观察上颌骨周围毗邻关系,定位上颌骨全切术中的截骨线;解剖5例(10侧)尸头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口-眶联合径路上颌骨全切术。结果内镜下经鼻-口-眶联合径路上颌骨全切术的主要步骤:①经鼻径路:经鼻行上颌窦内侧壁切除;②经口径路:唇龈沟切口,形成半侧面中掀翻进路,显露上颌骨前壁及后外侧壁,解剖上颌动脉,定位硬腭截骨线;③经眶径路:做外眦延长切口,骨膜下分离显露眶外侧壁及眶底壁,通过眶下裂定位显露颧弓和颧颌缝;④截骨:分别于上颌骨额突及鼻骨、颧弓、硬腭、上颌结节与翼突连接处四个区域截骨,完整切除上颌骨。结论内镜下经鼻-口-眶联合径路可以完整切除单侧上颌骨,避免传统入路大的面部切口,,该术式为上颌骨区域病变治疗提供新选择。
    • 康骋; 陈静静; 陈晓红; 余啸; 汪际云; 曾祥嫚
    • 摘要: 目的 分析鼻腔鼻窦低级别非肠型腺癌(non-intestinal adenocarcinoma,non-ITA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20年2月住院的12例确诊鼻腔鼻窦低级别non-ITA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6例,年龄28~79岁。分析其好发部位、主要症状、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等特征。结果 好发单侧鼻腔鼻窦(12例),症状以单侧鼻塞(12例)、涕血(4例)为主。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术后随访17~74个月,2年生存率为100%,2年复发率为37.5%。结论 鼻腔鼻窦低级别non-ITAC好发于鼻腔、筛窦和上颌窦,确诊依靠病理,手术治疗复发率不高,不易发生转移,但复发会出现高级别恶变。彻底切除病变预后较好。术前若是考虑病变范围过大,手术不能彻底切除,可尝试行诱导化疗,术后辅助放疗。
    • 张亚丽; 陈广军; 夏庆欣
    • 摘要: 患者女性,49岁。因间断性咳嗽、咳痰、胸闷伴痰中带血半个月余于2021年7月15日入住我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气喘,无咯血、胸痛等症状。既往史:5年前因“左侧鼻窦癌”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放疗26次,原始病理资料未获取。实验室检查:(1)肺癌肿瘤标志物:NSE 17.25 ng/mL(正常值0~16.3 ng/mL),其他肿瘤标志物正常。(2)肝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113 U/L(35~100 U/L)。(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70.3 pg/mL(6.25~142.25 pg/mL)。胸部及鼻咽部增强CT(图1)示:右侧肺门及右侧肺上叶后段巨大肿块,考虑肺癌;两侧上颌窦及右侧蝶窦炎症。头颅MRI示:双侧额叶结节样异常信号,转移可能。患者于2021年7月20日行右肺占位经支气管镜活检术,术后送检右主支气管刷片细胞学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
    • 常媛; 邱志利; 蒋晓平; 孙琳
    •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P)的疗效及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SIN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4年3月—2016年9月接受单纯鼻内镜手术40例为对照组,2016年10月—2019年2月接受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43例为研究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SNOT-20、Lund-kennedy评分情况,并统计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VAS、SNOT-20、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能够提高SINP临床疗效,缓解术后疼痛并改善嗅觉功能,且复发率低.
    • 常媛; 邱志利; 蒋晓平; 孙琳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P)的疗效及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SIN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4年3月—2016年9月接受单纯鼻内镜手术40例为对照组,2016年10月—2019年2月接受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43例为研究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SNOT-20、Lund-kennedy评分情况,并统计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VAS、SNOT-20、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能够提高SINP临床疗效,缓解术后疼痛并改善嗅觉功能,且复发率低。
    • 赵会军; 王新艳; 郑璇; 苏亚萍; 张晓玮; 郭伟; 陈晓红; 鲜军舫
    • 摘要: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SMM)的MRI表现,并提出T1WI和T2WI信号分型方法,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63例SMM的MRI表现,并根据肿瘤最大层面内T1WI和T2WI不同信号面积所占比例分为Ⅰ~Ⅳ型.T1WI信号分型标准:Ⅰ型,肿瘤内高信号面积≥50%;Ⅱ型,肿瘤内高信号面积<50%;Ⅲ型,肿瘤不含高信号,等信号区域面积≥50%;Ⅳ型,肿瘤不含高信号,低信号面积≥50%.T2WI信号分型:Ⅰ型,肿瘤内低信号面积≥50%;Ⅱ型,肿瘤内低信号面积<50%;Ⅲ型,肿瘤不含低信号,等信号面积≥50%;Ⅳ型,肿瘤不含低信号,高信号面积≥50%.统计各型所占比例.结果 SMMT1WI信号分型:Ⅰ 型27例(42.9%,27/63)、Ⅱ 型25例(39.7%,25/63)、Ⅲ型4例(6.3%,4/63)、Ⅳ型7例(11.1%,7/63);T2WI信号表现:Ⅰ 型29例(46.0%,29/63)、Ⅱ型28例(44.4%,28/63)、Ⅲ型2例(3.3%,2/63)、Ⅳ型4例(6.3%,4/63).其中T1WI 和T2WI均为Ⅰ型的16例.结论 MRI信号分型能区分典型和不典型SMM,典型SMM T1WI和T2WI均表现为Ⅰ型信号,容易诊断,但所占比例不到1/2;对不典型SMM,肿瘤T1WI上如有高信号或T2WI上有低信号,都应考虑有黑色素瘤的可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