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儿童保健服务

儿童保健服务

儿童保健服务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专利文献308440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医学临床研究等; 儿童保健服务的相关文献由54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英涛、吕军、张德英等。

儿童保健服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08440 占比:99.94%

总计:308639篇

儿童保健服务—发文趋势图

儿童保健服务

-研究学者

  • 刘英涛
  • 吕军
  • 张德英
  • 张立
  • 陈刚
  • 丁静
  • 侯彬兰
  • 刘宇春
  • 张鸿飞
  • 丁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红娟; 任静林
    • 摘要: 背景 儿童的健康权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儿童系统管理率是反映促进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的监测管理工作开展与落实情况的核心指标。儿童系统管理领域现有研究多为实证研究,多聚焦模式探索,少有研究者从整体性和历时性角度对全国层面儿童系统管理水平及其变化情况进行深入剖析。目的 通过分析2010—2019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把握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水平的纵向变动与横向差异,力求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水平的巩固与提升、促进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 于2021年11月,以2011—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作为数据来源,提取2010—2019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2010—2019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情况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我国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19年为91.9%,与2010年(81.5%)相比,增幅达12.8%;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陕西省历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0%;西藏自治区历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较低(2019年为71.9%),距离实现政策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从历年变化趋势、不同省份差异和区域角度来看:2010—2019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均高于同期全国水平、均低于同期全国水平、围绕全国水平上下波动的省份分别占41.9%(13/31)、22.6%(7/31)、35.5%(11/31);2010—2012年,同期省际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差异较大,2015年后,同期省际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差距逐渐缩小;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总体呈现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特点;2019年西部地区内部省际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差异仍较大。结论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成效明显。在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水平的提升中,要重点关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藏自治区。未来,应不断提升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区域间资源配置及公共卫生服务差距。通过推广先进地区的儿童系统管理经验,充分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加强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团队建设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巩固儿童系统管理水平。
    • 贺丹; 朱焱; 卢芸; 罗筷; 卢一萍
    • 摘要: 目的: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了解贵阳市基层卫生机构儿童保健服务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基层儿童保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随机抽取贵阳市行政区内的40所基层卫生机构(20所乡镇卫生院、2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基层卫生机构儿童保健服务情况”问卷调查,并在其辖区内随机选取1 733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保健服务需求与满意度”问卷调查,同时对15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进行相关问题的定性访谈。结果:40所基层卫生机构心理行为评估咨询室均无检查设备,5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用房面积未达标。新生儿访视和3岁以下、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指标总体达到国家和贵州省工作目标。乡镇卫生院新生儿访视管理率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8,P<0.01)。儿童保健人员专科及以下学历者占69.44%(75/108),49.07%(53/108)未评职称。掌握基本儿童保健知识的工作人员占76.85%(83/108)。儿童家长对基层儿童保健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4.02%。结论:相关部门应提升基层卫生机构儿童保健服务的硬件配套设施、人员配置和服务质量,以进一步适应新时期群众对儿童保健服务不断提高的需求。
    • 张梦典; 于爽; 刘宇春; 丁静
    • 摘要: 背景功能性便秘(FC)在儿童中的患病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对患儿健康危害较大。目前,国内外关于FC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而针对我国城市儿童FC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城市社区儿童的FC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建立社区儿童FC数据库并在社区开展儿童FC规范化、多学科、连续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于2021年4—7月,以北京市月坛社区为调查现场,从“北京市妇幼保健二期信息系统”中调取辖区内登记在册的6~48月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儿童的主要监护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根据2016年颁布的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FC部分编制的排便习惯相关问题,以及过敏史、家族史、分娩方式、出生6个月内喂养方式、食欲、饮食习惯、饮水量、体育活动频率、家庭育儿方式等FC的可能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1458份,回收有效问卷12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69%。结果6~48月龄儿童的FC患病率为9.89%(125/1264),6~12、13~36、37~48月龄儿童的FC患病率分别为10.39%(16/154)、8.75%(69/789)、12.46%(40/321),不同月龄儿童的FC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敏史、出生6个月内喂养方式是6~12月龄儿童患FC的影响因素(P<0.05),过敏史、出生6个月内喂养方式、家庭育儿方式是13~36月龄儿童患FC的影响因素(P<0.05),过敏史、家庭育儿方式是37~48月龄儿童患FC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城市社区儿童的FC患病率较高,多种可防可控的因素和儿童FC相关,提示医务工作者要从儿童个人、家庭关系、社会环境多方面着手预防FC。
