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7992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植物学报、作物学报、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第五次全国草莓学术研讨会暨草莓生产观摩会、全国观赏植物多样性及其应用研讨会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相关文献由29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进平、刘勇、卢少云等。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7992 占比:99.94%

总计:148083篇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发文趋势图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研究学者

  • 刘进平
  • 刘勇
  • 卢少云
  • 欧阳彤
  • 王彩霞
  • 郑成木
  • 郭振飞
  • 亢秀丽
  • 侯丽萍
  • 刘明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琦; 王仁才; 王然
    • 摘要: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的细胞或植株产生遗传物质变异或表观遗传水平上发生的变异。这种变异为突变体选择和育种提供了可能,但不利于保持无性系繁殖后代的一致性。外植体类型、培养条件、植株再生方式及诱变剂存在等均可导致无性系的变异。因此,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类型、影响变异发生的因素及变异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以期为变异规律的研究和突变体的利用提供参考。
    • 聂琼; 文晓鹏
    • 摘要: 【目的】了解火龙果离体快繁体细胞无性系的遗传稳定性,并揭示变异系间的遗传关系。【方法】以单粒种子萌发的丛芽扩繁第1代和第4代再生幼苗为材料,分析繁殖系数及棱的形态变化,并采用ISSR、SRAP和IRAP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繁殖系数为14.9。快繁第4代试管苗中有3棱、4棱等6种形态学变异,其中5棱丛芽最多(50.54%),8棱丛芽最少(1%左右);3棱和4棱丛芽在RNA水平上(SRAP标记)表现出差异。24条ISSR引物、11对SRAP引物和17条IRAP引物在70个样品中共产生40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9条。扩繁第1代植株未发生DNA水平的变异,第4代植株的DNA条带出现了增加或缺失现象,植株变异频率为24.2%。16株变异株与原始植株(种子萌发植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7~0.97。在相似系数为0.90时,可将16个变异株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包括原始植株和12个变异株,第Ⅳ类与原始植株的差异最大,是GA3缺陷型矮化突变体。采用IRAP、SRAP、ISSR标记检测出的变异植株数量及多态性位点均存在差异。【结论】建立的火龙果快繁体系的繁殖系数为14.9,随快繁次数的增加,繁殖系数、生长势及遗传稳定性有下降的趋势。快繁第4代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频率为24.2%,主要表现在DNA水平和棱茎形态上的变化。获得的16个变异株与原始植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7~0.97,被分为4类,第Ⅳ类是GA3缺陷型矮化突变体。3棱和4棱丛芽差异可能是基因差异表达的结果。新开发的IRAP标记是检测火龙果无性系变异的有效手段。
    • 摘要: 组培过程中变异的普遍性,显著影响植物的遗传稳定性,限制组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草莓组培苗已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变异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生产效益。
    • 田韦韦; 王彩霞; 田敏; 张莹; 欧阳彤
    • 摘要: 为探讨文心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特征,分别利用流式细胞术和毛细管电泳-AFLP(CE-AFLP)技术,对10份文心兰体细胞无性系条纹突变体(N1~N10)进行倍性分析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10份突变体均为二倍体,未发生染色体倍性的改变。28对引物组合在突变体(N1~N10)和正常植株(CK)中共扩增出596条大小为100~1 000 bp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92条,总多态性位点比率为32.2%,不同突变体相对于正常植株的变异频率在12.3%~19.9%之间;突变体与正常植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8132~0.8838之间,相似系数为0.85时,突变体N1、N5、N7、N9、N4、N2与CK聚成Ⅰ类,突变体N3、N6、N8和N10聚成Ⅱ类。10份突变体与叶色正常植株相比存在遗传差异,说明其在DNA水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本研究结果为创造基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兰花新种质提供了参考。
    • 李晓玲; 陈浩川; 房强; 张春艳; 胡志娟
    • 摘要: 以星星草种子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萌发的纤细幼苗为亲本对照,应用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体细胞无性系表观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6对MSAP引物组合对星星草亲本对照和随机选出的与亲本起源于同一粒种子的3瓶愈伤组织、8株再生苗基因组DNA样品选择性扩增反应,分别检测到163~170个甲基化的5'-CCGG-3'位点;与亲本对照相比较,3瓶愈伤组织中所检测到的基因组5'-CCGG-3'位点上其外侧C半甲基化和内侧C完全甲基化水平均呈轻微地降低趋势;而在其再生苗基因组,上述两种DNA甲基化水平与亲本对照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进一步分析相关5'-CCGG-3'位点C甲基化变异模式,表明其体细胞无性系DNA甲基化变异主要发生在内侧C上,且在星星草愈伤组织中内侧C去甲基化变异略多于超甲基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MSAP数据分析的星星草体细胞无性系样本彼此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89.