    • 徐碧霞; 林小丹; 姚卫光
    • 摘要: 背景在国家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背景下,针对儿童的有序就医格局尚未形成,主要症结之一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童医疗服务能力弱化,导致儿童基层首诊未能很好落实。因此,分析儿童基层就医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目的调查儿童的基层就医意愿,并分析影响儿童基层就医意愿的因素,为构建健康、有序的儿童就医格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以0~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0~14岁儿童的监护人为调查对象。于2021年3—7月,在广州市城区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开展线下偶遇抽样调查,同时通过微信群向儿童的监护人发放电子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01份。问卷基于安德森模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及其监护人基本情况、就医医疗机构选择及原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意愿等。采用单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基层就医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501例儿童家长中,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者183例(36.5%);患常见病时,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者132例(26.3%),主要原因为距离近(83.3%,110/132)、候诊时间短(40.9%,54/132)、有儿科/全科门诊(36.4%,48/132)。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离家最近的医疗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的基层就医意愿高于离家最近的医疗机构是二级或以上医疗机构者〔OR(95%CI)=1.514(1.060,2.166)〕,最近一年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4次者的基层就医意愿高于最近一年未到过基层就医者〔OR(95%CI)=0.248(0.111,0.557)〕,家长对基层医疗服务总体感到满意者的基层就医意愿高于对基层医疗服务总体感到一般、不满意者〔OR(95%CI)分别为0.348(0.236,0.515)、0.086(0.043,0.173)〕。结论广州市儿童就医行为基本遵循就近原则,但儿童基层就医意愿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继续深化分级诊疗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加强卫生系统内部的上下联动,以加快儿童医疗资源均衡布局;通过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与硬件配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服务能力,以实现患者满意度和基层就医意愿的提升。
    • 刘宇春; 阴丽霞; 高丽平; 丁兰; 丁静; 杜雪平; 于爽
    • 摘要: 背景功能性便秘(FC)是儿童常见健康问题,也是儿童父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就诊中咨询频率较高的问题。尽管便秘不是急症,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影响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目的了解基层医生的儿童FC诊疗水平,为针对性提高基层医生的儿童FC诊疗与管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7月,在北京市西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选取在日常诊疗中能接触到儿童患者的医生130例。采用本研究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医生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对≥6个月儿童FC诊断中常见症状的认知,以及对儿童FC的推荐治疗方法、推荐治疗药物、药物治疗时机及治疗持续时间等。结果108例(83.1%)基层医生的问卷被有效回收,其中全科医生34例(31.5%)、儿科医生30例(27.8%)、中医科医生30例(27.8%),平均每月门诊接触儿童患者(10.1±4.4)例。对于儿童FC的诊断:当≥6个月患儿出现排便次数少、大便坚硬、排便时出血、大便失禁、排便困难、排出稠便前哭泣症状时,分别有40.7%(44/108)、39.8%(43/108)、23.1%(25/108)、9.3%(14/108)、39.8%(43/108)、23.1%(25/108)的基层医生会考虑将其诊断为FC;51.9%(56/108)的基层医生认为同时存在排便次数少、排便困难两种症状时可诊断为FC;25.0%(27/108)的基层医生认为,同时存在排便次数少、大便坚硬、排便时出血、排便困难4种症状时可诊断为FC。对于儿童FC的治疗:37.0%(40/108)的基层医生推荐将药物治疗作为儿童FC的首选治疗方法;63.0%(68/108)的基层医生推荐将非药物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其中88.2%(60/68)推荐腹部按摩,85.3%(58/68)推荐高纤维饮食,82.4%(56/68)推荐如厕训练,72.1%(49/68)推荐增加液体摄入量。75.9%(82/108)的基层医生推荐使用乳果糖治疗;27.8%(30/108)的基层医生推荐联合应用柠檬酸钠、十二烷基磺基乙酸钠、山梨糖醇的微灌肠为直肠治疗方法,64.8%(70/108)的基层医师建议在患儿排便特别困难时进行直肠给药。基层医生认为,患儿开始治疗到有阳性反应的平均时间为(4.1±2.6)d;基层医生对儿童FC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1.2±4.3)d;88.9%(96/108)的基层医生认为,便秘平均平均治疗(46.0±9.3)d可终止;当排便频率和/或稠度恢复正常/患者不再有不适时,88.9%(96/108)的基层医生会考虑停止治疗。结论尽管基层医生对儿童FC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认识,但总体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提升现有基层医生对儿童FC的认知和综合管理能力,并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童FC综合管理模式,以提高对儿童FC的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患病率、提升治愈率。
    • 张颖
    • 摘要: 目的:通过儿童保健服务,对婴幼儿进行护理,研究对其正常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对象均来自于我院在2019年2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婴幼儿,从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当作本次研究的分组方法,分成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婴幼儿单纯通过常规检查,观察组婴幼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儿童保健服务进行干预,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神经发育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的身高为(78.53±7.51)cm,体重为(12.16±1.76)kg,语言评分为(114.06±7.32)分,适应性评分为(107.98±5.62)分,对照组婴幼儿的身高为(70.86±5.26)cm,体重为(10.01±1.62)kg,语言评分为(100.38±5.10)分,适应性评分为(101.06±4.86)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营养性贫血患儿有2例(6.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有2例(6.7%),对照组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营养性贫血患儿有5例(16.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有6例(2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儿童保健服务对婴幼儿进行护理,婴幼儿的发育几乎不受影响,不良反应疾病发生概率较低,值得推广.