    • 叶梓
    • 摘要: 农作物的品质改良的基础是遗传变异,近年来现存种质资源不断减少,作物遗传育种的发展成为科学家关注的重大问题。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指的是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植物体细胞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植株常常会出现一定比率遗传变异或表观遗传学变异。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推广应用,不断发再生植株中存在着种式各样可遗传的变异。遗传学家和育种学家对变异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从不同方面证明并阐述了其发生的机制,在理论和应用上获得了很大进步。
    • 叶梓
    • 摘要: 农作物的品质改良的基础是遗传变异,近年来现存种质资源不断减少,作物遗传育种的发展成为科学家关注的重大问题.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指的是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植物体细胞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植株常常会出现一定比率遗传变异或表观遗传学变异.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推广应用,不断发再生植株中存在着种式各样可遗传的变异.遗传学家和育种学家对变异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从不同方面证明并阐述了其发生的机制,在理论和应用上获得了很大进步.
    • 胡盼盼; 赵霞; 李刚; 李亮杰; 秦豹; 彭卓; 周厚成
    • 摘要: 组培过程中变异的普遍性,显著影响植物的遗传稳定性,限制组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草莓组培苗已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变异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生产效益。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变异的发生是草莓及其他组培快繁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分析了影响组培变异的主要因素有外植体类型、基因型、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配比、继代培养的时间和次数,和内在遗传机理如染色体异常、转座子活化和基因突变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建议选择幼嫩的外植体、优化培养基配方、控制增殖系数和继代次数以及选择合适的光照和温度等培养条件,控制组培过程中变异的发生。同时,利用形态观察和RAPD、SSR等技术对组培苗进行检测,及时剔除变异组织或变异植株,减少变异对生产的不利影响。通过总结草莓组培中变异发生的原因和有效控制变异的途径,为包括草莓在内的植物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对变异的深入认识,为植物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思路。
    • 李贵; 陶鹏; 李必元; 王五宏; 岳智臣; 钟新民
    • 摘要: In this experiment,protoplast regenerated plants and no vaccine hypocotyl regenerated plants of cabbage (Brasssica oleracea L.var capitata) were used as materials,using RAPD molecular markers to analyze the somaclonal variation in cabbage regeneration process.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4 primers which were screened out of 50 primers,using which 253 repeatable loci were amplified including 73 polymorphic loci.This polymorphic loci showed absence of DNA fragments and newly amplified bands.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 was 28.85%.Each primer produced 5.21 polymorphic bands on average.According to RAPD molecular markers,genetic similarity of 17 varieties of cabbage were computed and cluster analysis diagram was drawn using UPGMA.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average genetic similarity was 0.9304,the genetic variation exists in regenerated plants.%以结球甘蓝强力50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无菌苗下胚轴再生植株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球甘蓝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表现稳定的引物14条,在此基础上共扩增出DNA片段253条,其中具多态性的73条,表现为新增加带和缺失带,多态率为28.85%,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多态位点为5.21个.各植株间遗传相似系数的计算使用聚类分析软件NTSYS2.10e完成,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MGA)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再生植株与母本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304,植株之间存在遗传变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