    •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
    • 摘要: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由于形觉剥夺和(或)双眼异常的相互作用所致,根据病因分为斜视性、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和形觉剥夺性弱视.弱视需要正确诊断、尽早干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继2011年制定弱视诊断相关共识,再次组织我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汇总与弱视治疗相关的专家意见,经过充分讨论制定本共识,以期为眼科医师提供参考,规范我国临床弱视诊疗工作,共同提高我国弱视诊疗水平.
    • 余立成; 花迎雪; 楼勤; 李婧; 徐洁; 汤华山
    • 摘要: 目的: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0~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该年龄段儿童的儿科门诊就诊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诊的需求与就诊意愿,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诊的建设发展提供建议.方法:于2020年9月从接受合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接种门诊在册管理的7266名0~6岁儿童家长中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626名作为研究对象,共收到问卷626份,回收有效问卷6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结果:42.7%的儿童家长愿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在家长户籍、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内≤14岁儿童数量方面,儿童家长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5%的儿童家长选择在三级医疗机构首诊,仅5.3%的儿童家长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儿童家长认为社区儿科门诊存在问题前三位依次为设备缺乏(83.2%)、药品不齐全(74.1%)和医生技术水平不高(63.7%).结论:建议将社区儿科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纳入区域卫生规划统筹发展中,积极推动儿科专科联盟建设,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儿科专家下社区进行诊疗技术指导,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药品配置,强化儿童安全用药指导.
    • 闫辉; 赵杰; 刘影; 李雪迎; 张欣; 齐建光
    • 摘要: 背景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我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保健人员及家长的正确认知不仅是血脂异常状态早期发现和正确诊疗的基础,而且是形成正确膳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关键,对于实现该类疾病的早期识别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北京市作为家长的儿童保健人员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的认知情况及检查意愿,以实现对血脂异常的早期发现和防控.方法 选取2019年4—12月参加北京市婴幼儿科学养育项目的儿童保健人员,纳入家庭中有20岁以下子女的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认知情况及检查意愿进行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子女性别、年龄,调查对象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的认知情况、城乡地域、调查对象及配偶受教育程度、工作地点及职业、一级及二级亲属是否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对自己子女血脂水平了解情况及是否愿意给子女做血脂检查.将选择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5%者及选择儿童青少年血脂不稳定者作为认知不正确组,选择5% 及以上者作为认知正确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 选择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5% 者109例(20.4%),在5% 及以上者247例(46.2%),选择儿童青少年血脂不稳定者179例(33.5%).认知不正确组288例,认知正确组247例.两组工作地点、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保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是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认知的影响因素(P=0.042).了解子女血脂水平的家长共45例,占8.2%;认为血脂检查重要者占90.4%;愿意给子女做血脂检查者523例(95.4%).结论 超过一半的儿童保健人员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认识不足,其受教育程度是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认知的影响因素,绝大多数被调查者不了解子女的血脂水平,但认为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值得重视,并认同对儿童青少年做血脂方面的检测.
    • 庞玲霞; 胡耀芳; 鲁莹; 董菁; 张敏; 池霞; 钱君
    •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保健母乳喂养指导门诊首次就诊母婴的现状,为促进婴儿期母乳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母乳喂养指导门诊首次就诊的581对母婴的相关资料,包括母婴的一般情况、就诊的主观原因和实际原因.根据婴儿就诊时日龄分为小日龄组(60 d及以下,n=316)、中日龄组(61~120 d,n=178)、大日龄组(121 d及以上,n=87).分析各组间纯母乳喂养率以及就诊主观原因和实际原因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81例婴儿的就诊日龄集中在生后30~34、41~45、90~94 d,分别占9.3%(54例)、25.3%(147例)和9.0%(52例).就诊时总纯母乳喂养率为71.8%(417例),小、中、大日龄组婴儿就诊时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7.7%(214/316)、79.8%(142/178)、70.1%(6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49,P=0.006),两两比较中日龄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小日龄组(P<0.05).就诊的主观原因前3位依次是体重增长缓慢249例(42.9%)、担心乳汁不足142例(24.4%)和喂哺困难132例(22.7%);但实际就诊原因前3位是婴儿含接或吸吮问题165例(28.4%)、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不足149例(25.6%)和母亲喂哺技能问题140例(24.1%).小日龄组婴儿有较明显的含接或吸吮问题和母亲喂哺技能问题[分别为39.6%(125/316)和25.9%(82/316)],大日龄组婴儿主要为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不足问题[48.3%(42/87)].主观原因与实际原因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符合率较低,主观原因前3位体重增长缓慢、担心乳汁不足、喂哺困难与实际原因符合率仅1.2%(3例)、6.3%(11例)和21.2%(28例).结论 1岁以下不同日龄婴儿均存在母乳喂养相关问题,首次就诊主观原因与实际干扰母乳喂养的问题差异大,针对不同日龄婴儿给予个性化的母乳喂养指导至关重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